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266,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時事
執(zhí)政
郡守
治平
國事
知縣
臨事
從政
言事
卿士
視事
民事
吏事
軍政
宰執(zhí)
《國語辭典》:時事(時事)  拼音:shí shì
1.當時的急事?!吨芏Y。地官。逐師》:「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時事?!?br />2.四時的貢職。《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士起將歸時事于宰旅,無他事矣。」
3.當時的事情或事物?!都t樓夢》第六二回:「這用時事,卻使不得,兩個人都該罰?!?br />4.最近發(fā)生的國內外事件。如:「時事報導」、「時事分析」?!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改赣H天天在家里,沒有曉得外面的時事,如今外國人在那里要中國的地方,想出各種的法子來欺負中國。」
《國語辭典》:執(zhí)政(執(zhí)政)  拼音:zhí zhèng
1.執(zhí)掌政權?!缎绿茣>硪灰晃?。朱敬則傳》:「及執(zhí)政,每以用人為先,細務不省也?!?br />2.掌握政權的人?!蹲髠?。襄公十年》:「晨攻執(zhí)政于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顾?。王安石 內翰沈公墓志銘:「平居閉門,雖執(zhí)政,非公事不輒見也?!?/div>
《國語辭典》:郡守  拼音:jùn shǒu
1.職官名。秦時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長。漢景帝時更名為太守。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2.舊時知府的別稱。
《國語辭典》:治平  拼音:zhì píng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br />2.國家安和?!稘h書。卷八六。王嘉傳》:「記人之功,忽于小過,以致治平?!?br />3.宋朝英宗的年號(西元1064~1067)。
《國語辭典》:國事(國事)  拼音:guó shì
國家的大事?!洞笏涡瓦z事。元集》:「后來陳后主也寵張麗華、孔貴嬪之色,沉湎淫逸,不理國事。」
《國語辭典》:知縣(知縣)  拼音:zhī xiàn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漢語大詞典》:臨事(臨事)
(1).謂遇事或處事。晏子春秋·雜下十二:“臨事守職,不勝其任,則過之?!?span id="heudswr" class="book">《漢書·雋不疑傳贊》:“ 雋不疑 學以從政,臨事不惑,遂立名跡,終始可述?!?宋 朱熹 《上宰相書》:“謀國之計,乖戾若此,臨事而悔,其可及哉!”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是徒知養(yǎng)靜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你造作時是苦,希望時是樂;臨事時是苦,回想時是樂?!?沈從文 《從文自傳·預備兵的技術班》:“操演時因為有鎮(zhèn)守使署中的參謀長和別的許多軍官在場,臨事雖不免有點慌張,但一切動作做得還不壞?!?br />(2).特指治理政事。管子·立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其在朝也,竭命以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新唐書·楊恭仁傳:“ 仁壽 中,累遷 甘州 刺史,臨事不苛細,徼人安之。”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志·袁安吳雄葬地》:“按 安 理 楚 獄之連繫,還 匈奴 之生口,臨事如此,平時用心仁恕可知矣。”
《國語辭典》:從政(從政)  拼音:cóng zhèng
從事、治理政事。《論語。子路》:「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唐。韓愈《順宗實錄二》:「達于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div>
《漢語大詞典》:言事
(1).古代專指向君王進諫或議論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見 宣王 ,不言事?!?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貞觀 、 開元 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明 歸有光 《題〈太仆寺志〉后》:“ 懷東 顧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br />(2).今亦指向政府進言或議論國家大事。 毛澤東 《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一:“他上書言事,有信一封。”
(3).訴說或陳述事情。史記·平準書:“使問曰:‘家豈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與史官韓愈致〈段秀實太尉逸事〉書》:“今所趨走州刺史 崔公 ,時賜言事,又具得太尉實跡,參校備具?!?br />(4).謂記言與記事。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雖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駁亂,尚書、春秋之旨不立?!奔⒁?孫汝聽 曰:“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拢磩右??!庇忠?童宗說 曰:“以紀言,春秋以紀事?!?br />(5).指公文。隋書·百官志上:“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其公文曰言事?!?/div>
《國語辭典》:卿士  拼音:qīng shì
職官名:(1)執(zhí)政的王卿?!蹲髠?。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晉。杜預。注:「卿士,王卿之執(zhí)政者?!?2)卿大夫、士的通稱。
《國語辭典》:視事(視事)  拼音:shì shì
治事、任職?!蹲髠鳌O骞迥辍罚骸复拮臃Q疾不視事?!埂稘h書。卷七六。王尊傳》:「今太守視事已一月矣。」
《國語辭典》:民事  拼音:mín shì
1.農事。《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弧?br />2.民政、政事?!蹲髠?。莊公二十七年》:「諸侯非民事不舉,卿非君命不越竟。」《文選。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節(jié)理人情,恤隱民事。」
3.徭役?!稌?。太甲》:「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br />4.有關民法的各項事務,如財產、婚姻、雇傭等。
《漢語大詞典》:吏事
(1).政事,官務。南齊書·倖臣傳·劉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閑於職事。 明帝 曰:‘學士不堪治國,唯大讀書耳。一 劉係宗 足持如此輩五百人?!渲乩羰氯绱??!?span id="8yf7p3y" class="book">《新唐書·封倫傳》:“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處可失宜。” 清 姚鼐 《中憲大夫云南臨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銘》:“君厭吏事,遂不復就官?!?br />(2).指刑獄之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高祖 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 盧綰 常隨出入上下。”
《國語辭典》:軍政(軍政)  拼音:jūn zhèng
1.軍事政務。包括軍隊的建立,動員或復員的指導,軍事編制、管制與徵用徵購的實施,以及員額、軍事預算與裝備的獲得等。
2.軍界與政界。
《漢語大詞典》:宰執(zhí)(宰執(zhí))
指宰相等執(zhí)掌國家政事的重臣。 唐 陸龜蒙 《自憐賦》:“丞相府不開, 平津閣 不立,布衣之説無由自通乎宰執(zhí)?!?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內:“外廊橫門北去百餘步,又一橫門,每日宰執(zhí)趨朝,此處下馬?!?span id="x99eqiw" class="book">《金史·侯摯傳》:“ 摯 為人威嚴,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敢言……南渡后宰執(zhí)中,人望最重?!?清 戴名世 《九科文總序》:“以謂天下之為選政者,以草莽而操文章之權,其轉移人心,乃與宰執(zhí)侍從及督學之官等而深有望於大儒者,為之別黑白而定邪正,使天下曉然知所去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