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禪機(jī)(禪機(jī))  拼音:chán jī
禪師啟悟弟子所用的技巧、言語,這類方法、言語,都超出邏輯的思惟范圍,非一般人所知,所以后引喻為只有當(dāng)事人才知道的事情、對話。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鸕鶿溪?jiǎng)e業(yè)〉詩:「禪機(jī)空寂寞,雅趣賴招攜。」《紅樓夢》第九二回:「你不知道,我們有我們的禪機(jī),別人是插不上嘴去的?!?/div>
《漢語大詞典》:高真
(1).道教的教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唐太清宮樂章第三奏》:“元符傳紫極,寶祚啟高真。道德先垂裕,沖和已化淳?!?唐 呂巖 《滿庭芳》詞:“大道淵源,高真隱祕?!?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贈(zèng)之》詩:“金函祕寶籙,奉之如高真?!?br />(2).得道成仙的人。 前蜀 杜光庭 《賈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詞》:“瑤宮璿闕,深秘於洞臺(tái);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霧。高真之所棲息,上圣之所宴游?!?宋 羅燁 醉翁談錄·裴航遇云英于藍(lán)橋:“ 航 問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 云翹夫人 , 劉綱 天師之妻,已是高真,為 玉皇 女史?!?/div>
《漢語大詞典》:道化
(1).闡明事物的變化。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故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以道事,以達(dá)意,以道化,春秋以道義?!?br />(2).道德風(fēng)化。列子·說符:“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道化凌遲,流遁遂往,賢士儒者,所宜共惜。”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以二帝道化之盛,始於閨房,則二女當(dāng)具 任 姒 之德?!?明 張居正 《書〈胡氏先訓(xùn)〉卷》:“蓋兩翁生先朝全盛時(shí),道化汪濊,故皆知節(jié)誼敦實(shí),而無夸毗市利之習(xí)?!?br />(3).以某種教義教化之。南齊書·皇后傳論:“后妃之德,著自風(fēng)謡,義起閨房,而道化天下?!?/div>
《漢語大詞典》:無體(無體)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dòng)作儀式。《禮記·孔子閑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孔穎達(dá) 疏:“非有升降揖讓之禮,故為無體之禮也?!?br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訓(xùn)》:“其動(dòng)無形,其靜無體。” 高誘 注:“無形無體,道之容也?!?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道生:“道之為物……指之無體,象之無容?!?唐 張說 《陳州龍興寺碑》:“觀夫廣大無相者,虛空也,四輪依之而??;精微無體者,佛性也,萬法因之以生。”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舊唐書·音樂志三》:“六變有成,三登無體?!?/div>
《漢語大詞典》:玄言
(1).指 魏晉 間崇尚 老莊 玄理的言論或言談。晉書·簡文帝紀(jì):“﹝ 簡文帝 ﹞及長,清虛寡欲,尤善玄言?!?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陽元 既沒,瞻舊宅而無成; 康伯 不存,對玄言而誰與?” 明 袁宗道 《訪陳晦伯先生》詩:“兕觥湛緑醑,麈尾發(fā)玄言。” 章炳麟 《學(xué)變》:“載其厭世,至導(dǎo)引求神仙,而皆崇法 老 莊 ,玄言自此作矣?!眳⒁姟?玄談 ”、“ 玄學(xué) ”。
(2).指 老莊 之書。南史·張敷傳:“﹝ 張敷 ﹞性整貴,風(fēng)韻甚高,好讀玄言。”舊唐書·傅奕傳:“﹝ 奕 曰﹞佛是胡中桀黠……模寫 老 莊 玄言,文飾妖幻之教耳。”
(3).指道教義理。 唐 張祜 《硫黃》詩:“一粒硫黃入貴門,寢堂深處問玄言?!?明 楊珽《龍膏記·開閣》:“慕你軒軒眉宇,望吐玄言?!?/div>
《漢語大詞典》:道味
(1).佛道教義之真意。世說新語·方正“昔嘗與 元 明 二帝、 王 庾 二公周旋” 劉孝標(biāo) 注引《高逸沙門傳》:“ 晉 元 明 二帝,游心玄虛,託情道味。” 唐 崔融 《報(bào)李少府書》:“夕飽儒珍,朝充道味?!?宋 周邦彥 《汴都賦》:“上方咀嚼乎道味,斟酌乎圣澤,而意猶未快,又欲浮槎而上,窮日月之盈昃,尋天潢之流派?!?br />(2).超凡出世的情志。 唐 李乂 《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yīng)制》詩:“ 漢 珠留道味, 江 璧返真源。” 元 楊載 《題廣寒龍先生詩卷》詩之三:“古來聞?dòng)辛邢扇?,棲宿巖巒道味腴?!?清 魏源 《默觚上·學(xué)篇十》:“故世味不澹者,道味不濃;熟處不生者,生處不熟。”
(3).指文章的內(nèi)容與文辭的色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huì):“贊曰:篇統(tǒng)間關(guān),情數(shù)稠疊。原始要終,疎條布葉,道味相附,懸緒自接?!?/div>
《漢語大詞典》:真乘
佛家謂真實(shí)的教義。 唐 知玄 《答僧澈》詩:“觀君法苑思沖虛,使我真乘刃有餘?!?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 龍樹 默念曰:‘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繼真乘否?’” 明 李贄 《豫約·感慨平生》:“時(shí)時(shí)至 綉佛精舍 ,與其妹 澹師 窮究真乘,必得見佛而后已。”
《國語辭典》:圣諭(聖諭)  拼音:shèng yù
帝王誥誡的詔令。清康熙時(shí)圣諭有十六條。
《漢語大詞典》:佛說(佛説)
謂佛所宣揚(yáng)的教義。 南朝 梁武帝 《斷酒肉文》之一:“凡出家人,所以異於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經(jīng)所明,信是佛説?!?span id="knrovy5" class="book">《新五代史·周世宗紀(jì)贊》:“吾聞佛説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茍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 蘇曼殊 《寄調(diào)箏人》詩之一:“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説原來怨是親。”
《國語辭典》:教法  拼音:jiào fǎ
教學(xué)的方法。如:「新式教育應(yīng)講究教材與教法?!?/div>
《國語辭典》:玄談(玄談)  拼音:xuán tán
1.魏晉時(shí)代知識分子的哲學(xué)談?wù)?,以老莊思想為談?wù)搩?nèi)容,不涉及現(xiàn)實(shí)事務(wù)。后亦指不切實(shí)際的言論。如:「他的玄談高論,常令人聽得一頭霧水?!挂卜Q為「清談」。
2.中國古代佛教大師講解經(jīng)論時(shí),先于文前分判一經(jīng)的深義,稱為「玄談」。如華嚴(yán)玄談。也稱為「玄義」。
(1).面積;范圍。《宣和遺事》后集:“又如此行十餘日,方至一小城,云是 西污州 ……其中方廣不甚大,有屋數(shù)十間,皆頽弊?!?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南海盤陀石》:“ 武當(dāng)山 圣帝金殿,方廣不踰二丈,雖容千人,亦復(fù)不窄。”
(2).佛教語。大乘經(jīng)典、教義的通稱。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方廣東被,教肄南移?!?呂延濟(jì) 注:“方廣,佛號也。” 隋 吉藏 勝鬘寶窟卷中:“方廣者,是大乘經(jīng)之通名也……理正為方,言富為廣。”
(3).指佛寺。 清 金人瑞 《敬生誦經(jīng)寶林寺訪之作》詩:“不然何今日,含淚訪方廣。”
《漢語大詞典》:道流
(1).某種主張、教義的流布。莊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處。”
(2).指道家。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談空空於釋部,覈玄玄於道流?!?李善 注:“釋部,內(nèi)典也。漢書曰:‘道家流者,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也。’”
(3).道士之輩。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詩:“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宋 王十朋 《龍瑞道士贈(zèng)蘭》詩:“清含道流氣,輕帶羽衣黃。” 阿英 《關(guān)于北京〈燕九竹枝詞〉》:“至今遠(yuǎn)近道流,皆于此日聚城西 白云觀 ,觀即 長春 修煉處也?!?br />(4).指道教。《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雖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卻篤信佛教,各有所好?!?/div>
《國語辭典》:三觀(三觀)  拼音:sān guān
中國佛教天臺(tái)宗對空、假、中三種禪觀的合稱。當(dāng)修行者一再思惟、觀察一切現(xiàn)象都是由心虛構(gòu)的,進(jìn)而便處在很專注的狀況,在此之時(shí),不見佛果可求,也不見眾生可度,是為空觀。在空觀的基礎(chǔ)上觀察一切現(xiàn)象,也能見、聞、覺知、能作種種分別,但在經(jīng)驗(yàn)上則如幻、如化,這是假觀,將空觀和假觀對立經(jīng)驗(yàn)統(tǒng)一是中觀。隋。智顗〈觀心論〉:「非蹤非疏非五分,三諦三觀在其中。」
《國語辭典》:道法  拼音:dào fǎ
1.道理、法度?!盾髯?。正名》:「其民莫敢托為奇辭以亂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謹(jǐn)于循令矣。」
2.天道、自然?!队讓W(xué)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貯乾坤于一壺,道法何其玄?!?br />3.指道家法術(shù)或教義。《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莊生行起道法,舉手照冢頂連扇數(shù)扇,水氣都盡,其土頓乾?!埂缎咽篮阊?。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幾曾見你道門中闡揚(yáng)道法,普度群生,只是獨(dú)吃自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