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靜事
安靜無為。禮記·月令:“﹝仲夏之月﹞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陳澔 集說:“百官府刑罰之事,皆止靜而不行也。” 晉 傅咸 《工言宜省官務(wù)農(nóng)》:“以為當(dāng)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靜事息役,上下用心,惟農(nóng)是務(wù)也。”
分類:安靜無為
《漢語大詞典》:默塞
(1).安靜無為。易緯乾坤鑿度卷下:“一刑殺,二默塞,三沉厚……默者充靜充塞不動(dòng)。”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饑寒束困厄,默塞飛星霜?!?br />(2).緘默,沉默。《舊唐書·楊發(fā)傳》:“以 漢 律,擅論宗廟者以大不敬論,又其時(shí)無詔下議,遂默塞不敢出言?!?唐 無名氏 《隋煬帝海山記》上:“帝母先是夢(mèng)龍出身中,飛高十餘里,龍墮地,尾輒斷。以其事奏于帝,帝沉吟默塞不答?!?br />(3).指屏息不敢透氣。 清 吳偉業(yè) 《臨江參軍》詩:“所恨持祿流,垂頭氣默塞?!?/div>
《漢語大詞典》:無為謂(無爲(wèi)謂)
莊子·知北游中假托的人名。猶言無為無謂。莊子·知北游:“ 知 謂 無為謂 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所以 國武子 ,殺身由盡言。妙哉 無為謂 ,默默道斯存。”
《漢語大詞典》:玄嘿
謂寂靜無為。晉書·儒林傳序:“ 簡文 玄嘿,敦悅《丘》《墳》?!眳⒁姟?玄默 ”。
分類:寂靜無為
《漢語大詞典》:玄默
(1).謂沉靜不語。《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天道玄默,無容無則?!?span id="o1zc1e6"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張溫傳》:“爭名者嫉其才,玄默者非其譚。” 明 方孝孺 《應(yīng)教恭賦靜妙軒》詩:“孰知神妙理,乃在玄默中。”
(2).謂清靜無為。文選·揚(yáng)雄〈長楊賦〉:“且人君以玄默為神,澹泊為德?!?李周翰 注:“玄默,無事也。”漢書·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躬脩玄默,勸趣農(nóng)桑,減省租賦?!?span id="1eswk6u" class="book">《舊唐書·文藝傳下·劉蕡》:“朕聞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無為,端拱思道?!?景耀月 《古詩》:“至道尚玄默,寧靜持其鈞。”
《漢語大詞典》:神和子
傳說中 五代 時(shí)神仙 屈突無為 的別名。據(jù)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載, 乖崖公 張?jiān)?每游京師,寄 封丘 之逆旅。有一道人,與之鄰房,日會(huì)飲酒,固問姓名,曰:“我 神和子 也。”并云異日將相見于 成都 。后 張公 為 成都 守,物色訪之,終無所見。代者將至,復(fù)至 天慶觀 ,經(jīng)一小徑,入一小堂院中,四壁多古人畫像,掃塵視之,中有一道人,仿佛逆旅所見,題曰“神和子”。公悵然自失,乃知所見正此人。
分類:神仙無為
《漢語大詞典》:無名之樸(無名之樸)
亦作“ 無名之璞 ”。
(1).道家謂質(zhì)樸自然、玄默無為之“道”為“無名之樸”。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鳎釋㈡?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唐 元稹 《鎮(zhèn)圭賦》:“茍能據(jù)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執(zhí)無名之璞而逍遙乎大庭?!?br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為人知的才識(shí)之士。 晉 傅玄 《贈(zèng)扶風(fēng)馬鈞序》:“又 馬氏 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
《漢語大詞典》:損之又損(損之又損)
謂日去其華偽以歸于純樸無為。引申指盡可能節(jié)省或謙抑。《老子》:“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漢 張衡 《東京賦》:“是以西匠營宮,目翫 阿房 。規(guī)摹踰溢,不度不臧。損之又損之,然尚過於 周 堂?!?span id="j1q6vzw" class="book">《晉書·宣帝紀(jì)》:“帝勛德日盛,而謙恭愈甚……恒戒子弟曰:‘盛滿者道家之所忌,四時(shí)猶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損之又損之,庶可以免乎!’”舊唐書·后妃傳上·賢妃徐氏:“北闕初建,南營 翠微 ,曾未逾時(shí), 玉華 創(chuàng)制。雖復(fù)因山藉水,非無架筑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工力之費(fèi)。”
《漢語大詞典》:伭默
沉靜無為。 明 李東陽 《進(jìn)孝宗皇帝實(shí)錄表》:“道通三極,行備五倫,伭默躬修,誠明內(nèi)藴。”參見“ 玄默 ”。
分類:沉靜無為
《漢語大詞典》:玄默
(1).謂沉靜不語。《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天道玄默,無容無則。”三國志·吳志·張溫傳:“爭名者嫉其才,玄默者非其譚?!?明 方孝孺 《應(yīng)教恭賦靜妙軒》詩:“孰知神妙理,乃在玄默中?!?br />(2).謂清靜無為。文選·揚(yáng)雄〈長楊賦〉:“且人君以玄默為神,澹泊為德?!?李周翰 注:“玄默,無事也?!?span id="6qda1xu" class="book">《漢書·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躬脩玄默,勸趣農(nóng)桑,減省租賦?!?span id="pimaab0" class="book">《舊唐書·文藝傳下·劉蕡》:“朕聞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無為,端拱思道?!?景耀月 《古詩》:“至道尚玄默,寧靜持其鈞?!?/div>
《國語辭典》:行尸走肉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會(huì)走動(dòng)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gè)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xué),雖死若存;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xué)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挂沧鳌感惺吖恰埂ⅰ感惺暼狻?、「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國語辭典》:清靜寡欲(清靜寡欲)  拼音:qīng jìng guǎ yù
寧靜無為,減低欲望。《后漢書。卷二十一。任光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晉書。卷五十。庾峻傳》:「尊祖高才而性退讓,慈和泛愛,清靜寡欲,不營當(dāng)世,惟修德行而已?!?/div>
《國語辭典》:黃老治術(shù)(黃老治術(shù))  拼音:huáng lǎo zhì shù
道家主張的無為與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漢初宰相曹參奉行此術(shù),至文帝、景帝時(shí),亦遵行不改,而成為西漢的治世。
《漢語大詞典》:池沼物
比喻蟄居無為的人。《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終非池沼物,堪作廟堂珍。”參見“ 池中物 ”。
《國語辭典》:池中物  拼音:chí zhōng wù
比喻蟄居無所作為的庸人俗輩?!度龂?。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烛札埖迷朴?,終非池中物也。」
《國語辭典》:能者多勞(能者多勞)  拼音:néng zhě duō láo
本指靈巧多才的人多憂勞。語本《莊子。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购笥脼楣ЬS人能干、多才多藝。即能力強(qiáng)的人,承擔(dān)較多責(zé)任,比常人辛苦。《紅樓夢(mèng)》第一五回:「俗語說的『能者多勞』,太太因大小事見奶奶妥貼,率性都推給奶奶了?!埂段拿餍∈贰返谄呋兀骸咐细缯媸悄苷叨鄤?,所以如此公忙得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