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玄味
(1).深?yuàn)W的旨趣,常指 老莊 之道。 晉 習(xí)鑿齒 《與釋道安書》:“清風(fēng)藻於中夏,鸞響厲乎入冥,玄味遠(yuǎn)猷,何榮如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孫長(zhǎng)樂 作 王長(zhǎng)史 誄云:‘余與夫子,交非勢(shì)利,心猶澄水,同此玄味?!?span id="oxc4qx4"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四:“余少耽玄味,志愛經(jīng)書?!?br />(2).泛指高尚的趣味,境界。 唐 韓偓 《閑興》詩(shī):“景寂有玄味,韻高無俗情。”
(3).難以捉摸的神秘意味。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三一:“古人把文章看做了不得的東西……所以說來說去總帶點(diǎn)玄味?!?/div>
《漢語大詞典》:玄致
奧妙的旨趣。 晉 支遁 《大小品對(duì)比要抄序》:“覽始原終,研極奧旨,領(lǐng)大品之王標(biāo),備小品之玄致?!?span id="9vst4si"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二二:“蒙 文殊 指授,令其刪定特異恒論,豈以別室見譏,頓亡玄致者也?”
分類:奧妙旨趣
《漢語大詞典》:趣識(shí)(趣識(shí))
旨趣見識(shí)。 宋 龔明之 中吳紀(jì)聞·朱樂圃先生:“ 常公 安民 嘗造先生隱居,愛其趣識(shí)志尚灑然有異於人?!?/div>
《漢語大詞典》:淵致(淵致)
精深的旨趣。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悼 賈傅 之秀朗,紆遠(yuǎn)轡於促界;悲 董相 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jì)。”
分類:精深旨趣
《漢語大詞典》:通趣
共同的旨趣。后漢書·蔡邕傳:“行義達(dá)道,士之司也……夫如是,則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div>
分類:共同旨趣
《漢語大詞典》:音指
(1).言辭旨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吾時(shí)頗預(yù)末筵,親承音指。”
(2).音樂所表現(xiàn)的旨趣。 宋 蘇軾 《醉翁操》引:“節(jié)奏疎宕,而音指華暢?!?/div>
《漢語大詞典》:要趣
重要的旨趣、意義。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辯命論》:“夫圣人之言,顯而晦,微而婉,幽遠(yuǎn)而難聞,河漢而不測(cè)?;蛄⒔桃赃M(jìn)庸怠,或言命以窮性靈。積善餘慶,立教也;鳳鳥不至,言命也。今以其片言辯其要趣,何異乎夕死之類而論春秋之變?cè)?!?/div>
分類:旨趣意義
《漢語大詞典》:遺趣(遺趣)
(1).前人的旨趣。 唐 包融 《阮公嘯臺(tái)》詩(shī):“逝者共已遠(yuǎn),升攀想遺趣?!?br />(2).馀趣;馀興。 宋 蘇轍 《歸汶上》詩(shī):“茲游有遺趣,此樂恐宜屢?!?/div>
分類:前人旨趣
《國(guó)語辭典》:無意義(無意義)  拼音:wú yì yì
不具備事物的道理及旨趣。如:「大家應(yīng)心平氣和的商談,口舌之爭(zhēng)并無意義?!?/div>
《漢語大詞典》:旨統(tǒng)(旨統(tǒng))
旨趣的系統(tǒng)。猶言思想體系。晉書·向秀傳:“ 莊周 著內(nèi)外數(shù)十篇,歷世才士雖有觀者,莫適論其旨統(tǒng)也?!?/div>
《漢語大詞典》:岐趨(岐趨)
不正確的旨趣。明史·儒林傳序:“有 明 諸儒,衍 伊 雒 之緒言,探性命之奧旨,錙銖或爽,遂啟岐趨,襲謬承譌,指歸彌遠(yuǎn)?!?清 劉大櫆 《贈(zèng)張清少序》:“根之以六經(jīng),參之以諸史百子,以杜其岐趨,以稽其治亂成敗興壞之紀(jì)?!?/div>
分類:正確旨趣
《漢語大詞典》:玄標(biāo)(玄標(biāo))
微妙的旨趣。 晉 支遁 《大小品對(duì)比要抄序》:“明乎小大之不異,暢玄標(biāo)之有寄,因順物宜,不拘小派?!?晉 王該 《日燭》:“今則 支子 特秀,領(lǐng)握玄標(biāo),大業(yè)沖粹,神風(fēng)清蕭。”
分類:微妙旨趣
《漢語大詞典》:詭赴(詭赴)
謂趨向、旨趣不同。文選·嵇康〈琴賦〉:“或間聲錯(cuò)糅,狀若詭赴?!?李善 注:“言其狀若詭詐而相赴也?!?呂延濟(jì) 注:“詭,疾?!?王念孫 曰:“詭詐相赴,於義未安;訓(xùn)詭為疾,尤未之前聞。今案:詭者,異也。赴,趨也。言間聲錯(cuò)出,若與正聲異趨也。下文曰:初若將乖,后卒同趣。是其明證矣?!币?span id="j449mx4" class="book">《讀書雜志馀編·文選》。
分類:趨向旨趣
《漢語大詞典》:況趣(況趣)
指內(nèi)容和旨趣。北史·江式傳:“ 晉 世 義陽王 典祠令 任城 呂忱 表上《字林》六卷,尋其況趣,附託 許慎 説文,而按偶章句,隱別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隸,不差篆意也?!?/div>
分類:容和旨趣
《漢語大詞典》:指奏
旨趣,宗旨。《淮南子·齊俗訓(xùn)》:“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體也?!?span id="jspw4lp" class="book">《淮南子·要略》:“指奏卷異,各有為語?!?黃生 義府卷下:“指奏即指趣,古音近通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