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鋁鹽(鋁鹽)  拼音:lǚ yán
自來水凈水廠普遍使用的混凝劑,可去除水中雜質(zhì),降低水的濁度。包括多元氯化鋁(PAC)和硫酸鋁(即明礬)兩類。
《國語辭典》:栳栳  拼音:lǎo lǎo
一種山西北部最為普遍的食物。用一塊小麥面放在石板上或木板上,用手掌一壓一搓,使它成為一個圓柱形的捲捲。放在蒸籠里蒸熟,澆上作料、羊肉湯以為食用。
《國語辭典》:灰陶  拼音:huī táo
新石器時代,出產(chǎn)于華北地區(qū)最為普遍的灰色陶器。此乃繼彩陶仰韶文化之后出現(xiàn),商周時期亦大量制造,漢代沿襲,多用為陪葬物。
《國語辭典》:長鋒筆(長鋒筆)  拼音:cháng fēng bǐ
長毫的毛筆。唐朝中晚期以后,才被普遍應用。清代以后,更為盛行。唐朝柳公權(quán)即偏好使用長鋒筆。
《國語辭典》:釘頭文字(釘頭文字)  拼音:dīng tóu wén zì
古西亞一帶普遍使用的文字。參見「楔形文字」條。
《國語辭典》:傳統(tǒng)社會(傳統(tǒng)社會)  拼音:chuán tǒng shè huì
尚未具有或尚未普遍應用現(xiàn)代化科學與技術(shù)知識的社會。在社會結(jié)構(gòu)上,人際連帶較為緊密,也較無現(xiàn)代都會的疏離感,社會階序尊卑分明,常由地方望族與信仰組織掌控分配社會資源;在文化上,主導的價值體系是各種非科學知識的世界觀;在經(jīng)濟上,尚未運用現(xiàn)代科學與科技于生產(chǎn)活動;在政治上,尚未發(fā)展個人主義與民主參與,權(quán)力主要集中在貴族或大地主手上。
《國語辭典》:普及率  拼音:pǔ jí lǜ
普遍于一般大眾的概率。
《國語辭典》:土地公  拼音:tǔ dì gōng
即社神。中國祀土地神極為普遍,無論里社、陌路阡頭,皆有土地公廟。以其造福鄉(xiāng)里,施德萬民,故也稱為「福德正神」。
《國語辭典》:唯名論(唯名論)  拼音:wéi míng lùn
既不承認普遍概念存在于實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認其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哲學主張。認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質(zhì)。相對于實在論而言。
《國語辭典》:一般法  拼音:yī bān fǎ
法律上指普遍適用于全國人民的法律。也稱為「普通法」。
《國語辭典》:一般性  拼音:yī bān xìng
各種事物、現(xiàn)象普遍具有的共同性質(zhì)。
《國語辭典》:風行一時(風行一時)  拼音:fēng xíng yī shí
形容事物在當時流傳盛行?!赌鹾;ā返谌兀骸覆皇堑芡麓泣S,祇怕唐兄印行的不息齋稿,雖然風行一時,決不能望五丁閣稿的項背哩?!?/div>
《國語辭典》:豆薯  拼音:dòu shǔ
植物名。豆科豆薯屬,藤本。地下生有肉質(zhì)球形或紡綞形大塊根,像甘薯狀,薯肉白色,味甜多汁,富含養(yǎng)分,可以生吃。蔓莖甚長,葉三出,互生。九月時葉腋抽出長花梗,總狀花序密生紫紅色蝶形花。莢果扁平線狀,長十公分,寬一點二公分,有毛,種子紅褐色,約十粒,近扁圓形,有毒,種子油可制殺蟲劑。也稱為「涼薯」、「沙薯」。
《國語辭典》:風靡云蒸(風靡雲(yún)蒸)  拼音:fēng mǐ yún zhēng
比喻事物風行的快而迅速。南朝梁。鐘嶸 詩品序:「況八纮既奄,風靡云蒸,抱玉者聯(lián)肩,握珠者踵武?!挂沧鳌革L靡云涌」。
《漢語大詞典》:技工學校
培養(yǎng)技術(shù)工人的學校。一般招收初中畢業(yè)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實行半工半讀,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簡稱“技?!崩纾罕臼屑脊W校學生的升、留級及畢業(yè)制度從今年開始將有重大改革。
在英國或美國過去很普遍的一種工人成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