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周施
(1).普遍安設(shè)。 晉 左思 《吳都賦》:“峭格周施,罿罻普張。”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流藻周施,和鈴重設(shè)?!?br />(2).周濟(jì)施舍。后漢書·獨(dú)行傳·劉翊:“﹝ 翊 ﹞家世豐產(chǎn),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明 李東陽 《祭李都憲母文》:“恭人其賢乎?蓋自后天以來,身奉巾櫛以周施也?!?/div>
《漢語大詞典》:泛恩(汎恩)
亦作“泛恩”。 謂普遍地賜予恩澤。《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橫行自右武大夫以至通侍為十三等,以待年勞及泛恩者,非有功效顯著,不帶遙郡,舊制也。”
《國語辭典》:通語(通語)  拼音:tōng yǔ
不受地域局限,可通行于幾個(gè)地區(qū)或全國各地的共同語或標(biāo)準(zhǔn)語。相當(dāng)于「雅言」的意義。漢。揚(yáng)雄《方言》卷一:「娥、嬴,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其通語也?!?/div>
《漢語大詞典》:遍搜
普遍尋求。 唐 李紳 《過吳門》詩:“故館曾閒訪,遺基亦徧搜?!?唐 李洞 《送東宮賈正字之蜀》詩:“若次江邊邑,宗詩為徧搜?!?/div>
分類:普遍尋求
《漢語大詞典》:常論(常論)
(1).指普遍適用的道理和法則。后漢書·王符傳:“國以賢興,以諂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論,而時(shí)所共知也。”
(2).平庸的言論。漢書·谷永傳:“背可懼之大異,問不急之常論?!?章炳麟 《論式》:“游談恣肆而無法程,常論寬緩而無攻守?!?/div>
《漢語大詞典》:遍諭(徧諭)
普遍曉喻。國語·晉語八:“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無不徧諭,而無除?!?/div>
分類:普遍曉喻
《漢語大詞典》:通說(通説)
(1).通達(dá)的言論。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dá)性論》:“無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謂支離,以為通説?!?br />(2).普遍的說法。 廖仲愷 《中國人民和領(lǐng)土在新國家建設(shè)上之關(guān)系》:“構(gòu)成近世國家最要緊的要素,就是人民、領(lǐng)土、主權(quán)三件物事,這是近來國家學(xué)者的通說?!?/div>
《漢語大詞典》:宏覆
普遍覆蓋。謂普天之下無不受其庇護(hù)。文選·陸機(jī)〈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暉。” 李善 注:“宏,普也?!?/div>
《漢語大詞典》:普加
(1).普遍賜與;普遍施與。南史·宋紀(jì)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軍幢以下,普加班錫,多所原宥?!?宋 蘇轍 《謝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澤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級工資。
《漢語大詞典》:通習(xí)(通習(xí))
(1).貫通熟悉;普遍地研習(xí)。漢書·哀帝紀(jì):“上令誦,通習(xí)能説?!?唐 韓愈 《師說》:“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 宋 葉適 《京西運(yùn)判方公神道碑》:“公學(xué)極原本,有書以來,無不通習(xí)?!?曹禺 等《膽劍篇》第三幕:“方才那個(gè)老人,正是此地的鄉(xiāng)賢,他通習(xí)六藝,是個(gè)有學(xué)問的庶民?!?br />(2).普遍的習(xí)氣。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以詩文求有權(quán)位者薦舉(‘干謁’),是 唐 代士子的通習(xí),倒不能以此苛責(zé) 杜甫 ?!?郭沫若 《〈十批判書〉后記》:“就和當(dāng)時(shí)對于科學(xué)思想僅其一知半解的學(xué)者們的通習(xí)一樣,隱隱引以為夸耀?!?/div>
《漢語大詞典》:歷揚(yáng)(歷敭)
普遍稱頌。 明 張居正 《答江巡撫書》:“昔守 荊 南,甚有政績,至今 荊 人俎豆之。歷敭中外,咸著嘉聲?!?/div>
分類:普遍稱頌
《國語辭典》:說開(說開)  拼音:shuō kāi
1.說清、說明?!毒┍就ㄋ仔≌f。西山一窟鬼》:「這只詞……原來皆是集古人詞章之句。如何見得?從頭與各位說開?!乖?。無名氏《漁樵記》第四折:「若不是哥哥說開就里,你兄弟怎生知道?」
2.說定?!肚迤缴教迷挶?。合同文字記》:「我有個(gè)女孩兒,劉二哥求做媳婦,就今日說開?!?br />3.調(diào)解?!端疂G傳》第二二回:「縣里有那一等和宋江好的相交之人,都替宋江去張三處說開。」
4.說話不著邊際,沒有重點(diǎn)?!缎咽篮阊?。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dāng)日冉貴見觀察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再也不來答擾,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br />5.某一名詞或話語普遍流行。如:「這個(gè)詞兒已經(jīng)說開了,大家也都懂得了。」
《國語辭典》:凡語(凡語)  拼音:fán yǔ
普通通行的詞語?!稜栄?。釋詁》「如、適、之、嫁、徂、逝,往也」句下宋。邢炳。疏:「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div>
《漢語大詞典》:遍見(徧見)
(1).普遍見到。呂氏春秋·知度:“明君者,非徧見萬物也,明於人主之所執(zhí)也?!?br />(2).普遍會(huì)見。史記·酷吏列傳:“﹝ 周陽侯 ﹞及出為侯,大與 湯 交,徧見 湯 貴人?!?/div>
《漢語大詞典》:遍賜(徧賜)
普遍賞賜。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公疾,徧賜大夫,大夫不受。”漢書·黥布傳:“ 漢 誅 梁王 彭越 ,盛其醢以徧賜諸侯?!?span id="rrrzdv9" class="book">《后漢書·馬武傳》:“遠(yuǎn)方貢珍甘,必先徧賜列侯,而太官無餘?!?/div>
分類:普遍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