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一〈神仙一·木公〉~5~
木公,亦云東王父,亦云東王公。蓋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冠三維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號玉皇君。居于云房之間,以紫云為蓋,青云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億萬計。各有所職,皆稟其命,而朝奉翼衛(wèi)。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隸焉。昔漢初,小兒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箷r人皆不識,唯張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蓋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够蛟?,居?xùn)|極大荒(「荒」原作「蘆」,據(jù)明抄本改。)中,有山焉,以青玉為室,深廣數(shù)里。僚薦真仙時往謁,九靈金母(「母」原作「丹」,據(jù)本書卷六十三驪山姥條改)一歲再游其宮,共校定男女真仙階品功行,以升降之,總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開玉晨,以稟命于老君也。天地劫歷,陰陽代謝,由運興廢,陽九百六,舉善黜惡,靡不由之?;蚺c一玉女,更投壺焉。每投,一投十(說郛七引「十」作「千」)二百梟。設(shè)有入不出者,天為口嫢(呼監(jiān)切)噓(嫢呼者,言開口笑也)。梟而脫悟不接者,天為為嗤。儒者記而詳焉。所謂王者,乃尊為貴上之稱,非其氏族也。世人以王父王母為姓,斯亦誤矣。
《莊子》雜篇·卷十上《列御寇》
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nèi)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nèi)刑者,陰陽食之。夫免乎外內(nèi)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典故 填滄海
含石
精衛(wèi)銜石
精衛(wèi)恨
銜木石
精衛(wèi)苦
禽填海
化精衛(wèi)
填海心
帝女靈
填瀚海
碧海乾
帝女填
魂化精衛(wèi)
精衛(wèi)銜蘆
填海精衛(wèi)
銜石冤禽
滄海鳥
沈冤鳥口
帝子銜冤
費木石
精衛(wèi)怒
口銜山石
禽海填
填渤澥
投石填海
銜土怨
帝女銜石
女娃東海
石填大海
心平海
相關(guān)人物精衛(wèi)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述異記》卷上
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wèi),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wèi),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wèi)誓水處,曾溺于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簡釋
禽填海:喻申冤報仇,或喻獻身大業(yè)。唐杜甫《寄岳州賈六支巴州嚴(yán)八使君兩閣老》:“浪作禽填海,那將血射天。”
例句
緣邊飽喂十萬眾,何不齊驅(qū)一時發(fā)。年年但捉兩三人,精衛(wèi)銜蘆塞溟渤。
恨極同填海,情長抵導(dǎo)江。
壅應(yīng)邊盡北,填合海無東。
石小虛填海,蘆铦未破矰。
區(qū)區(qū)精衛(wèi)鳥,銜木空哀吟。
西飛精衛(wèi)鳥,東海何由填。
精衛(wèi)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古時填渤澥,今日鑿崆峒。
浪作禽填海,那將血射天。
愿持精衛(wèi)銜石心,窮取河源塞泉脈。
一種有冤猶可報,不如銜石疊滄溟。
精衛(wèi)一微物,猶恐填海平。
余魄豈能銜木石,獨將遺恨付箜篌。
拂波銜木鳥,偶宿泣珠人。
帝女飛銜石,鮫人賣淚綃。
龍宮月明光參差,精衛(wèi)銜石東飛時。
《昭明文選》卷十二晉·木玄虛(華)《海賦》
魚則橫海之鯨,突扤孤游。戛巖?,偃高濤。茹鱗甲,吞龍舟。波則洪漣踧蹜,吹澇則百川倒流?;蚰瞬涞鸥F波,陸死鹽田。巨鱗插云,鬐鬣刺天。顱骨成岳,流膏為淵。
《毛詩正義》卷一之二〈國風(fēng)·周南·樛木〉~35~
毛詩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唐·孔穎達疏:「后妃能以恩義接及其下?妾,使俱以進御于王也。」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雙鳥詩〉
雙鳥海外來,飛飛到中州。一鳥落城市,一鳥集巖幽。不得相伴鳴,爾來三千秋。兩鳥各閉口,萬象銜口頭。春風(fēng)卷地起,百鳥皆飄浮。兩鳥忽相逢,百日鳴不休。有耳聒皆聾,有口反自羞。百舌舊饒聲,從此恒低頭。得病不呻喚,泯默至死休。雷公告天公,百物須膏油。自從兩鳥鳴,聒亂雷聲收。鬼神怕嘲詠,造化皆停留。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蟲鼠誠微物,不堪苦誅求。不停兩鳥鳴,百物皆生愁。不停兩鳥鳴,自此無春秋。不停兩鳥鳴,日月難旋辀。不停兩鳥鳴,大法失九疇。周公不為公,孔丘不為丘。天公怪兩鳥,各捉一處囚。百蟲與百鳥,然后鳴啾啾。兩鳥既別處,閉聲省愆尤。朝食千頭龍,暮食千頭牛。渠邾河生塵,暮飲海絕流。還當(dāng)三千秋,更起鳴相酬。
《漢書》卷五十一《路溫舒?zhèn)鳌?/span>
路溫舒《尚道緩刑書》:「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fēng),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固?#183;顏師古注:「畫獄木吏,尚不入對,況真實乎。期猶必也。議必不入對?!?/span>
典故 木蘭橈
蘭楫
蘭枻
木蘭楫
蘭艇
木蘭雙槳
木蘭之枻
刳蘭
相關(guān)人物魯班
《太平廣記》卷四百六〈草木一·木·木蘭樹〉~3277~
七里洲中,有魯斑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所云木蘭舟,出于此也。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吳王闔閭,植木蘭于此,用構(gòu)宮殿也。
《述異記》卷下
在潯陽江中,多木蘭。又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舟,至今在洲中。今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
例句
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
楓樹林中經(jīng)楚雨,木蘭舟上蹋江潮。
相訪不辭千里遠,西風(fēng)好借木蘭橈。
青絲?引木蘭船,名遂身歸拜慶年。
風(fēng)帆木蘭楫,水國蓮花府。
典故禮干木
相關(guān)人物段干木
田子方(魏文侯)
《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期賢》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之,其仆曰:『君胡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且吾聞段干木未嘗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驕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黄淦驮唬骸喝粍t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請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則君乃致祿百萬,而時往館之。于是國人皆喜,相與誦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痪訜o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諫秦君曰:『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按兵輟不敢攻之。
例句
戰(zhàn)國方須禮干木,康時何必重侯嬴。
《論衡校釋》卷六〈龍?zhí)摗怠?89~
短書言:「龍無尺木,無以升天。」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謂龍從木中升天也。彼短書之家,世俗之人也,見雷電發(fā)時,龍隨而起,當(dāng)雷電擊樹木之時,龍適與雷電俱在樹木之側(cè),雷電去,龍隨而上,故謂從樹木之中升天也。
《酉陽雜俎》前集卷一七〈廣動植之二·鱗介編〉
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
《禮記注疏》卷十四〈月令〉~279~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笫分]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涣⒋褐眨熳佑H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于朝?!固?#183;孔穎達疏:「謂自古以來木德之君,其帝太皞也。」
《周禮注疏》卷三〈天官冢宰·小宰〉~46~
正歲,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法,徇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埂h·鄭玄注:「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眾,使明聽也。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span>
《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卷六〈海內(nèi)西經(jīng)·海內(nèi)昆侖之虛〉~294~
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莊子集釋》卷七上〈外篇·達生〉~654~
紀(jì)渻子為王養(yǎng)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故沼謫枴T唬骸肝匆?。猶應(yīng)向景?!故沼謫枴T唬骸肝匆?。猶疾視而盛氣?!故沼謫?。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span>
《列子集釋》卷二〈黃帝篇〉~86~
紀(jì)渻子為周宣王養(yǎng)斗雞,十日而問:「雞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故沼謫?。曰:「未也;猶應(yīng)影向。」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故沼謫枴T唬骸笌滓?。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耳?!?/span>
簡釋
木雞:喻呆笨發(fā)愣,或指修養(yǎng)極高。唐張枯《送韋正字[木片]貫赴制舉》:“木雞方備德,金馬正求賢?!?/p>
《莊子》外篇·卷七上《達生》
「紀(jì)渻子為王養(yǎng)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皇沼謫枺唬骸何匆?,猶應(yīng)向景?!皇沼謫?,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唐·成玄英疏:「神識安閒,形容審定,遙望之者,其猶木雞,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天下無敵,誰敢應(yīng)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