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00,分140頁顯示  上一頁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啄木鳥
木柹
木浮
木兒
木鵝
杰木
樗木
僵木
感木
木杖
晚木
木搖
木王
木碗
木圖
《國語辭典》:啄木鳥(啄木鳥)  拼音:zhuó mù niǎo
動物名。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嘴銳直而堅(jiān),能破樹皮穿穴,舌細(xì)長,尖端有鉤,可捕食樹洞里的蠹蟲。足四趾,二向前,二向后,便于攀援樹木。通常棲息于森林中,在樹干上筑巢而居。
《漢語大詞典》:木柹
見“ 木杮 ”。
《漢語大詞典》:木杮
砍削下來的碎木片、木皮。晉書·王濬傳:“ 武帝 謀伐 吳 ,詔 濬 修舟艦…… 濬 造船於 蜀 ,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書·太祖道武帝紀(jì):“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 ,營梓宮,木柹盡生成林?!?唐 李商隱 《南朝》:“敵國軍營漂木柹,前朝神廟鎖煙煤?!?清 徐夔 《江東》詩:“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div>
《駢字類編》:木浮
淮南子: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zhuǎn)而知為車,見鳥跡而知著書,以類取之 道德指歸論意中空虛,如木之浮,如壤之休。
《駢字類編》:木兒(木兒)
蔡邕短人賦:冠戴勝兮啄木兒,觀短人兮形若斯。
《漢語大詞典》:木鵝(木鵝)
(1).木制的鵝。浮水工具。隋書·誠節(jié)傳·堯君素:“時(shí)圍甚急,行李斷絶, 君素 乃為木鵝,置表於頸,具論事勢,浮之 黃河 ,沿流而下。 河陽 守者得之,達(dá)於 東都 ?!?唐 丁用晦 《芝田錄》:“ 煬帝 在 江都 , 代王 留守 長安 ,群盜蜂起。有獻(xiàn)計(jì)者刻木鵝,繫詔於頭,致之 渭 汭,冀 關(guān)東 救兵至。日放百千,順流而下,竟無救至?!?清 徐昂發(fā) 《揚(yáng)州》詩:“木鵝沉處錦颿斜, 隋氏 離宮接暮霞?!?br />(2).木制的鵝。測水深淺的工具。 唐 顏師古 《隋遺錄》上:“ 大業(yè) 十二年, 煬帝 ……命云屯將軍 麻叔謀 濬 黃河 入 汴堤 ,使勝巨艦。 叔謀 銜命甚酷,以鐵腳木鵝試彼淺深,鵝止,謂濬河之夫不忠,隊(duì)伍死水下。” 唐 無名氏 《煬帝開河記》:“鐵腳木鵝長一丈二尺,上流放下,如木鵝住,即是淺處。”
(3).木制的鵝。攻城的戰(zhàn)具。舊唐書·李光弼傳:“賊恃眾直逼其城,以車二乘載木鵝、蒙衝、鬭樓、橦車隨其后,督兵填城下塹,三面各八道過其兵,又當(dāng)塹開柵,各置一門。”新唐書·荔非元禮傳:“ 摯 恃眾,直逼城,以車千乘載木鵝橦車,麾兵填塹,八道并進(jìn)?!?br />(4).洲名。 安徽 桐城縣 有 木鵝洲 。相傳 五代 周世宗 與 南唐 割江為界,以木鵝浮江中,隨其所至,以定南北;鵝沿洲東下,故以木鵝為名。
《漢語大詞典》:杰木(傑木)
高大的樹木。 唐 沈亞之 《上冢官書》:“ 亞之 伏念杰木之生,大長越倫?!?/div>
分類:高大樹木
《駢字類編》:樗木
本草集解:樗木最為無用。莊子所謂吾有大木,人謂之樗。其本擁腫,不中繩墨,小枝曲拳,不中規(guī)矩者。
《漢語大詞典》:僵木
(1).枯死的樹木。 宋 蘇舜欽 等《地動聯(lián)句》:“停污有亂浪( 子美 ),僵木無靜枝( 叔才 )?!?br />(2).形容呆滯和靜止。 吳組緗 《山洪》十五:“ 三官 感到空氣的僵木和冷凝?!?/div>
《分類字錦》:感木
南史孝義傳:衛(wèi)敬瑜妻手為亡婿種樹數(shù)百枝,墓前柏樹忽成連理。女乃為詩曰:墓前一枝柏,根連復(fù)并枝。妾心能感木,頹城何足奇。
分類:夫婦
《漢語大詞典》:木杖
木制的拐杖。 漢 王充 論衡·吉驗(yàn):“﹝ 廣文伯 ﹞適生,有人從門呼其父名,父出應(yīng)之,不見人,有一木杖植其門側(cè)。”
《駢字類編》:晚木(晚木)
張喬 游華山云際寺詩 晚木蟬相應(yīng),涼天雁獨(dú)飛。
《駢字類編》:木搖(木搖)
舊唐書五行志京房易傳曰。臣事雖正。專必地震。其震于水則波。于木則搖。于屋則瓦落。 陳瓘唐充之墓志銘:木搖難棲,波涌難濟(jì)。
《國語辭典》:木王  拼音:mù wáng
梓木。宋。陸佃《埤雅。卷一四。釋木》:「今呼牡丹謂之華王,梓為木王?!?/div>
《漢語大詞典》:木碗
(1).木制的碗。舊時(shí)多供小兒使用。紅樓夢第四一回:“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們使的木碗兒,不過誆我多喝兩碗?!?br />(2).藏、門巴、珞巴等族食具。用樺樹、成巴樹及雜木的木節(jié)雕琢而成。方便耐用,不燙嘴,所剩食物不改味,為群眾所喜用。
《國語辭典》:木圖(木圖)  拼音:mù tú
木制的地理模型。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五。雜志》:「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寫其形勢于木案上,……上召輔臣同觀,乃詔邊州皆為木圖,藏于內(nèi)府?!?/div>
分類: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