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銬鐐(銬鐐)  拼音:kào liào
手銬和腳鐐。用以束縛犯人的手腳,防止其逃脫。
《漢語大詞典》:糾縛(糾縛)
纏繞束縛。 清 周亮工 《書戚三郎事》:“ 戚 臂左受創(chuàng),糾縛既斷,因得以右扶首。”
分類:纏繞束縛
《國語辭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拼音: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1.將軍在外作戰(zhàn),不受君命的束縛?!度龂萘x》第一○三回:「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請戰(zhàn)者乎?」
2.比喻不受主管的約束,而可靈活自主行事。如:「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這次得到高層的充分授權(quán),到歐洲和廠商洽談契約,應當有所斬獲才是?!?/div>
《國語辭典》:腳鐐手銬(腳鐐手銬)  拼音:jiǎo liáo shǒu kào
1.束縛犯人手腳的戒具。
2.在犯人的手腳上加上戒具。
《漢語大詞典》:解黏去縛(解黏去縛)
解除黏著和束縛。 明 袁宗道 《真正英雄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來》:“而竹林諸子,箕踞嘯傲於醉鄉(xiāng),見以為能解黏去縛?!?清 惲敬 《〈壇經(jīng)〉書后一》:“ 大鑒 乃言佛性無常,諸法有常,皆以解黏去縛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解粘去縛
解除粘著和束縛。
《漢語大詞典》:攣格(攣格)
捆縛,束縛。法苑珠林卷一○九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齊王氏》:“欲屈手搏頰,求乞哀助,而手被攣格,不得至頰?!?/div>
分類:捆縛束縛
《國語辭典》:名韁利鎖(名韁利鎖)  拼音:míng jiāng lì suǒ
羈縛于名利場中。宋。柳永〈夏云峰。宴堂深〉詞:「醉鄉(xiāng)歸處須盡興,滿酌高吟。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姑?。賈仲名《升仙夢》第一折:「斷絕上利鎖名韁,逼綽了酒色財氣?!挂沧鳌该\利索」、「利韁名鎖」、「利鎖名韁」、「利鎖名牽」。
《漢語大詞典》:鐐鎖(鐐鎖)
鐐銬和鎖鏈。喻指奴役和束縛。 茅盾 《子夜》八:“幾千年被壓迫被剝削的怨恨,現(xiàn)在要報復,現(xiàn)在正像火山爆發(fā)似的要燒毀所有的桎梏和鐐鎖?!?/div>
《漢語大詞典》:利鎖名韁(利鎖名韁)
謂受名利束縛。 宋 方千里 《慶春宮》詞:“人生如寄,利鎖名韁,何用縈縈?”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把一枕南柯省悟,再休被利鎖名韁相纏住?!?/div>
分類:名利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