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拘迫
束縛,限止。《后漢書·第五倫傳》:“素性駑怯,位尊爵重,拘迫大義,思自策厲。” 明 皇甫沖 《于巖石上眺東西兩湖》詩:“從適得所遣,何為苦拘迫?!?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凡論文藝,虛懸了一個(gè)‘極境’,是要陷入‘絕境’的,在藝術(shù),會(huì)迷惘于土花,在文學(xué),則被拘迫而‘摘句’?!?/div>
分類:束縛限止
《漢語大詞典》:縶羈(馽羈)
馬籠頭和絆索。喻牽制束縛。 宋 蘇洵 《顏書》詩:“ 虞 柳 豈不好,結(jié)束煩馽羈?!?清 錢謙益 《御史族兄汝瞻畫像贊》:“斯其投老自放,天解馽羈。”
《國語辭典》:樊籬(樊籬)  拼音:fán lí
籬笆。比喻對(duì)事物的限制。如:「你這次一定要沖破舊的樊籬?!?宋。胡寅東安縣重建學(xué)記〉:「英華易披而本根難見,樊籬可越而閫奧難詣也?!?/div>
《國語辭典》:纏牽(纏牽)  拼音:chán qiān
糾纏牽累?!段倪x。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分類:束縛牽制
《國語辭典》:梏亡  拼音:gù wáng
為利欲所蒙蔽而喪失本性?!睹献?。告子上》:「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
分類:喪失束縛
《漢語大詞典》:執(zhí)縛(執(zhí)縛)
(1).逮捕;捆綁。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下:“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見臣,縣令者迎臣執(zhí)縛,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span id="99bfvld" class="book">《史記·陳丞相世家》:“ 高帝 豫具武士,見 信 至,即執(zhí)縛之,載后車。”《水滸傳》第七一回:“ 宋江 道:‘休要執(zhí)縛,好生叫上關(guān)來?!瘺]多時(shí),解到堂前?!?br />(2).猶約束,束縛。 明 袁中道 《〈中郎先生全集〉序》:“先生詩文如《錦帆》、《解脫》,意在破人之執(zhí)縛?!?/div>
《漢語大詞典》:天械
喻名位官祿等。以其對(duì)人的束縛猶如無形枷鎖,故謂“天械”。 唐 韓愈 《雨中寄孟刑部》詩:“美君知道腴,逸步謝天械?!?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詩:“爵祿實(shí)天械,功名為椄槢?!?/div>
《漢語大詞典》:愛網(wǎng)(愛網(wǎng))
猶情網(wǎng)。佛教謂人受其束縛,如墜網(wǎng)中,故稱。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釋寶亮:“沙門去俗,以宣通為理,豈可拘此愛網(wǎng),使吾道不東乎?” 唐 劉慎虛 《登廬山峰頂寺》詩:“徒知真機(jī)靜,尚與愛網(wǎng)并?!?/div>
《國語辭典》:收束  拼音:shōu shù
1.捆綁、束縛?!对娊?jīng)。小雅。白華》:「白華管兮,白茅束兮」?jié)h。鄭玄。箋:「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br />2.約束。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養(yǎng)元?dú)?。?br />3.結(jié)束。如:「這部小說寫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
《國語辭典》:變調(diào)(變調(diào))  拼音:biàn diào
聲調(diào)的變化。在國語主要分為類變和字變二種。類變指某一調(diào)類在一定語音條件下所發(fā)生的調(diào)值變化。譬如兩個(gè)上聲相逢,則前者讀成陽平,如「選舉」、「粉筆」、「小鳥」等。字變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陽平、陰平和上聲前讀成去聲,而在去聲前,則讀為陽平。
《漢語大詞典》:心冰
佛教語。喻被束縛的迷心。 唐 窺基 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上:“嗟去圣之彌遠(yuǎn),慨心冰之未釋?!?/div>
《漢語大詞典》:包纏(包纏)
包裹纏繞。喻束縛。 唐 韓愈 《雜詩》:“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纏。當(dāng)今固殊古,誰與為欣歡?!?/div>
《漢語大詞典》:系滯(繫滯)
(1).束縛拘泥。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變化不繫滯於規(guī)矩之方圓,旁通不凝閡於一涂之逼促?!?br />(2).羈留。 唐 李商隱 《上杜仆射》詩:“繫滯喧人望,便蕃屬圣衷?!?br />(3).長久系念。 唐 吳融 《松江晚泊》詩:“客是凄涼本,情為繫滯枝。”
(4).懸掛棄置。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三十篇》:“庶幾得以事事矣,而又絶之,是誠繫滯如匏瓜不食之物也?!?/div>
《漢語大詞典》:絳旋
1.系鳥的繩和環(huán)。
2.又比喻鉗制束縛。
分類:鉗制束縛
《漢語大詞典》:梏拲
(1).古代刑具。亦以指械系。《周禮·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云:‘拲者兩手共一木也,桎梏者兩手各一木也?!?玄 謂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明 沈榜 《宛署雜記·駕相》:“案查法臺(tái)駁檢成獄,一歲所平反幾何,所亭讞幾何,疑重疑輕,梏拲立異幾何?”明史·徐申傳:“繼者益寬假之,脫梏拲,通家人出入。” 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四:“衣冠梏拲此相遭,狴犴中間小市朝?!?br />(2).比喻束縛人的事物。 唐 獨(dú)孤及 《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以八病四聲為梏拲,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唐 韓愈 孟郊 等《會(huì)合聯(lián)合》:“格言多彪蔚,懸解無梏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