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新陽來復(fù)
 
陽生一脈
 
一氣排陰
 

《周易注疏》卷三〈復(fù)〉~64~
《復(fù)》: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利有攸往?!跺琛吩唬骸笍?fù),亨」。剛反,動(dòng)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阜磸?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天行也?!咐胸?,剛長也。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断蟆吩唬豪自诘刂?,復(fù)。先王以至日閉關(guān),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初九,不遠(yuǎn)復(fù),無祗悔,元吉。《象》曰:「不遠(yuǎn)之復(fù)」,以修身也。六二,休復(fù),吉?!断蟆吩唬骸感輳?fù)之吉」,以下仁也。六三,頻復(fù),厲,無咎?!断蟆吩唬骸割l復(fù)之厲」,義無咎也。六四,中行獨(dú)復(fù)?!断蟆吩唬骸钢行歇?dú)復(fù)」,以從道也。六五,敦復(fù),無悔?!断蟆吩唬骸付貜?fù)無悔」,中以自考也。上六,迷復(fù),兇,有災(zāi)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fù)之兇」,反君道也。唐·孔穎達(dá)疏:「冬至一陽生,是陽動(dòng)用而陰復(fù)于靜也。夏至一陰生,是陰動(dòng)用而陽復(fù)于靜也?!?/span>
《史記》卷二十五〈律書〉~244~
廣莫風(fēng)居北方。廣莫者,言陽氣在下,陰莫陽廣大也,故曰廣莫。東至于虛。虛者,能實(shí)能虛,言陽氣冬則宛藏于虛,日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故曰虛。
《漢語大詞典》:一陽來復(fù)(一陽來復(fù))
古人認(rèn)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每年至夏至日,陽氣盡而陰氣始生;至冬至日,則陰氣盡而陽氣開始復(fù)生,謂之“一陽來復(fù)”。見《易·復(fù)》 孔穎達(dá) 疏。 宋 王安石 《回賀冬啟》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陽來復(fù),氣驗(yàn)管灰之應(yīng),官書云物之占?!?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詩:“歲月催人不易禁,一陽來復(fù)又成臨?!?/div>
《漢語大詞典》:陽復(fù)(陽復(fù))
(1).猶言一陽來復(fù)。宋書·禮志三:“太常 顧和 表曰:‘ 泰始 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陽復(fù)?!?明 高啟 《冬至夜喜逢徐七》詩:“雪明窗促曙,陽復(fù)座銷寒?!眳⒁姟?一陽來復(fù) ”。
(2).比喻政治清明。 宋 朱熹 《答張敬夫書》:“但政本未清,倖門未窒,殊未有以見陽復(fù)之效。”
《漢語大詞典》:一陽來復(fù)(一陽來復(fù))
古人認(rèn)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每年至夏至日,陽氣盡而陰氣始生;至冬至日,則陰氣盡而陽氣開始復(fù)生,謂之“一陽來復(fù)”。見《易·復(fù)》 孔穎達(dá) 疏。 宋 王安石 《回賀冬啟》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陽來復(fù),氣驗(yàn)管灰之應(yīng),官書云物之占?!?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詩:“歲月催人不易禁,一陽來復(fù)又成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