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6—1560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惟喬,號后齋。嘉靖十年舉人,授任丘縣學(xué)教諭,升新城知縣,改福州府學(xué)教授。遷魯王府紀善,未赴辭歸。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恕卿,號松齋,有《松齋集》。

人物簡介

維基
沈松(1488年—?),字如松,號南厓(南崖),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民籍。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六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七十九名進士。工部觀政,授任晉江縣知縣。嘉靖四年(1525年)拜為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六年巡按山西。出為山東按察司僉事,七年二月回籍聽用。起升布政司參議,十七年正月考察閑住。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穩(wěn)(1479年—?年),字邦泰,號松風(fēng),直隸徐州碭山縣人。治《詩經(jīng)》,行五,由國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四名舉人,年三十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三名,第三甲第四十一名進士。初授浙江仁和縣知縣,七年五月選授山西道御史,九年巡按山西,十年冬十月因打死太原人劉澄及庠生連瑀等人,被告到京城,錦衣衛(wèi)捉拿至京訊問,呂楠等人疏救,被革職為民。嘉靖初,詔起浙江按察司僉事,不久乞終養(yǎng)歸,未幾吏部以賢能起用,竟不起,終于家,鄉(xiāng)人欽佩其行為,立木坊旌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0—1572 【介紹】: 明徽州府績溪人,字茂卿,號承庵。正德九年進士。嘉靖時為御史,累官工部尚書,力阻伊王拓其府第之請。俺答入犯京師,又力阻仇鸞以邊兵衛(wèi)京師、移武庫仗于營之議。有《承庵文集》。
維基
胡松(1490年—1572年),字茂卿,號承庵,直隸徽州府績溪縣(今安徽省績溪縣)人,明朝工部尚書,同進士出身。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lián)捷進士,授嘉興府推官,擢升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山東,不久因病歸鄉(xiāng)。嘉靖六年(1527年),起補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桂萼薦王瓊時,胡松爭論,后忤旨,謫廉州府推官,升廣信府同知,轉(zhuǎn)福建按察司僉事,分部泉州。嘉靖十二年,升任福建布政司右參議。嘉靖十四年,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嘉靖十六年,任云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升任貴州按察使、廣東右布政使。嘉靖二十二年,改廣東左布政使。嘉靖二十六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次年,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授戶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九年,任戶部左侍郎、提督太倉。同年改工部尚書,不久引病歸,卒年八十三。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松,字節(jié)夫,直隸長洲縣(今屬蘇州市)人。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進士。嘉靖二年(1523年)任直隸順天府固安縣知縣。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起夫,號泛虛亭、松峴、向日堂,謚成安。

人物簡介

簡介
成守琛,字仲玉,號聽松、竹雨堂、坡山清隱、牛溪閑民,謚文貞。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松(1494年—?),字汝節(jié),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人。治《書經(jīng)》,行十,由國子生中式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七名舉人,年三十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九十六名,第二甲第一百十九名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升員外、郎中、陜西平?jīng)龈?,補直隸廬州府,調(diào)揚州府。

人物簡介

維基
趙廷松(1495年2月2日—1557年),字子后,號俟齋、鶴山,浙江溫州府樂清縣人。趙廷松為人淳厚而孝友,在嘉靖元年(1522年)中浙江鄉(xiāng)試六十九名舉人,次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會試二百五十四名,廷試二甲四十名進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事件中,參與左順門哭諫。嘉靖六年(1527年)被貶為福寧州同知。他在當?shù)嘏邪妇?,又修葺道路、興辦學(xué)校、革除弊政、平均徭役,有興訟者都作詩規(guī)勸,州內(nèi)森林是盜賊巢穴,他伐林興建康夷樓,撥出壯丁守衛(wèi),自此行旅者安全。有賊人論罪處死,打算重賂免罪,他大怒立刻處死對方,嘉靖七年(1528年)柘洋山賊搶掠人民,他領(lǐng)軍追捕但軍隊潰敗,于是他挺身向賊人說:「寧愿你殺我,不要殺我的部下軍?!股劫\畏懼他的威儀而逃竄;他創(chuàng)作文章效法古人,教育士人如子弟,離任時拿出書籍送給書生。之后趙廷松再被謫任蘄州同知,判案公正,無人敢攀援,恩威并著,流寇來臨時得知他是「趙清天」就立刻撤去,升吉安府督糧通判,不收取例金,懲治佔領(lǐng)田地的安福豪強,又用計平定湖邊盜賊;轉(zhuǎn)為真定同知,嘉靖十六年(1537年)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制止暴橫的宗室,驅(qū)逐縱掠孟縣人民的礦使。曾改調(diào)山東副使,三十一年(1552年)自山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不久稱病回鄉(xiāng),五年后母親以九十二歲之齡去世,他也在母親去世后次年逝世,年六十三歲。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貞吾,歷城人。嘉靖癸未進士,歷官知府
維基
劉汝松(1492年—?年),字貞吾,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民籍。治《詩經(jīng)》,行一,正德十四年(1519年)山東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年三十二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六十一名,第三甲第一百名進士。歷官戶部督餉郎中、襄陽府知府。嘉靖十八年,世宗南巡承天府時,以供具不辦獲罪,革職為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7—1559 【介紹】: 明浙江永康人,字舜敷,號松溪。初師從章懋,后從王守仁游。嘉靖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三十三年,供事西苑。所撰青詞,頗有所規(guī)諷,帝銜之。后以上疏辭南京工部右侍郎,勸帝享安靜和平之福,被誣為謗訕,除其名。卒謚文恭。有《松溪集》、《程文恭遺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舜敷,永康人。嘉靖己丑賜進士第二,累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xué)士改南工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謚文恭有松溪集
維基
程文德(1497年—1559年),字舜敷,初號益齋、后號質(zhì)庵、復(fù)號松溪,學(xué)稱松溪先生,浙江永康縣(今浙江省永康市)人,榜眼,翰林院學(xué)士、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父親程銈為弘治十二年進士,曾因忤逆劉瑾,多年不升;劉瑾被誅殺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司副使。程文德早年接受家庭影響,首先受業(yè)于胡璉、林文俊。十四歲,再拜朱芳、李滄為師。十五歲,進入縣學(xué)為秀才。十八歲時,前往蘭溪,拜章懋為師;后赴余姚,求學(xué)于王守仁,為姚江學(xué)派門人。正德十四年,程文德舉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名。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四名,殿試第二名進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帝特例加封其父程銈為中憲大夫。嘉靖十一年,進士楊名彈劾吏部尚書汪鋐、武定侯郭勛、太常陳道瀛、金赟仁等,嚴厲指責(zé)嘉靖帝任用不當,嘉靖帝震怒,當即逮捕楊名入獄,楊名被拷打?qū)⒔杷?,但只供說奏章草案曾讓程文德過目。程文德因此受牽連,一并下詔獄。在被嘉靖帝命人拷問后,程自稱是幕后主使者,后被貶為信宜縣典史。他在途徑梧州時,被兩廣總督陶諧留下,聘任為嶺表書院主講。次年,奔赴信宜縣,被邀至高明書院主講。嘉靖十四年,汪鋐被罷免致仕,程文德升任江西安福縣知縣,任內(nèi)建造復(fù)古書院,并治理民政有方。不久父喪離職,丁憂除服后,起用為南京兵部員外郎。嘉靖二十年,轉(zhuǎn)為南京兵部郎中。后升為廣東提學(xué)副使,未赴任,改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再升至禮部右侍郎。俺答汗入犯京師,程文德鎮(zhèn)守宣武門,當時京師外難民紛紛奔來入城,京師九門中,唯獨宣武門放行,數(shù)萬人因此得以生還;不久,轉(zhuǎn)任吏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二年,出任會試主考官,后兼任翰林院學(xué)士,掌詹事府,教授庶吉士。嘉靖三十三年,北直隸、南直隸、河南、山東四省饑荒,程文德上書請賑災(zāi),得到批準。同年,供事于西苑的程文德,感嘆宮中每年設(shè)醮祈禱,耗費大量經(jīng)費,撰寫《元宵詞》中言語諷刺,嘉靖帝因此懷恨在心。當時禮部尚書一職空缺,當時朝廷推舉程文德?lián)?;嚴嵩父子控制朝廷,嚴世藩向程文德索賄,遭到拒絕。次年,南京吏部尚書一職空缺,朝廷舉薦程文德;此時,嚴嵩上疏稱其寫青詞有欺君之心,程文德因而再次得罪明世宗,而被貶南京工部右侍郎;隨后他進諫勸嘉靖帝享平靜和平之福,明世宗認為他是誹謗嘲弄,而將程文德貶為民。程文德回籍后,專注于著書。死后,監(jiān)察御史王好問請體恤;萬歷初年,加贈程文德禮部尚書,謚文恭。程文德墓現(xiàn)為永康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8—1547 【介紹】: 明云南右衛(wèi)人,字道甫,號松山。嘉靖二年進士。授澧州知州。坐事,改國子助教。歷知衛(wèi)輝、淮安二府。忤織造中官,被誣逮至京,大學(xué)士夏言救免,終不稱謝,言不悅。改補黎平。二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與總督翁萬達議山西防務(wù)不合,以忤旨逮下詔獄瘐死。謚清憫。
維基
孫繼魯(1498年—1547年),字道甫,號松山,謚清憫,云南都指揮使司云南右衛(wèi)(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嘉靖二年進士。治《禮記》,行八,由國子生中式己卯科(1519年)云南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年二十六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八十名,第二甲第八名進士,授湖廣澧州知州,因事連坐,改國子監(jiān)助教。歷官戶部員外郎、郎中,監(jiān)通州倉,外放河南衛(wèi)輝府、直隸淮安府知府。因與織造中官對抗,被誣陷逮捕入京。大學(xué)士夏言力救免罪,孫繼魯卻未表謝意,夏言因此不悅。改補貴州黎平府知府,升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進山西參政。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升山西按察使。改任陜西右布政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與時任總督都御史翁萬達發(fā)生沖突,兩人上疏互訐。恰逢嘉靖帝依賴翁萬達,于是大怒孫繼魯私自上疏引往事議君上。而夏言亦厭惡孫繼魯,遂逮捕其下詔獄。疽發(fā)于脖頸,病死獄中。明穆宗即位后,贈兵部左侍郎,賜祭葬,蔭一子,謚清憫。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丕承,號松齋,謚僖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3—1566 【介紹】: 明滁州人,字汝茂,號柏泉。嘉靖八年進士。知東平州,歷山西提學(xué)副使。三十年秋,上邊務(wù)十二事,進秩左參政。被陷,斥為民。后以趙文華薦,起陜西參政,官至吏部尚書。有《滁州志》、《胡恭肅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茂,滁州人。嘉靖己丑進士。累官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謚莊肅。有集。
維基
胡松(1503年—1566年) ,字汝茂,號柏泉,直隸滁州(安徽省滁縣)人,官至吏部尚書。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八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進士。授東平州知州。升南京禮部郎中。出為山西提學(xué)副使,升山西左參政,因蒙古入侵,迫近太原,被給事中馮良知彈劾,斥為民。家居十馀年。期間屢獲舉薦而不得批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趙文華舉薦,起為陜西參政,分守平?jīng)?。嘉靖三十八年,升浙江按察使。次年,任浙江右布政使。嘉靖四十年?561年),升江西左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任內(nèi)平定當?shù)乇I亂,晉升兵部右侍郎。又會同其他部隊破福建倭寇,三年后召還都察院,進兵部左侍郎,改吏部左侍郎,遷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代郭樸為吏部尚書。卒于任內(nèi),贈太子少保,謚恭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