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七松聲,字元雅,一字谷傳,本姓王,秀水人。萬歷間文學(xué),以書法擅名,與從弟淑民號雙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42
【介紹】:
明廬州府無為州人,字國猷。萬歷二十九年進士。由南京刑部主事歷官貴陽知府,多惠政。升光祿卿,歸里。張獻忠部破城時被殺。
維基錢策(1569年—1642年),字國猷,一字靖甫,號霜松,南直隸廬州府無為州匠籍。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東寧侯焦文耀子毆殺奕客李秋,誣以盜,諸司畏勢不敢問,策按其獄,論如法,以此得名。改兵部職方司,以部民力攻漕撫,與諸賢論不協(xié),出為貴陽府知府,萬歷四十年被貴州巡撫胡桂芳參劾屑越職守,肆意妄行,遂聽調(diào)回籍。四十六年十月,以薦起升光祿寺少卿。天啟初,薰蕕雜沓,二年七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三年以京察被令致仕。六年起升南京光祿寺卿,后推操江通政少司寇,不果用。崇禎八年乙亥寇亂,有孤城善后之疏。崇禎十五年壬午(1645年)張獻忠圍廬州,城陷被執(zhí),不屈死之,贈大理寺卿,蔭一孫入監(jiān)讀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42
【介紹】:
明山東淄川人,字圣鵠,號憲松。萬歷二十九年進士。崇禎間代溫體仁為內(nèi)閣首輔。起自外吏,諸翰林多不服,又始終惡異己,不能虛心延攬。終以賕請事發(fā)去官,時人傳笑以為遵旨患病云。
維基張至發(fā)(1573年—1642年),字對鵠,號憲松,山東濟南府淄川縣(今屬淄博市)人。明朝大臣、內(nèi)閣首輔。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歷知玉田、遵化。后授南京禮部主事,改云南道御史,四十二年巡按河南,四十六年正月巡視京通二倉。時齊、楚、浙三黨方盛,張至發(fā)屬齊黨,力排東林。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稱病歸里。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三年十一月掌河南道印。崇禎五年(1632年)擔(dān)任順天府丞、光祿寺卿,遷刑部右侍郎,崇禎八年(1635年)以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內(nèi)閣參預(yù)機務(wù)。歷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戶部尚書等,崇禎十年(1637年)升任首輔。時受李自成農(nóng)民軍打擊,明朝已近滅亡,至發(fā)為政維持而已,無大作為,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因大力歌頌溫體仁“孤執(zhí)、不欺”,被日講官吳偉業(yè)上〈劾元臣疏〉彈劾,后因內(nèi)閣中書黃應(yīng)恩接受賄賂牽連,“回籍調(diào)理”,時人譏為“遵旨患病”,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啟詔用,力辭不就。次年卒于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75—1641
【介紹】:
明黃州府麻城人,字彬父,號長公、信天居士。梅國禎侄。能騎射。萬歷三十二年進士。由庶吉士遷吏科給事中。崇禎初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有靖邊功。清兵入關(guān),奉詔入衛(wèi)。至京后期,溫體仁以舊怨令落職候勘。后得復(fù)官,但終不召。
維基梅之煥(1575年—1641年),字彬甫,又字松文,號長公,別號信天居士。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萬歷甲辰進士,崇禎初官至甘肅巡撫。梅之煥為侍郎梅國楨的從子。十四歲為諸生。好讀書,善騎射,能詩能文。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成進士,選為庶吉士。后任吏科給事中,曾參劾東廠太監(jiān)李浚欺民,又批沈一貫結(jié)黨。出為廣東副使,擒誅豪民沉殺烈女者,民嘆服其神。又扼守海道,降服??茉M。改視山東學(xué)政。天啟元年(1621年)以通政參議召遷太常寺少卿,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丁內(nèi)、外艱,家居。崇禎帝即位,起故官,巡撫甘肅。退休后仍能主持正義,“勢豪雖側(cè)目視公,亦不能不為絀服也?!?,抗擊流寇,“每年賊凡數(shù)至,終不敢近城堡,每次活人以萬計?!蓖砟曛登灞肴瑺I建蘄黃四十八寨以抗。崇禎十四年(1641年)八月十二日,病逝。《明史》有傳。2014年9月,梅之煥的雕像在麻城市鼓樓街七里崗小學(xué)落成揭幕。
人物簡介
維基熊維卿(1578年—?年),字以世,號松門,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民籍。庚子江西鄉(xiāng)試四十七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會試二百八名,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進士。刑部觀政,授湖廣永州府祁陽知縣,四十一年致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19
【介紹】:
明蘇州府昆山人,徙延安衛(wèi),字來青。杜桐弟。有膽智,勇健絕倫。由舍人從軍,累功為寧夏守備,遷東路副總兵。萬歷三十六年代李成梁鎮(zhèn)遼東。以襲擊韃靼部落,激起報復(fù),為遼人所怨。被廢黜。四十三年,再起。旋以總兵鎮(zhèn)山海關(guān)。四十七年,楊鎬四路攻后金,以松為主力。恃勇輕進,陣亡。
人物簡介
維基胡澥(1580年1月31日—1655年9月17日),字叔會,號練海,又號松石小隱。湖廣常德府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澧州在雍正年間析出部分地區(qū)另設(shè)安福縣,民國時改稱臨澧縣,澧州其余部分改稱澧縣。胡澥所居刻木山位于今天的臨澧縣境內(nèi)。)人,明朝官員,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累官至河南按察司提學(xué)副使,后被周孝王朱恭枵參劾,革職流放貴州,不久赦還,順治十二年(1655年)去世。萬歷八年正月十六日(1580年1月31日),胡澥出生于湖廣常德府澧州,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崇禎三年(1630年)授御史,因為得罪了內(nèi)閣首輔周廷儒,改仕禮部儀制司主事,后歷官禮部精膳司員外郎、禮部主客司郎中。崇禎七年(1634年)升為河南按察司提學(xué)副使,被周孝親王朱恭枵彈劾,革職流放貴州興隆衛(wèi),不久赦還,在家鄉(xiāng)長期隱居。晚年與清政府采取合作態(tài)度,文中有“振國家維新之命”等語,并稱頌澧州知州王璲是與唐朝名臣薛伯高、柳宗元并稱的三大儒。順治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去世,享年七十六歲。
人物簡介
維基趙師尹(1580年—?),字任甫,號瀛松,江西九江人,明朝探花。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鄉(xiāng)試中舉。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殿試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一年后因病辭職,歸鄉(xiāng)后去世。其弟趙贊化亦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楊彝(一五八三—一六六一),字子常,號谷園,別號萬松老人,常熟人。曾以歲貢生授松江府學(xué)訓(xùn)導(dǎo),薦授都昌知縣,明萬歷、天啟年間創(chuàng)設(shè)“應(yīng)社”,與顧夢麟等文友相與講論辨難,弟子追隨者百余人。入清歸隱鄉(xiāng)里,教授生徒。一生究心經(jīng)義,矜尚氣節(jié)。有《谷園集》等。
人物簡介
維基孫朝肅(1584年—1635年),字恭甫,別號萱臺,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民籍。萬歷三十七年己酉科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天啟元年(1621年)十一月,出任福建恤刑。后出任兗州府知府,因為平白蓮教有功,加為山東右參政,天啟五年(1625-1626年)十二月,由御史石三畏舉薦,再以參政一職起用升為廣東按察司副使和廣南兵備道,駐守瓊州。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起補孫朝肅為廣東右參政,之后先后擔(dān)任廣東按察使、廣東布政使。他的弟弟孫朝讓是崇禎四年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他的兒子孫魯,字孝若,號沂水,是順治壬辰科進士。另一個兒子孫藩,字孝維,號留松,官至衢州推官、高州同知。
人物簡介
維基張光房,字翁傳,號石松,山西澤州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初授中書舍人,以言論忤時政,被抑制不得升遷。四十六年才擢任禮部主客司主事,歷員外郎,升精膳司郎中。累官至光祿寺少卿,天啟五年(1655年)以投身門戶,冒濫京秩,令冠帶閑住。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四釋古松,平陽人。幼出家于五臺山羅睺寺,得念佛三昧。山多虎,松為說戒,命以名,虎不復(fù)傷人,??之輒至。萬歷十三年,至京口建凈業(yè)禪林,時潛深谷,坐樹下入定,居三十九年。一日舉手別眾而逝,入龕,未建塔也。崇禎四年四月八日,龕中忽見五色光,啟之,見松凝坐,貌如生。清順治十五年十月二日,再見祥光,異香三日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