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0—1859 【介紹】: 清廣東番禺人,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珠海老漁。道光二年進士。歷官黃梅、廣濟知縣、南康知府。于經(jīng)義、古文、駢體、詞曲、書法、醫(yī)學,無不究心。尤工詩,與黃培芳、譚敬昭稱“粵東三子”。所作《三元里》、《三將軍歌》等,反映鴉片戰(zhàn)爭中抗敵英杰,尤足稱道。有《聽松廬詩鈔》、《松心詩錄》、《松心文鈔》、《藝談錄》、《國朝詩人征略》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
張維屏,字子樹,號南山,番禺人。道光壬午進士,由知縣歷官南康知府。有《聽松廬詩鈔》。
維基
張維屏(1780年—1859年),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廣東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陰。詩人,進士出身。與黃培芳、譚敬昭號稱粵東三子,是嘉道年間嶺南詩壇領袖,清代詩話及詩學繁榮中的重要人物,被稱為廣東近代第一個重要的詩人。
周錫齡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錫齡,字松崖,貴州貴定人,同進士出身。
宋延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宋延芳,字小松,號炯之,貴州甕安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1—1848 【介紹】: 清直隸大興人,字星伯。嘉慶十年進士。授編修。任湖南學政,坐事戍伊犁,遂遍游南北路,悉其山川形勢。赦還。道光初為內(nèi)閣中書,官至陜西榆林知府。精于史地。有《西域水道記》、《新疆識略》、《漢書西域傳補注》、《漢書地理志集釋》、《唐兩京城坊考》、《唐登科記考》、《宋三司條例考》、《徐星伯先生小集》等。
維基
徐松(1781年—1848年),字星伯、孟品,原籍浙江上虞,寄籍順天府大興縣,清代翰林,地理學家。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生于浙江紹興,幼年時其父在京師為官,隨父移居京師(今北京市),落籍為順天府大興縣。嘉慶十年(1805年),二甲第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師張問陶。嘉慶十四年(1809年)入文穎館擔任《全唐文》提調(diào)兼總纂官;又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宋會要輯稿》500卷,《河南志》,《中興禮書》,又撰寫《唐兩京城坊考》,《登科記考》,后由翰林督學湖南。好藏書。
王茂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茂松,字聽濤,號鶴亭,貴州甕安人。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進士,二甲二十八名,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山西平陽府知府。

人物簡介

維基
蔡世松(?—1843年),字伯喬,號友石,一號聽濤、一號壽公。江蘇上元人。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吏部主事,升郎中。出任安徽廬鳳道,升安徽按察使,內(nèi)調(diào)順天府府尹,左遷太仆寺少卿。工書法,善模仿名人筆跡,曾刊《墨緣堂法貼》。
吳松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824 【介紹】: 清廣東恩平人,字清彥,別字鶴村。嘉慶十二年舉人。以知縣試用河南凡八年。嘗署內(nèi)鄉(xiāng)縣,盡決積獄。好為詩,有《清暉閣詩》。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七
時式敷,字肩甫,號松石,單縣人。嘉慶丁丑進士,改庶吉士,官南城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富陽人,號松崖。道光二年恩貢,歷任嚴州、寧波教授。善山水,后見黃公望遺冊,畫學益進。年十五時,阮元以畫試諸生,恒一日成三幅,名噪一時。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
鄒堯廷,字松友,漢陽人。道光壬午進士,歷官祥河廳同知。有《留耕堂初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無錫人,字松崖。吳楙孫。工畫花果蘭竹,頗有祖風,著墨無多,神韻秀朗。
個人簡介
吳寶書(1793-?),字松崖,號籜仙,江蘇無錫人。懋孫,學書于王文治,畫傳家學,善花果蘭竹,尤精士女。豐神秀朗,極盡閨閣窈窕之態(tài)。晚年好寫墨梅,深自矜重。畫畢輒鈐小印曰“作千秋想”。同治四年(一八六五)為秦誼亭作竹石扇,時年七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3—1853 【介紹】: 清江蘇無錫人,字鐘泉,號松友。嘉慶二十五年進士。咸豐間官至廣西巡撫。守桂林御太平軍。革職后赴江寧襄陸建瀛軍務,城破而死。謚壯節(jié)。有《世忠堂集》、《中河漫口紀略》、《撫粵奏議》、《桂林守城日記》等。
人物簡介
鄒鳴鶴(1793-1853),字孚庵,號鐘泉,江蘇無錫人。華蘅芳岳父,道光進士。長期任職河南。歷官知縣,蘭儀亭河工同知、知府、道員。治理黃河,參加祥符、中牟等河務工程。咸豐元年(1851)升廣西巡撫與太平軍戰(zhàn)于桂林,戰(zhàn)敗被革職?;乇炯?,守江寧城,咸豐三年(1853 年)城破被殺。著有《世忠堂文集》等。
維基
鄒鳴鶴(1793年—1853年),字鐘泉,江蘇無錫縣人。道光初年進士,在河南任職多年,治理黃河有功。官至廣西巡撫,因鎮(zhèn)壓太平軍不力革職。咸豐初協(xié)防南京,兵敗身死。同治年間追謚壯節(jié)。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云南即用知縣。親老告近,改發(fā)河南,署新鄭縣,補羅山縣,有惠政。因母喪,丁憂去官。道光九年(1829年)補光山縣,調(diào)祥符縣,擢蘭儀廳河工同知,護理開歸陳許道。以治河之功,晉秩知府。歷衛(wèi)輝、陳州、開封府知府。道光二十三年,黃河在中牟決口,褫職留工。工竣,復原官,仍在工效力。丁生母憂,服闋,署彰衛(wèi)懷道,不久授江西督糧道。文宗即位,詔舉賢才,戶部侍郎侯桐、兩江總督陸建瀛交章以鳴鶴薦,擢順天府尹。咸豐元年三月二十六(1851年4月27日),調(diào)任廣西巡撫。咸豐二年四月二十五(1852年6月12日),因?qū)固杰姴涣?,革職。。鄒鳴鶴回籍,太平軍已陷武昌。咸豐三年(1853年)正月,陸建瀛赴九江督師,疏請起用鳴鶴,籌辦沿江防務。鄒鳴鶴帶病赴任。不久,陸建瀛退守江寧,獲罪,命鳴鶴與將軍祥厚等籌備守御計劃。江寧陷,鄒鳴鶴書絕命詞曰:「臣力難圖報稱,臣心仰答九重。三次守城盡節(jié),庶幾全始全終?!古扇怂徒o其子,自率隊出,至三山街,被太平軍認出,鳴鶴罵不絕口,被支解而死。事聞,贈道銜,賜恤。同治初,江南平定,曾國藩疏陳鳴鶴生平政績及殉節(jié)狀,請加恩優(yōu)恤。御史朱震言聲稱其為藏匿民居遇害,因此反對,編修朱?;仍俅纬收埾聝山偠今R新貽確查。新貽覆奏,鳴鶴實為協(xié)同防守殉國,并無避匿民居之事。于是朝廷下詔,依巡撫例議恤,予騎都尉兼云騎尉世職,謚壯節(jié)?!?a target='_blank'>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二
徐繼畬,字松龕,五臺人。道光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福建巡撫,內(nèi)用太仆寺卿。有《松龕先生遺集》。
維基
徐繼(1795年—1873年),字松龕,又字健男,號牧田、松龕先生,室名退密齋,山西代州五臺縣人。生于乾隆六十年,卒于同治十二年,中國清朝學者,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qū)之一。徐繼畬最重要的著作是介紹世界各國風土人情的《瀛寰志略》,他在書中所推崇的西方政治制度,就當時而言,其思想是非常超前的。雖然推崇西方制度,但也深知清朝現(xiàn)實,為人謹慎,仕途坎坷。同治年間官至太仆寺卿,加二品頂戴。徐繼畬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在山西五臺縣東冶鎮(zhèn)。其父徐潤第是進士出身,徐繼畬從小便受到較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曾經(jīng)師從高鶚等名人。道光六年(1826年),徐繼畬考中進士,以朝考第一(朝元)被選為庶吉士,四年后成為翰林院編修,之后不久又成為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期間上疏彈劾忻州知州史夢鮫以及保德知州林樹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議實行簡政,深合道光帝意見,因此道光帝召徐繼畬入朝覲見,向他詢問各種時事,徐繼畬都對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賞。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他開始擔任廣西潯州府知府。之后又歷任福建延建邵道,署理汀漳龍道。道光二十年(1840年),當時時值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國軍艦聚集廈門,與漳州近一水之隔。當?shù)匕傩斩即鬄轶@恐,徐繼畬督兵勇晝夜防守漳州,誓與城門共存亡,百姓因此得以安定下來。因此,徐繼畬得到了較好口碑。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繼畬任兩廣鹽運使,隨即升任廣東按察使。次年,遷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升任廣西巡撫,然而還未上任,就被改授福建巡撫。當時正值閩浙總督劉韻珂因病乞假,徐繼畬便代理閩浙總督,和外國人交往加密,了解到很多國外的各種情報,為此后編著《瀛寰志略》打下基礎。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為在福州發(fā)生的神光寺事件中處理事件的方法與當時在福州養(yǎng)病的林則徐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的意見不合,多次被言官彈劾。咸豐元年(1851年),徐繼畬因為「身膺疆寄,撫馭之道,豈竟毫無主見,任令滋擾」的理由被革職并召回北京,接受咸豐帝的當面問詢。與咸豐帝對答完畢后,咸豐帝評價他為樸實,但終因言官彈劾勢重,被降職為太仆寺少卿。次年(1852年),吏部追查徐繼畬在巡撫任內(nèi)逮捕罪犯延遲一事,徐繼畬因此被徹底罷官,回到故里。當時正逢捻軍之亂以及同治回亂,徐繼畬協(xié)助官府率領團練協(xié)防遼州、上黨、陽城等要地。深受當時兼任山西巡撫的沈桂芬的好評。咸豐六年(1856年)他被平遙超山書院聘為書院山長。同治四年(1865年),徐繼畬被重新起用,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并管理同文館。之后又任太仆寺卿,授二品頂戴。同治八年(1869年)告老辭官,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中去世。《清史稿》有傳。
松福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松福(1795年—?),字雪莊,號六皆、謙吉,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嘉慶戊寅舉人,道光壬午進士。后任禮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曾維楨(?~?),字云松。福建泉州人,寓居彰化。清道光六年(1826)翰林,歷任湖南澧州石門知縣,調(diào)巴陵衡陽各縣令。歸田后編修《彰化縣志》〖參考賴子清〈臺灣科甲藝文集〉,《臺北文物》,七卷二期,1958年?!健#ㄊ┸擦兆?/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