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西漢河東人。武帝元朔二年以校尉從衛(wèi)青擊匈奴,以功封岸頭侯。其后為將軍,將北軍。后坐法失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西漢汝南人,字次公。治《公羊春秋》。宣帝時,舉為郎,官至廬江太守丞。學識淵博,善屬文,曾據(jù)昭帝時丞相、御史與諸賢良、文學論議鹽鐵官營之材料,整理雙方論辯之辭成《鹽鐵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前60
【介紹】:
西漢魏郡人,字次公。宣帝時以孝廉為郎,舉方正,累擢司隸校尉。刺舉無所回避,劾奏眾多,公卿貴戚莫敢犯禁。為人剛直公廉,好言事刺譏。上書言勿用刑法,勿任宦官,主張行儒術,被誣為意欲使帝禪位,下獄自殺。
全漢文·卷三十三寬饒字次公,魏郡人。初為郡文學,以孝廉為郎,舉方正,對策高第,遷諫大夫,行郎中戶將事,左遷衛(wèi)司馬,拜太中大夫,擢為司隸校尉。神爵二年,以奏事忤旨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前52
【介紹】:
西漢淮陽陽夏人,字次公。少學律令,武帝末以入財為官。宣帝時為廷尉正,決疑獄稱平。本始二年為丞相長史時,因不舉劾夏侯勝為“非議詔書”而同下獄,在獄中從勝學《尚書》。出獄得勝薦擢揚州刺史,轉潁川太守。時吏以嚴酷為能,霸則外寬內(nèi)明,力行教化而后誅罰。神爵四年,以治郡有政績,賜爵關內(nèi)侯。五鳳三年為丞相,封建成侯。后世以霸與龔遂為循吏之代表人物,合稱龔黃。
全漢文·卷二十九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居云陵。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補待郎謁者,免。后復入谷補左馮翊二百石卒史,察廉補河東均輸長,復察廉為河南太守。宣帝即位,召為廷尉正,守丞相長史。下獄,出舉賢良,擢揚州刺史,遷潁川太守,治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尹。貶秩仍歸潁川,征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五鳳三年代丙吉為丞相,封建成侯。甘露三年卒,謚曰定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25—798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次公。肅宗在靈武,上書論當世事,擢校書郎。累授給事中,出為江西觀察使。德宗立,召還,旋出為陜虢觀察兼轉運使。興元初,入遷刑部侍郎,又拜淮南節(jié)度使。大治漕渠,人皆悅賴。亞自以當衡柄,累出外職,志頗不適,政事多委參佐,恣為侈靡。貞元中,罷歸,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卒謚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32—789
【介紹】:
唐潤州金壇人,字幼公,一作次公。為蕭穎士弟子,工詩,以文辭著。代宗大歷中,曾應劉晏召,于鹽鐵轉運使府中任職。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領湖南觀察使、江西節(jié)度使,叔倫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倫領府事,試守撫州刺史。民歲爭灌溉,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貞元四年,遷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經(jīng)略使,威名流聞。次年,上表請為道士,旋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倫??ねS國(今安徽亳州),籍貫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少從蕭穎士學,有才名。安史亂起,避地江西鄱陽。代宗初,由劉晏薦為秘書省正字,入其鹽鐵轉運使幕。由廣文博士轉監(jiān)察御史里行。大歷初,任湖南轉運留后,至大歷末調(diào)河南轉運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為東陽縣令,四年入江西節(jié)度使李皋幕任判官。興元元年(784)守撫州刺史,翌年封譙縣開國男。貞元二年(786)辭官還鄉(xiāng),四年復起家授容州(今廣西容縣)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稱為戴容州。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生平事跡見權德輿撰《墓志銘》、梁肅撰《神道碑》(見《重修戴氏宗譜》)、《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倫的事跡系年及作品的真?zhèn)慰急妗?。蔣寅有《戴叔倫簡譜》。叔倫著有詩論,曾編選唐詩(今均不傳),在詩歌體裁上有多方面探索?!杜镄小飞铣卸鸥鹘y(tǒng),下啟新樂府詩人。五律《除夜宿石頭驛》、《客夜與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達詞暢,感人至深。絕句《過三閭廟》、《關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其題材、風格、手法均體現(xiàn)出唐詩由盛轉中之脈絡。故胡應麟以為濫觴晚唐者“戴叔倫尤甚”(《詩藪》內(nèi)編卷四)?!?a target='_blank'>郡齋讀書志》著錄《述稿》10卷、《書狀》1卷、詩1卷,已佚。明人輯有詩集2卷,其中多竄入他人詩。整理本有蔣寅《戴叔倫詩集校注》。《全唐詩》仍編叔倫詩為2卷?!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斷句2,存目4首。
唐詩匯評戴叔倫(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少師蕭穎士。至德末,避兵亂居鄱陽。劉晏表授秘書正字,遷廣文博士。大歷中,晏掌財賦,以叔倫為監(jiān)察御史,主湖南轉運。建中初,出補東陽令。嗣曹王李皋鎮(zhèn)湖南、江西,辟為從事,由大理司直遷殿中侍御史。后檢校禮部郎中,兼侍御史。貞元初,官撫州刺史,后遇謗被代。貞元四年,起為容管經(jīng)略使,次年,罷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輯有《戴叔倫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其中除與唐方干等人詩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鶴年、明劉崧、張以寧、汪廣洋、劉績等人作品。
詞學圖錄戴叔倫(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壇(今屬江蘇)人。有《戴叔倫集》,詞存《調(diào)笑令·邊草》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十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釋褐秘書省正字。累官祠部郎中。拜撫州刺史。封譙縣男。遷容管經(jīng)略使。貞元五年卒。年五十八。
作品評論
中興間氣集叔倫之為人,溫雅善舉止,無賢與不肖,見皆盡心?!湓婓w格雖不越中(格),然“廨宇經(jīng)山火,公田沒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軟,故詩家少之。
石林詩話司空圖記戴叔倫語云:“詩人之詞,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币嗍切嗡浦⒚钫?,但學者不能味其言耳。
唐才子傳工詩……詩興悠遠,每作驚人。
《唐詩品》幼公未致羽儀之節(jié),早收蘭玉之譽,修辭合節(jié),精研太始,亦可謂難士矣。夫太始之音,詞以情勝,音以調(diào)諧。幼公情旨馀曠,而調(diào)頗促急,要之含氣未融,心無流潤,故雖工于斫煉,而寡于華要矣。
《批點唐音》幼公以下,說情漸細。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詩別裁集》高仲武謂叔倫骨氣稍輕,晁公武謂唐史不稱其能詩,正以少其綿弱。然爾時詩格日卑,幼公已云矯矯,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歷詩略》大歷五言皆紆而不迫,幼公后出,氣調(diào)為小變,顧情來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石洲詩話容州七古,皮松肌軟,此又在錢、劉諸公下矣。
石洲詩話戴容州嘗拈“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之語以論詩,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淺薄,實不可解。
三唐詩品其源出于沈休文,選韻笙和,諧音玉節(jié),清歌平調(diào),亦復睦耳關神。七言古風,如月林虛籟,晴霄霞綺,自然清麗,不雜微塵。五律高言壯闊,情語婉綿,在孟襄陽、劉隨州之亞。
《詩學淵源》詩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纖。樂府如《巫山高》等篇,頗似長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52—818
【介紹】:
唐河東人,字從周。弱冠舉進士,擢上第。歷殿中侍御史、翰林學士。順宗時知禮部貢舉,斥華取實。改兵部侍郎,進尚書左丞。將命為相,已草詔,會平蔡捷書至,遂以檢校工部尚書為淮南節(jié)度使。后受代歸朝,道病卒。謚敬。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次公字從周。河中河東人。第進士。累遷殿中侍御史。憲宗朝進尚書左丞。以檢校工部尚書為淮南節(jié)度使。元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子少傅。謚曰敬。
人物簡介
全宋詩葉參(九六四~一○四三),字次公,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寓長洲(今江蘇吳縣)。一說字次清,縉云(今屬浙江)人。真宗咸平四年(一○○一)進士(《宋詩紀事補遺》卷四小傳)。歷知宣州、蘇州。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知越州(《嘉泰會稽志》卷二)。以光祿卿致仕。慶歷三年卒,年八十。事見《宋景文集》卷五九《葉府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78—1050
【介紹】:
宋大名府元城人,字次公。初為三班借職,累遷至淮南西路都巡檢使。性剛直,居官屢上書論列時政是非,不為朝廷所用。以左領軍衛(wèi)將軍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80—1049
【介紹】:
宋坊州中部人,字次公。少從種放學。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累遷侍御史知雜事,屢直言仁宗及劉太后之過失。歷判吏部流內(nèi)銓、三司度支副使、河北轉運使、河東都轉運使。數(shù)論宋夏兵事。知并州,創(chuàng)兵車陣法,頒行于諸路。遷左司郎中,以建言允元昊不稱臣之請被劾,出知杭州。仁宗慶歷八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全宋詩楊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陜西黃陵)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士。仁宗天圣八年(一○三○)為監(jiān)察御史,九年遷殿中侍御史。景祐元年(一○三四)以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三)。擢河北轉運使。歷知河中府及陜、并、邢、滄、杭五州。慶歷八年(一○四八)以工部侍郎致仕。九年卒,年七十。有文集十卷,不傳。《宋史》卷三○○有傳,又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二一歐陽修撰《楊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三二五楊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陜西黃陵)人。少師事種放,大中祥符元年第進士,釋褐房州軍事推官,知汧源縣,再調(diào)漢州軍事判官。遷太常博士。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河中府。進樞密直學士、知并州。改左司郎中、本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還,判太常、司農(nóng)寺。改諫議大夫,以工部侍郎致仕。卒,特贈兵部侍郎。偕性剛而忠烈,數(shù)上書論天下事,尤善古今兵法。有兵書十五卷、文集十卷。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九《楊公墓志銘》,《宋史》卷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汝州臨汝人,字次公。太宗朝進士。為蓬州推官,鎮(zhèn)壓李順余部謝才盛軍。歷通判河南府、并州,為梓州路轉運使。率兵平定邑內(nèi)少數(shù)族起事,擢侍御史。旋任河北轉運使,又以集賢院學士知益州。仁宗即位,遷給事中。素與丁謂友善,謂敗,幾經(jīng)升黜,終權知開封府。性頗疏財,通音律,知術數(shù)。天圣末卒。
全宋文·卷二八○寇瑊(?——一○三一),初名玹,字次公,汝州臨汝(今河南臨汝)人。太宗時擢進士,授蓬州軍事推官。以鎮(zhèn)壓李順馀部功,徙開封推官。歷為知州、通判,擢梓州路轉運使,平瀘州夷有功,加侍御史,為河北轉運使。天禧中,入為三司度支副使,尋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益州。仁宗即位,遷給事中,歷知鄧、金、滑、秦等州,官終權知開封府。天圣九年卒?,{通音律,知術數(shù)。嘗奉使契丹,著《奉使錄》一卷。見《宋史》卷三○一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八、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4—1069
【介紹】:
宋揚州人,字次公。以蔭為秘書省校書郎。通判河南府,平定駐軍之叛。知和州,審獄明察。歷任益州等路提點刑獄、鹽鐵判官、轉運使等。知慶州,鑿井,修道,方便行旅。神宗熙寧元年,河北地震,繕補崩毀城郭倉庾,有功。長于政事,時稱能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9—1071
【介紹】:
宋蜀州新津人,字次功,一作次公,自號黃松子。張商英兄。少攻苦讀書,至經(jīng)歲不知肉味。仁宗慶歷三年進士。調(diào)谷城令,開古黃瀆渠,溉田千頃,作《諭民》十篇以譬風俗。代還,改著作佐郎。英宗立,轉秘書丞、太常博士,上《慎始書》。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帝方勵精圖治,急于用人,唐英薦王安石。有史才。有《唐史發(fā)潛》、《仁宗政要》、《宋名臣傳》、《蜀梼杌》等。
全宋詩張?zhí)朴ⅲㄒ弧鸲弧鹆耍执喂?,一作次公(?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二《張商英傳》),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商英兄。仁宗慶歷三年(一○四三)進士。薦試賢良方正不就,調(diào)谷城令。監(jiān)閬州稅。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熙寧元年卒,年四十三。事見《宋代蜀文輯存》卷一四《寧魂》及《張御史唐英墓志銘》,《宋史》卷三五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三○張?zhí)朴ⅲㄒ弧鸲∫弧鹆耍执喂?,自號黃松子,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商英兄。慶歷三年進士,初調(diào)渝州南平?jīng)Q曹掾,再調(diào)歸州獄掾,移襄州谷城令。代還,改著作佐郎。英宗即位,轉秘書丞、太常博士,遷屯田員外郎,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熙寧元年六月卒,年四十三。善議論,有史才,著《興王正議》五十篇、《唐史發(fā)潛》六卷,《仁宗政要》四十卷、《嘉祐名臣傳》五卷、《蜀梼杌》十卷(存二卷)等,又有文集若干卷。見張商英《張御史唐英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寧魂》(《成都文類》卷五○),《宋史》卷三五一《張商英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無為人,字次公,自號無為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凡禮樂之事皆預討論。與范鎮(zhèn)議樂有異,多攻之。哲宗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有《無為集》、《樂記》。
全宋詩楊杰,字次公,自號無為子,無為軍(州治今安徽無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馀卷,《樂記》五卷,已佚。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知無為軍趙士?編次其詩文為《無為集》十五卷,其有關釋老二家詩文另編別集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今別集已散失?!?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三》有傳?!罱茉姡运乌w士?無為軍刻《無為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五卷)為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所收《無為子小集》(簡稱小集本),《宋百家詩存》所收《無為集》,及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民國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簡稱李校)。《兩宋名賢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詩,今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三八楊杰,字次公,無為(今安徽無為)人,號無為子。少有名于時,嘉祐四年舉進士。熙寧五年為禮院檢詳文字。元豐中,官太常者六七任,一時禮樂之事皆預討論。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六年,為徐王府侍講。卒,年七十。有《無為集》十五卷(存)、《別集》十卷?!稑酚洝肺寰?。見趙士?《無為集序》(《無為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貴全。初名天球,字次公。薛良顯弟。入太學,坐哲宗元符上書議朝政謫籍?;兆谡烷g登進士第。官終正議大夫知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