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并州歌
樂府歌曲名。謂 晉 并州 大姓 田蘭 、 薄盛 斬 汲桑 之所作。歌詞載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三。
《漢語大詞典》:簸羅回(簸羅迴)
亦作“ 簸邏迴 ”。
(1).樂器名。即大角。舊唐書·音樂志二:“按今大角,此即 后魏 世所謂簸羅迴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辭?!?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音樂·號(hào)筒:“《事物紺珠》,大角名簸邏迴?!?br />(2). 北魏 歌曲名。隋書·音樂志中:“ 天興 初,吏部郎 鄧彥海 ,奏上廟樂,創(chuàng)制宮懸,而鐘管不備,樂章既闕,雜以《簸邏迴歌》。”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宋 郭茂倩 題解:“ 后魏 之世,有《簸邏迴歌》,其曲多可汗之辭,皆 燕 魏 之際 鮮卑 歌,歌辭虜音,不可曉解,蓋大角曲也?!?/div>
《國語辭典》:插曲  拼音:chā qǔ
1.電影或戲劇中幕與幕之間所奏的樂曲。
2.臨時(shí)發(fā)生的小事件。如:「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可增進(jìn)工作的情趣。」
《漢語大詞典》:歡聞歌(歡聞歌)
樂府 吳 聲歌曲。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歡聞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歡聞歌》者, 晉穆帝 升平 初歌,畢輒呼‘歡聞不’,以為送聲,后因此為曲名。”
《國語辭典》:國際歌(國際歌)  拼音:guó jì gē
歌名,原曲名為法語L'Internationale。社會(huì)黨或共產(chǎn)黨的著名歌曲,稱贊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巴黎公社成員的革命氣概。曾為蘇聯(lián)的國歌,現(xiàn)仍為某些社會(huì)黨或共產(chǎn)黨的非正式的黨歌。由法國人鮑狄埃(Eugène Pottier)在西元1871年作詞,狄蓋特(Pierre De Geyter)于1888年譜曲。被譯成多國語言廣為傳唱。
《國語辭典》:催眠曲  拼音:cuī mián qǔ
使嬰兒入睡所唱的歌曲。曲調(diào)柔和、舒緩,具有催眠的作用。也稱為「搖籃歌」。
《漢語大詞典》:督護(hù)歌(督護(hù)歌)
南朝 宋 吳 聲歌曲名。宋書·樂志:“《督護(hù)歌》者, 彭城 內(nèi)史 徐逵之 為 魯軌 所殺, 宋高祖 使府內(nèi)直督護(hù) 丁旿 收殮殯埋之。 達(dá)之 妻, 高祖 長女也,呼 旿 至閤下,自問歛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 丁督護(hù) !’其聲哀切,后人因其聲,廣其曲焉?!?清 錢謙益 《答越卓凡憲副》詩:“我欲為君歌《督護(hù)》,夜闌酹酒向鉤陳。”
分類:聲歌歌曲
《漢語大詞典》:黨歌(黨歌)
某一政黨規(guī)定的表達(dá)該黨宗旨的歌曲。 錢鍾書 《圍城》七:“ 高校長 用唱黨歌、校歌、帶頭喊口號(hào)的聲音叫好!” 古立高 《隆冬》第十一章:“黨歌是不準(zhǔn)隨便唱的,它只能在黨會(huì)上唱。”
《漢語大詞典》:郊祀歌
樂府歌曲名。漢書·禮樂志謂 漢武帝 定郊祀之禮,立樂府,以 李延年 為協(xié)律都尉,命 司馬相如 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歷代王朝的這類歌辭,大都沿襲 漢 代之舊。
《漢語大詞典》:歈趣
歌曲,歌謠。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漢 世樂府,《七略》録為歌詩,上自郊祀,下訖里巷歈趣,皆見網(wǎng)羅?!?/div>
分類:歌曲歌謠
《漢語大詞典》:玉樹后庭花(玉樹後庭花)
(1).樂府 吳 聲歌曲名。 南朝 陳后主 作。陳書·皇后傳·后主張貴妃:“ 后主 每引賓客對(duì) 貴妃 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xué)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zèng)答。採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其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大指所歸,皆美 張貴妃 、 孔貴嬪 之容色也?!?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詩:“天子龍沉 景陽井 ,誰歌《玉樹后庭花》?”
(2).指矮雞冠花。 宋 楊萬里 《宿化斜橋見雞冠花》詩:“ 陳倉 金碧夜雙斜,一隻今棲 紀(jì)消 家。別有飛來矮人國,化成玉樹后庭花?!?/div>
《漢語大詞典》:主題歌(主題歌)
概括地表現(xiàn)主題的歌曲。 郭沫若 《〈虎符〉寫作緣起》:“全劇結(jié)尾一歌,于火盆之畔,用腳自敲拍子而成,實(shí)一主題歌也?!?/div>
《國語辭典》:歪曲  拼音:wāi qū
故意改變真相或內(nèi)容。如:「歪曲事實(shí)」。
《漢語大詞典》:吳二娘曲
古歌曲名。為名妓 吳二娘 作,故稱。 唐 白居易 《寄殷協(xié)律》“ 吳娘 暮雨蕭蕭曲”自注:“ 江 南《吳二娘曲》詞云:‘暮雨蕭蕭郎不歸。’”參見“ 吳二娘 ”。
《漢語大詞典》:吳二娘
古代歌妓名。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吳二娘:“ 吳二娘 , 杭州 名妓也。有《長相思》一詞云:‘深花枝,淺花枝,深淺花枝相間時(shí),花枝難似伊。 巫山 高, 巫山 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dú)守時(shí)?!?/div>
分類:歌妓
《國語辭典》: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樂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為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晉國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F(xiàn)存琴譜中〈陽春〉和〈白雪〉是兩首樂曲。(2)〈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點(diǎn)是綜合文曲、武曲的表現(xiàn)手法和演奏風(fēng)格。最早見于浦東派鞠士林傳抄的琵琶譜,名為《六板》,其后發(fā)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稱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譜》、沈浩初《養(yǎng)正軒琵琶譜》整理的10段與12段樂譜為《大陽春》;汪煜庭所傳的7段樂譜為《小陽春》。目前社會(huì)上比較流行的〈陽春白雪〉是7段的《小陽春》。樂曲以活潑、新穎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節(jié)奏,描繪大地回春、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書名:(1)宋趙聞禮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錄宋代不傳之作品,約二百馀家。(2)元楊朝英編撰。全名為《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詞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數(shù)。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東周戰(zhàn)國。宋玉 對(duì)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