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7詞典 2分類詞匯 75
《漢語大詞典》:闕典(闕典)
(1).殘缺的典章制度。語本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晉 陸機(jī) 《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闕典未補,大備茲日?!焙笾腹糯鷤飨聛淼牡湔轮贫?。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 乾德 四年郊,禮容樂節(jié),刊正漸備,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廟殿庭宮懸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
(2).指史料記載上的缺漏。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 曹操 征 烏桓 還,自謂幸勝而偏賞先諫者,可以為千古法也。 操 一生所行類皆不道之事,獨此一節(jié)有光清史,而 陳壽 略之,豈非闕典之甚哉!”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圣賢須目:“今年譜但言﹝ 朱熹 ﹞有足疾而不言目疾,此誠闕典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題名碑:“本朝最為右文,而題名碑止 順治 丙戌一科,丁亥已后無之。當(dāng)時不知何故廢而不舉,后遂相沿,此闕典也?!?br />(3).猶憾事。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一:“豈謂古人無闕典, 堯夫 非是愛吟詩?!?清 袁于令 《雙鶯傳》第五折:“[丑]:‘是你不會勾搭,連我的孤老都送湯了,倒埋怨我?!坌罚荩骸@兩個人不闝我也是闕典?!?阿英 《海上買書記》:“此書不得,在《李伯元傳》上,是一大闕典。”
《國語辭典》:傷殘(傷殘)  拼音:shāng cán
1.殘破、殘缺。宋。蘇軾詠怪石〉詩:「傷殘破碎為世役,雖有小用烏足賢。」
2.身體官能有殘缺的。《?;萑珪?。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附上兗州府蔡太尊》:「今賦役未清,反遭荼毒,肢體傷殘,甚于賠累?!埂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父子傷殘,吟呻在地,兒呱呱啼室中。」
《國語辭典》:完好  拼音:wán hǎo
1.完美。唐。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則見,長而愈騫,涵而揉之,內(nèi)外完好?!?br />2.完整無缺。如:「完好如新」。宋。蘇軾書瑯琊篆后〉:「蜀人蘇軾來守高密,得舊紙本于民間,比今所見猶為完好?!?/div>
《漢語大詞典》:殘卷(殘卷)
(1).指書中未讀完的部分。 唐 方干 《許員外新陽別業(yè)》詩:“若因螢火終殘卷,便把漁歌送幾杯?!?br />(2).殘缺不全的書。多指殘缺的寫卷、文稿。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六篇:“有殘卷從 敦煌 千佛洞 得之?!?/div>
《漢語大詞典》:破殘(破殘)
(1).殘殺;傷害。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滿路悲號,聲動山谷,皆稱 楊務(wù)廉 人妖也。天生此妖,以破殘百姓?!?br />(2).毀壞;破損;破敗殘缺。明史·馬芳傳:“ 芳 追戰(zhàn) 金山寺 有功,而州縣破殘多,總督 王忬 以下俱獲罪, 芳 亦貶都督僉事?!?span id="0blvfby"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次日早晨,自己挑了一擔(dān)破殘傢伙,同了妻子往新屋里來?!?艾蕪 《榮歸》:“但在 羅得勝 呢,一看見他的故鄉(xiāng)是那么破殘不堪,便禁不住暗自高興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殘滅(殘滅)
(1).殘殺毀滅。史記·高祖本紀(jì):“ 項羽 嘗攻 襄城 , 襄城 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祿山 步騎散漫,人莫知其數(shù),所過殘滅?!?br />(2).毀壞。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或紡綵絲而縻,斷截以繞臂,此長無益於吉兇,而空殘滅繒絲,縈悸小民?!?br />(3).殘缺磨滅。 宋 歐陽修 《集古錄跋尾·后漢北岳碑》:“ 后漢 《北岳碑》,文字殘滅尤甚,莫詳其所載何事?!?/div>
《漢語大詞典》:月虧(月虧)
指月形殘缺不圓滿。史記·匈奴列傳:“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zhàn),月虧則退兵?!?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衛(wèi)恒傳》:“夫指事者,在上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日滿、月虧,效其形也?!?/div>
《漢語大詞典》:斷缺(斷缺)
亦作“ 斷闕 ”。 殘缺。 明 文徵明 《跋宋高宗〈石經(jīng)〉殘本》:“右小字《石經(jīng)》殘本百葉,約萬有五千言,前后斷缺,無書人名氏?!?span id="eyvfy6w" class="book">《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引 陸文裕 《藏書目序》:“間有殘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書多斷闕。”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碑額斷缺,無從辨其姓氏?!?/div>
分類:殘缺
《漢語大詞典》:微缺
衰敗殘缺。史記·周本紀(jì):“ 昭王 之時,王道微缺。” 漢 蔡邕 《瑯邪王傅蔡朗碑》:“ 周 祚微缺,王室遂卑?!?span id="4ebaxqa" class="book">《后漢書·范升傳》:“陛下愍學(xué)微缺,勞心經(jīng)蓺。”
《漢語大詞典》:刓缺
(1).亦作“ 刓闕 ”。磨損殘缺。 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許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fù)識?!?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遇書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臥佛寺》:“門西有石盤,方廣數(shù)丈,高亦稱是,無纖毫刓缺。”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中:“ 東坡 《送李孝博之嶺表詩》碑,在 蜀岡禪智寺 ,斷仆已久,而字畫幸無刓缺?!?br />(2).猶敗壞。 唐 韓偓 《春陰獨酌寄同年李郎中》詩:“詩道揣量疑可進(jìn),宦情刓缺轉(zhuǎn)無多。”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見:“若沿邊諸郡,士不練習(xí),武備刓缺,則置而不講?!?/div>
《漢語大詞典》:訛缺(訛缺)
亦作“ 訛闕 ”。亦作“譌缺”。 錯誤、殘缺。新唐書·藝文志序:“自六經(jīng)焚於 秦 而復(fù)出於 漢 ,其師傳之道中絶,而簡編脫亂訛缺,學(xué)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諸儒章句之學(xué)興焉。”一本作“ 訛闕 ”。 宋 陸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錄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數(shù)年,訛闕已多,知古人欲傳遠(yuǎn)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陸道士墓志銘》:“蓋其傳受訛缺,浮靡恣蕩,攝思握神,罔不知所以?!?清 朱圭 《〈雁門集〉序》:“ 露蕭 農(nóng)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傳諸本考證譌缺,將重刻之,而質(zhì)之於予?!?/div>
分類:錯誤殘缺
《漢語大詞典》:破缺
破損殘缺。 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字畫之破損者,必覓故紙粘補成幅,有破缺處,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棄餘集賞’。”
《國語辭典》:完整  拼音:wán zhěng
圓滿,完全沒有殘缺。隋。盧思道 后周興亡論:「器械完整,貨財充實,帶甲百萬,驍將如林?!?/div>
《國語辭典》:彫殘(彫殘)  拼音:diāo cán
1.凋零、零落。《文選。劉琨。答盧諶詩并書》:「國破家亡,親友彫殘?!?br />2.喻傷殘痛苦之人。《三國志。卷一六。魏書。蘇則傳》「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則到官,內(nèi)撫彫殘,外鳩離散,今見戶千馀?!?/div>
《漢語大詞典》:斷楮(斷楮)
殘缺的紙。 明 汪道會 《墨賦》:“鐫鏤貞珉,點畫斷楮?!?/div>
分類: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