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216,分1748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張廌(高士 )
桓玄( 武悼皇帝、武悼帝 靈寶 敬道 太尉 楚王 )
王如(大將軍 )
陸氏
丘豆伐可汗( 郁久閭社侖 丘豆伐可汗 )
尹氏
張平(平州刺史 )
張氏
慕容垂妻段氏(元妃 )
慕容氏( 平原公主 )
樹洛干(別稱 吐谷渾王 戊寅可汗 )
段氏( 成昭皇后 )
禿發(fā)氏
韋逞母( 宣文君 )
僧曇始(世稱 白足 白足和尚 )
張廌 朝代:東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河間樂成人。隱居不仕,征辟不應,一郡號為高士。家有苦竹數十頃,構屋竹中。王羲之聞而造訪,避竹中不與相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69—404 【介紹】: 名一作靈寶。東晉譙國龍亢人,字敬道?;笢刈?。襲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馬。出補義興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兗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應之。恭為其部將劉牢之所殺,詔以玄為江州刺史。明年,朝廷用離間計,加玄都督荊州四郡,使擊殺殷仲堪、楊佺期,據有荊雍,領荊、江二州刺史,都督荊、司等八州。玄于是樹用心腹,兵馬日盛。安帝元興初,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領兵討伐桓玄,玄率軍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道子父子,執(zhí)掌朝政。二年稱帝,國號楚。三年,劉裕、劉毅在京口起兵討之,玄兵敗西逃,為益州兵所殺。
全晉文
玄字敬道,小名靈寶。溫第六子,襲爵南郡公,孝武末拜太子洗馬,出補義興太守,棄官歸,安帝初以為都督交廣二州、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不行,尋為江州刺史,加都督荊州四郡,進后將軍、都督江荊襄雍秦梁益寧八州、及揚州八郡、江荊二州刺史,元興初舉兵犯順,自加總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復讓丞相,自署太尉,封楚王,加九錫,以元興二年受禪,改元永始,義兵起,伏誅,有《周易系辭注》二卷,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京兆新豐人。初為州武吏。遇亂,流離于宛。時有詔遣流人還鄉(xiāng)里,將軍山簡、杜蕤遣兵送之,如潛結無賴少年襲破二軍,自號大將軍,領司、雍二州牧。與石勒結為兄弟,大掠沔漢,進逼襄陽。后歸王敦,在敦從弟王棱麾下。敦使如殺棱,又捕如誅之。
陸氏 朝代:東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吳郡人。張茂妻。茂任吳郡太守,為沈充所害。傾家產,率茂部曲討充。及充敗,又詣闕上書,為茂謝不克之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0 【介紹】: 北魏時柔然可汗,姓郁久閭氏,名社侖。初居云中,道武帝登國間隨父降魏。未幾逃奔,襲殺其伯父匹候跋,遁漠北,侵高車,兼并諸部,立庭于敦煌、張掖之北,自號丘豆伐可汗,學中原戰(zhàn)陣之法,與北魏常相攻戰(zhàn)。魏明元帝永興二年擊之,社侖遁走,死于途中。
尹氏 朝代:西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西涼天水冀人。幼好學,清辯有志節(jié)。初適馬元正,元正卒,為西涼國君李皓繼室,皓之創(chuàng)業(yè),多有匡贊。皓死,子李歆嗣位,將攻沮渠蒙遜。尹氏勸阻之,歆不從,敗死。尹氏奔伊吾,卒年七十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秦代人,一云譙國铚人。初仕石虎為部將。冉閔亡,平帥所部稱藩于前燕,既而結援于前秦,擢授大將軍、冀州牧。據有新興、雁門、西河等諸郡,眾十余萬,自號平州刺史,攻掠秦境。為苻堅所敗,降,堅赦之,署為右將軍,仍為平州刺史。明年,為堅所逼,率眾三千奔于平陽,敗于追兵,乃降燕。
張氏 朝代:后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后涼人。呂紹妻。幼有操行。年十四,紹死,請為尼。呂隆悅之,欲穢其行,不從,墜樓折脛,口誦佛經以死。
慕容垂妻段氏 朝代:后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后燕遼西人,鮮卑族,字元妃。段儀之女。慕容垂納為繼室。及建后燕稱帝,封為皇后。太子寶荒怠,內外失望,元妃勸垂廢之,不聽。及寶立,被逼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南燕昌黎棘城人。慕容德女。有才慧,善書史、能鼓琴。德建南燕,封平原公主。年十四適段豐。豐為人所譖,被殺。逼于父命,改適馀熾,而心不欲。三日還第,自縊死。
樹洛干 朝代:十六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鮮卑首領。視羆子。九歲而孤,年十六嗣立。率部奔莫何川,自稱吐谷渾王。眾庶樂業(yè),號戊寅可汗,歸附者眾。為乞伏乾歸所敗,遂降,拜赤水都護。后屢為乞伏熾磐所破,慚憤發(fā)病,在位九年而卒,時年二十四。
段氏 朝代:后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后燕遼西鮮卑人。段末柸女。慕容垂為吳王,立為妃。才高性烈,自以貴姓,得罪太后可足渾氏,后為中常侍涅皓誣以為巫蠱,死于獄中。垂即位,追謚成昭皇后。
禿發(fā)氏 朝代:西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西秦國君左夫人。南涼禿發(fā)傉檀之女。傉檀降西秦,與其姊同時為乞伏熾磐所納,封左夫人。有寵。熾磐卒,子暮末即位,氏與暮末弟殊羅有私,暮末知而禁之。殊羅懼,與叔父什夤謀殺暮末,囑氏盜門鑰,鑰誤,門者以告,暮末乃盡殺其黨,禿發(fā)氏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秦人,姓宋。家世儒學,幼喪母。及長,受家學。后與夫徙山東。逞時年少,宋氏晝則采樵,夜則教逞。逞學成,仕為太常。苻堅就宋氏家立講堂,宋氏授《周官》,生員隔絳紗幔以受業(yè),號為宣文君。

人物簡介

簡介
東晉末劉宋時代僧。生卒年不詳。關中(陜西)人。號白足和尚。出家后,常顯神通。晉孝武帝太元末年,攜帶經、律數十部,至高句麗(遼東半島)弘揚教法,此為高句麗聞道之始。義熙初年,還歸關中。東晉末年,值匈奴肆虐,屠戮沙門,以刀斬師,然未能傷。繼由長安移住于平城。后逢北魏太武帝廢佛法難,帝親斬之而不死,因懼師之神通,遂痛悔其廢佛之過。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關中人。史亡其氏。為沙門大元末。游遼東。授三乘法。為高麗佛教流通之始也。義熙初。還長安又大弘佛教。名振三輔。始兩足白行泥淖中不沾污。號白足和尚。有男子王胡者。其叔死數年。忽還家牽胡手。游地獄。且祝曰。當奉事白足阿練。既歸。胡遍求得以事之。于是神異顯著。晉末匈奴自朔方來。陷關中殺伐多。始遇之而刃不能傷。赫連勃勃嗟異。赦。馀沙門不殺。始因潛山林禪誦。俄拓拔燾王長安。而任崔浩以??謙之之言勸。燾盡誅沙門。以絕其法。使無為民害。燾信之。太平七年。遣兵。燒佛舍。放僧尼。罷道。竄逸者捕斬之。一境為空。久之始知其可化。因燾元會曰。持錫至宮門伍伯白有道人至。燾曰。趣斬之刃下不傷。以白燾。燾大怒抽佩力自斬。不能傷。劍有微痕。如線。令置虎檻中?;⒔圆婪?。不敢瞬。燾于是延上殿再拜悔謝。始為說法。燾愧恨感疾。而浩謙皆以惡疾。死。燾忿以事盡誅兩族。下書興復釋教。燾死孫浚嗣佛法又盛始。不知所終。
神僧傳·卷第二
釋曇始。關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異跡。晉孝武太元之末。赍經律數十部往遼東宣化。顯授三乘立以歸戒。義熙初復還關中開導三輔。始足白于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濕。天下咸稱白足和尚。時長安人王胡。其叔死數年。忽見形還將胡遍游地獄示諸果報。胡辭還。叔謂胡曰。既已知因果。但當奉事白足阿練。胡遍訪眾僧。唯見始足白于面。因而事之。晉末朔方匈奴赫連勃勃。破獲關中斬戮無數。時始亦遇害。而刃不能傷。勃勃嗟之。普赦沙門悉皆不殺。始于是潛遁山澤修頭陀之行。后拓跋燾復克長安擅威關洛。時有博陵崔浩。少習左道猜嫉釋教。既位居偽輔燾所仗信。乃與天師寇氏說。燾以佛化無益有傷民利。勸令廢之。燾既惑其言。以北燕太平七年遂毀滅佛法。分遣軍兵燒掠寺舍。統(tǒng)內僧尼悉令罷道。其有竄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梟斬一境之內無復沙門。始唯閉絕幽深軍兵所不能至。至太平末。始知燾化時將及。以元會之日忽杖錫到官。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從門而入。燾令依軍法屢斬不傷。遽以白燾。燾大怒自以所佩劍斫之。體無馀異。唯劍所著處有痕如線焉。時北園養(yǎng)虎于檻。燾令以始喂之。虎皆潛伏終不敢近。試以天師近檻虎輒鳴吼。燾始知佛化尊高黃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頂禮足下。悔其過失。始為說法明辯因果。燾大生愧懼。遂感癘疾。崔寇二人次發(fā)惡病。始后不知其所終。
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
釋曇始。關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異跡。晉孝武大元之末。赍經律數十部往遼東宣化。顯授三乘立以歸戒。蓋高句驪聞道之始也。義熙初復還關中開導三輔。始足白于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涅。天下咸稱白足和上。時長安人王胡。其叔死數年忽見形還。將胡遍游地獄。示諸果報。胡辭還。叔謂胡曰。既已知因果但當奉事白足阿練。胡遍訪眾僧。唯見始足白于面。因而事之。晉末朔方兇奴赫連勃勃。破擭關中斬戮無數。時始亦遇害。而刀不能傷。勃勃嗟之。普赦沙門悉皆不殺。始于是潛遁山澤修頭陀之行。后拓跋燾復剋長安擅威關洛。時有博陵崔皓。少習左道猜嫉釋教。既位居偽輔。燾所仗信。乃與天師寇氏說燾以佛教無益有傷民利。勸令廢之。燾既惑其言。以偽太平七年遂毀滅佛法。分遣軍兵燒掠寺舍。統(tǒng)內僧尼悉令罷道。其有竄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梟斬。一境之內無復沙門。始唯閉絕幽深軍兵所不能至。至太平之末。始知燾化時將及。以元會之日忽杖錫到宮門。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從門而入。燾令依軍法屢斬不傷。遽以白燾。燾大怒自以所佩劍斫之。體無馀異。唯劍所著處有痕如布線焉。時北園養(yǎng)虎于檻。燾令以始喂之?;⒔詽摲K不敢近。試以天師近檻?;⑤m鳴吼。燾始知佛化尊高黃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頂禮足下?;谄??失。始為說法明辯因果。燾大生愧懼。遂感癘疾。崔寇二人次發(fā)惡病。燾以過由于彼。于是誅剪二家門族都盡。宣下國中興復正教。俄而燾卒。孫??襲位。方大弘佛法盛迄于今。始后不知所終。
海東高僧傳·卷第一
釋曇始。關中人也。自出家多有異跡。足白于面。雖涉泥水。未嘗沾濕。天下咸稱白足和尚。以晉大元末年赍持經律數十部。往化遼東。乘機宣化。顯授三乘。立以歸戒。梁僧傳以此為高句麗開法之始。時當開土王五年。新羅奈勿王四十一年。百濟阿莘王五年。而秦符堅送經像后二十五年也。是后四年。法顯西入天竺。又二年羅什生來。玄高法師生焉。晉義熙初。師復還關中。唱道三輔。長安人王胡之叔父某死已數年矣。一日夢中忽來現形。接引王胡。游遍地獄。示諸果報。胡辭還釋。謂胡曰。既已知其因果。要當奉事白足阿練用修白業(yè)。胡敬諾寤已。遍詢眾僧。惟見始足白曰面。因即事之。晉末丐奴赫連勃勃襲取關中。斬戮無數。師亦遇害。刀不能傷。普赦沙門。悉皆不殺。而潛遁山中。修頭陀密行。未幾拓跋燾復剋長安。擅威關洛。時傳陵崔浩少習左道。猜疾釋教。位居偽輔。為燾所深信。乃與天師寇氏說燾以謂佛教無益于世。民利有傷。勸令廢之。燾惑其言。以偽太平七年遂毀滅佛法。分遣軍士。燒掠寺社。統(tǒng)內僧尼悉令罷道。其有竄逸者。追捕梟斬之。四境之內無復沙門。時玄高等被害。語在本傳。師閉絕于兵革所不至處。依隱閱世及太平末。師算知燾化之將至。乃于元會日。手策金錫。即到宮門。有司奏云。有白足道人。從官門徑入。儀形可怪燾聞已。即令猛卒斬之。不傷。燾大怒自以所佩利劍斫焉。惟劍所著處有痕如紅綿。體無馀異。時有北園養(yǎng)虎子檻。燾驅令貽之。虎皆潛伏。終不敢近。燾試遣天師近檻。猛虎輒鳴吼。直欲搏噬。于是燾乃知佛教威神非黃老所及。即奉師上殿頂禮其足。悔責愆咎。師為說因果報應不差。指掌開示。略現神異。燾生大慚懼。改往修來。然禍惡已稔。遂感厲疾。而崔寇亦發(fā)惡病。將入死門。燾以謂禍由彼作罪。不可赦。因族滅二家。宣令國內。光復竺教。鐘梵相聞。既而孫??襲位。深懲殷鑒。洪闡真風。寶氎制度。其興也勃焉。師不知所往。 贊曰。火炎昆岡。玉石俱焚。霜嚴草野。蕭蘭共悴。師之艱難險阻。誠曰殆哉。雖伐樹削跡不足比也。然隨時隱現。若青山白云之開遮。遇害虧盈。如碧潭明月之橯樚。捐軀濟溺。道之以興。菩薩法護。正當如此。其適來桑域。決膜生盲。亦乘夙愿而至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