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民族意識(民族意識)  拼音:mín zú yì shì
一個民族建構(gòu)于所謂的同系同源、共有文化特徵如語言、宗教、習(xí)俗、傳統(tǒng)、價值、符號、共同歷史和民俗以及地理根源等之上,產(chǎn)生共通的情感。
《國語辭典》:民族音樂(民族音樂)  拼音:mín zú yīn yuè
具有特定民族風(fēng)格的音樂。
《國語辭典》:民俗曲藝(民俗曲藝)  拼音:mín sú qǔ yì
于民間產(chǎn)生,屬于民族基層文化的音樂。參見「民俗音樂」條。
《國語辭典》:民俗音樂(民俗音樂)  拼音:mín sú yīn yuè
于民間產(chǎn)生,屬于民族基層文化的音樂。通常多屬口耳相傳而流傳下來的音樂,并非專業(yè)性的音樂或特定的個人所創(chuàng)作的。也作「民俗曲藝」。
《國語辭典》:世界大同  拼音:shì jiè dà tóng
世界各國泯除民族界限而進于大同社會,此時全人類平等共處,利益均沾,達到真正的和平。
《國語辭典》:斯拉夫族  拼音:sī lā fū zú
歐洲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歐洲東部和東南部。屬體型較高的白色人種,金發(fā),顴骨突出,使用斯拉夫語。分為東、西、南三支,東斯拉夫人主要包括俄羅斯人、烏克蘭人;西斯拉夫人主要為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主要為塞爾維亞人、馬其頓人。
《國語辭典》:貴霜王朝(貴霜王朝)  拼音:guì shuāng wáng cháo
國名。貴霜民族于西元一至五世紀(jì)間所建的王朝。統(tǒng)有印度西北及中亞細(xì)亞,后被波斯薩珊王朝所滅。
《國語辭典》:哈薩克文(哈薩克文)  拼音:hā sà kè wén
哈薩克民族所使用的文字。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chǔ)的拼音文字,有三十三個單字母和四個雙字母。
《國語辭典》:黑人靈歌(黑人靈歌)  拼音:hēi rén líng gē
美國黑人民族在奴隸時代作的宗教歌曲。歌詞內(nèi)容多取材于圣經(jīng),并反映出黑奴遭受壓迫、生活困苦的心聲,為充滿虔誠信仰與感情的民謠。
《國語辭典》:腓尼基人  拼音:féi ní jī rén
古代居住在敘利亞地中海沿岸、黎巴嫩山以西的民族。其在西元前二十世紀(jì)即出現(xiàn)了城邦政治,以高超的造船、航海術(shù)獨占地中海的貿(mào)易,被稱為「商業(yè)與航海之民」。而其所用的文字,更成為今日歐洲各國文字之祖。最后在西元前六十四年被龐培所征服,成為羅馬的屬省。
《國語辭典》:拉丁民族  拼音:lā dīng mín zú
1.古代定居義大利半島中西部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歐洲大陸遷來的印歐人。使用印歐語系的拉丁語。
2.泛指受拉丁語和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的操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如義大利、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等。
《國語辭典》:基輔公國(基輔公國)  拼音:jī fǔ gōng guó
國名。俄羅斯第一個有組織的國家,主要民族為斯拉夫人,因國都為基輔,故稱為「基輔公國」。建于西元第九世紀(jì)中葉,十世紀(jì)中葉傳入基督教,貿(mào)易發(fā)達。十三世紀(jì)滅于蒙古人之手,建為欽察汗國,至十五世紀(jì)方獨立為莫斯科公國。
《國語辭典》:民族優(yōu)越感(民族優(yōu)越感)  拼音:mín zú yōu yuè gǎn
以自己的民族為最優(yōu)秀,將其他民族視為較低劣的心態(tài)。過度誇大的民族優(yōu)越感常淪于種族中心主義。
《國語辭典》:猶太屯墾區(qū)(猶太屯墾區(qū))  拼音:yóu tài tún kěn qū
猶太民族自二千年前亡國后,人民流離失所。十九世紀(jì)末,東歐的猶太人逐步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屯墾區(qū)(Kibbutz)。區(qū)內(nèi)居民實驗社會主義的理想,共營共享一切生產(chǎn)成果,以自治、平等為目標(biāo),并堅持恢復(fù)猶太固有傳統(tǒng)。
《國語辭典》:基立爾字母(基立爾字母)  拼音:jī lì ěr zì mǔ
操斯拉夫語言、信奉東方正教的民族所使用的文字。西元九世紀(jì)由希臘籍傳教師基立爾(Cyril)在希臘文字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原有四十三個字母,今簡化為烏克蘭語的三十三字母、俄語的三十二字母及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各三十字母。用基立爾字母寫的最早的文獻是九世紀(jì)由基立爾和圣美多迪烏斯所翻譯的圣經(jīng)與其他教會文獻。也作「基里爾文字」、「西里爾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