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24
詞典
41
分類詞匯
283
共324,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镕爐
楚蠻
梨面
英語
俄語
口音
天葬
長生天
發(fā)祥地
穢膻
北貉
日本人
降帳
項圈
巴力
《國語辭典》:
镕爐(镕爐)
拼音:
róng lú
1.熔煉金屬的爐子。也作「熔爐」。
2.融合各種民族、文化、思想、語言等的環(huán)境。如:「美國是民族的大镕爐」。也作「熔爐」。
分類:
融合
熔煉
煉金
金屬
種民
民族
爐子
文化
思想
環(huán)境
《漢語大詞典》:
楚蠻(楚蠻)
古代指 楚國 境內(nèi)的民族。
《
史記·楚世家
》
:“ 熊渠 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肆⑵溟L子 康 為 句亶王 ,中子 紅 為 鄂王 ,少子 執(zhí)疵 為 越章王 ,皆在 江 上 楚 蠻之地?!?/div>
分類:
境內(nèi)
民族
《漢語大詞典》:
梨面
亦作“棃面”。 以刀劃面。我國古代 匈奴 回鶻 等民族的風俗,凡遇大憂大喪,就用刀劃臉,表示哀痛。梨,通“ 剺 ”。
《
后漢書·耿秉傳
》
:“ 匈奴 聞 秉 卒,舉國號哭,或至棃面流血?!?李賢 注:“棃即剺字。剺,割也?!?/div>
分類:
匈奴
回鶻
民族
風俗
《國語辭典》:
英語(英語)
拼音:
yīng yǔ
英、美等民族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在世界各大洲廣泛使用。分布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文字采用拉丁字母。使用人口在七億以上。
分類:
英語
民族
印歐語系
《國語辭典》:
俄語(俄語)
拼音:
é yǔ
俄羅斯人的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分大俄羅斯語、小俄羅斯語及白俄羅斯語。為前蘇聯(lián)各民族的共同交際語。文字采用基立爾字母,九世紀起有文獻。
分類:
俄語
俄羅斯
民族
用人
人數(shù)
《國語辭典》:
口音
拼音:
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段拿餍∈贰返诙兀骸高@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挂卜Q為「口氣」。
3.語音學(xué)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分類:
口音
語音學(xué)
口氣
個人
氣流
民族
口腔
不經(jīng)
鼻腔
話音
發(fā)出
《國語辭典》:
口氣(口氣)
拼音:
kǒu qì
1.從口中散發(fā)出來的難聞氣味?!逗鬂h書。卷八五。東夷傳。夫馀傳》:「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挂卜Q為「口過」、「口臭」。
2.說話的語氣及措辭。清。李漁《風箏誤》第九出:「口氣也像女人口氣,筆跡也像女人筆跡?!挂卜Q為「口吻」。
3.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紅樓夢》第八二回:「便把活計放下,走到黛玉處去探探他的口氣?!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诙兀骸盖业冉裢碓囋囁目跉?,他若肯了,不怕他師父不肯?!挂卜Q為「口音」。
4.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五回:「還坐了七八個人,都是寧波、紹興一路口氣?!挂卜Q為「口音」、「口吻」。
分類:
口氣
口音
言外之意
話語
所體
語氣
中流
體現(xiàn)
流露
口風
氣勢
聲音
措詞
觀點
氣派
格調(diào)
看法
《國語辭典》:
天葬
拼音:
tiān zàng
西藏、塞北地區(qū)的葬俗。將尸體涂上酥油,抬至天葬場或曠野,任群鳥啄食。
分類:
民族
宗教
教徒
《漢語大詞典》:
長生天(長生天)
蒙古民族以"蒼天"為永恒最高神,故謂“長生天”(蒙語讀作"騰格里")?!?span id="cjs4b4h" class="book">成吉思汗”,其含義就是“賴長生天之力而為汗者”。與漢民族帝王的“君權(quán)神授”具有相同意義。
分類:
民族
蒼天
永恒
《國語辭典》:
發(fā)祥地(發(fā)祥地)
拼音:
fā xiáng dì
興起、發(fā)源的地方。如:「黃河流域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div>
分類:
帝王
民族
生長
歷史
創(chuàng)業(yè)
文化
地方
革命
命運
政治
思潮
起源
《漢語大詞典》:
穢膻(穢羶)
羶腥的污染。舊時指少數(shù)民族對 漢 民族的騷擾、影響。 明
何景明
《平夷所老人》
詩:“敢愁溝壑填衰謝,只擬封疆息穢羶?!?/div>
分類:
膻腥
污染
少數(shù)民族
民族
騷擾
影響
《漢語大詞典》:
北貉
我國古代東北方民族之一。
《漢書·高帝紀上》
:“ 北貉 、 燕 人來致梟騎助 漢 ?!?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 北貉 ,國也?!?貉 在東北方, 三韓 之屬皆貉類也?!?/div>
分類:
東北方
民族
《漢語大詞典》:
日本人
自稱“大和民族”。東亞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日本,其余分布在南、北美洲太平洋諸島。約1.2億人(1985年)。說日語。多信神道教和佛教,少數(sh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有插花、茶道等習(xí)俗。主要從事工業(yè),也從事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
分類:
日本人
自稱
民族
東亞
分布
日本
《漢語大詞典》:
降帳(降帳)
古指歸附的北方民族之人。帳,借指游牧部族。
《
新唐書·王晙傳
》
:“虜脫南牧,降帳必與連衡,以相應(yīng)接。表里有敵,雖 韓 、 彭 、 孫 、 吳 ,無所就功。”
分類:
歸附
北方
民族
游牧
部族
《國語辭典》:
項圈(項圈)
拼音:
xiàng quān
戴在頸上的裝飾品。《儒林外史》第五回:「奶媽抱著妾出的小兒子,年方三歲,帶著銀項圈?!埂都t樓夢》第三回:「仍舊戴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div>
分類:
兒童
民族
婦女
脖子
環(huán)形
裝飾品
《國語辭典》:
巴力
拼音:
bā lì
相傳為古近東民族所崇奉的神。根據(jù)迦南族神話,巴力為職司萬物化育的神,與職司死亡、不育的神莫特為死敵。二神相抗時,若巴力勝則連續(xù)七年豐收,莫特勝則連續(xù)七年乾旱饑饉。巴力是眾神之王,同時也是許多地方的地方神,類似我國的土地公。
分類:
民族
崇奉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