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92詞典 9分類詞匯 683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間 → 閑間閒”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692,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跳神
武館
內(nèi)標
胎神
蕩秋千
二郎神
斗龍舟
賭快
出滯淹
夾食
菇蘆
評話
潑撒
私訪
括糴
《國語辭典》:跳神  拼音:tiào shén
1.滿洲習俗。歲時祭神,由喇嘛穿上彩色神裝,戴各種奇形面具,執(zhí)刀跳舞進牲,并且吹奏法器、誦讀經(jīng)文,以驅(qū)邪祈福。
2.巫醫(yī)或法師作法,借鬼神附身,然后亂說亂舞,替人驅(qū)邪治病。《紅樓夢》第二五回:「有的說請端公送祟的,有的說請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薦什么玉皇閣的張真人,種種喧騰不一?!?/div>
《漢語大詞典》:跳布札
喇嘛教習俗,在宗教節(jié)日里喇嘛裝扮成神佛魔鬼等,誦經(jīng)跳舞,據(jù)說是為了驅(qū)除邪氣。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札,藏語惡鬼。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其演法則有跳布札、放烏卜藏諸技?!?/div>
《漢語大詞典》:武館(武館)
舊時民間教習武藝的處所。《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漚鐵》:“﹝ 漚鐵 ﹞強不過別人拜請,也就在 桂平 、 貴縣 、 北流 和 博白 各處,開設(shè)武館,當起教頭來。”
《國語辭典》:內(nèi)標(內(nèi)標)  拼音:nèi biāo
民間互助會標會時,計算利息的一種方式?;顣_繳付會款時,可將當期得標者所出的標金扣除,而其標金即為當期之利息。得標者所得之金額=基本會錢×死會人數(shù)+(基本會錢-標金)×活會人數(shù)。
《國語辭典》:胎神  拼音:tāi shén
民間的傳說。傳說胎兒的元神有神靈存在,凡是屋內(nèi)的東西都可能有胎神存在,而且隨著月齡不同,胎神的位置也會改變,所以孕婦不能隨便移動家中的任何物品,或修理任何東西。傳說胎神于特定的時間,存在于特定的場所,如在門時,稱為「胎神占位」;在床時,稱為「胎神占床」。如果在墻上貼一張寫上「胎神在此」的紅紙條,胎神就會在固定的位罝,不會到處移動。
《漢語大詞典》:蕩秋千
亦稱“蕩鞦韆”。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在地上樹一高門架,架頂懸兩根繩索,繩端用木板相連接,即成秋千?;顒訒r,人站板上,兩手握繩,兩腳用力蹬板,使之擺動,越擺越高?;蜃迳?,由人推之。有單人蕩、雙人蕩。秋千比賽,大多賽擺蕩的高度,高者為勝。
《國語辭典》:二郎神  拼音:èr láng shén
1.民間傳說中的神:(1)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筑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也稱為「灌口二郎」。(2)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后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也稱為「灌口二郎」。(3)《西游記》與《封神演義》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戩,神通廣大,曾誅六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4)晉鄧遐為襄陽太守,斬沔水蛟除患,鄉(xiāng)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故尊為二郎神。
2.詞牌名。屬商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diào)名,有不同格體數(shù)種。
3.曲牌名。南曲入商調(diào)正曲,北曲入商調(diào)只曲。管色配六字調(diào)或凡字調(diào)。
《漢語大詞典》:斗龍舟(鬥龍舟)
亦作“鬭龍舟”。 以龍舟競渡。我國民間習俗,每年端午節(jié)舉行。傳說是為了紀念 戰(zhàn)國 時代懷石投江的偉大詩人 屈原 。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里二泗》:“﹝ 里二泗 ﹞前臨 運河 ,五月朔至端陽日,於河內(nèi)鬭龍舟,奪錦標,香會紛紜,游人絡繹?!?/div>
《漢語大詞典》:賭快(賭快)
古代民間的一種博戲。 宋 李清照 《〈打馬圖〉序》:“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shù)倉、賭快之類,皆鄙俚,不經(jīng)見?!?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七·六赤打葉子:“ 李 所舉當時戲劇,又有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shù)倉、賭快等。今絶不知何狀?!?/div>
分類:民間博戲
《漢語大詞典》:出滯淹(出滯淹)
謂使民間的賢能之人出來做官,發(fā)揮作用。左傳·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zhì)要,治舊洿,本秩禮,續(xù)常職,出滯淹?!?杜預 注:“拔賢能也?!?/div>
《漢語大詞典》:夾食(夾食)
古棋戲。今民間仍有此戲,以圍棋子為之。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jīng)》:“夾食者,二人黃黑各十七棊,橫列於前,第四道上,甲乙迭推,二棊夾一為食棊,不得食兩,不得邊食,不由道則不行?!?/div>
《漢語大詞典》:菇蘆
1.菰和蘆葦。
2.借指隱者所居之處;民間。
《國語辭典》:評話(評話)  拼音:píng huà
一種講唱文學。參見「平話」條。《醒世恒言。卷一三??逼ぱ巫C二郎神》:「過了兩個月,卻是韓夫人設(shè)酒還席。叫下一名說評話的先生,說了幾回書。」
《漢語大詞典》:潑撒(潑撒)
(1). 江淮 民間年終時家人宴集稱“潑撒”。 唐 韋應物 《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詩:“田婦有嘉獻,潑撒新歲餘?!?br />(2).亦作“ 潑灑 ”。將液體或其他細小東西向外倒灑,使散開。《小說選刊》1984年第1期:“河畔燒過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國畫先生潑灑了成噸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規(guī)矩禮法,雖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擱在心上,卻不肯潑撒出來。”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猜他是個壞人,確是冤枉了他,倒像個土糧戶……舉動才那樣地直率粗魯,氣象才那樣地土苕,用錢也才那樣地潑撒。”
《國語辭典》:私訪(私訪)  拼音:sī fǎng
官吏改裝巡視民間,查訪民隱。《施公案》第一四一回:「本院出去私訪惡人,或虛或?qū)?,天晚必回,若晚晌不回,就有了事咧?!?/div>
《漢語大詞典》:括糴(括糴)
征購民間余糧。宋史·食貨志上三:“其曰括糴。 元符 元年, 涇原 經(jīng)略使 章楶 請并邊糴買,豫榜諭民,毋得與公家爭糴,即官儲有乏,括索贏糧之家,量存其所用,盡糴入官?!?/div>
分類:征購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