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92詞典 9分類詞匯 683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間 → 閑間閒”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692,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委巷
鄭衛(wèi)
草鞋
土俗
召南
八仙
采風(fēng)
管子
陳詩
科率
官民
采詩
喜鵲
山歌
新調(diào)
《國語辭典》:委巷  拼音:wěi xiàng
曲折的小巷。泛指民間,亦引申為僻陋、鄙俗之意?!抖Y記。檀弓上》:「小功不為位也者,是委巷之禮也?!埂稌x書。卷八四。王恭傳》:「道子嘗集朝士,置酒于東府,尚書令謝石因醉為委巷之歌?!?/div>
《漢語大詞典》:鄭衛(wèi)(鄭衛(wèi))
(1). 春秋 戰(zhàn)國 時 鄭國 與 衛(wèi)國 的并稱。《楚辭·招魂》:“ 鄭 衛(wèi) 妖玩,來雜陳些?!?br />(2).指 鄭 衛(wèi) 二國的音樂。 秦 李斯 《上書秦始皇》:“今棄叩缶擊甕而就 鄭 衛(wèi) ,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蕭惠基傳:“自 宋 大明 以來,聲伎所尚,多 鄭 衛(wèi) ,而雅樂正聲鮮有好者?!?唐 白居易 《鄧魴張徹落第》詩:“眾耳喜 鄭 衛(wèi) ,琴亦不改聲?!?br />(3).指詩經(jīng)中 鄭國 、 衛(wèi)國 的民間歌詩。 清 汪熷 《〈長生殿〉序》:“ 鄭 衛(wèi) 豈導(dǎo)淫之作, 楚 騷非變雅之音?!?br />(4).古稱 鄭 衛(wèi) 之俗輕靡淫逸,因以借指風(fēng)俗浮華淫靡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過 鄭 衛(wèi) ,城外艱苦逾 唐 魏 。”
《國語辭典》:草鞋  拼音:cǎo xié
1.用草編成的鞋。《儒林外史》第五回:「換了藍布衣服、草帽、草鞋,尋一條小路,……連夜找路回省城去了。」
2.(歇后語)沒樣兒。比喻沒有規(guī)矩,不成體統(tǒng)。如:「他的孩子頑皮成性,是個草鞋──沒樣兒?!?/div>
《國語辭典》:土俗  拼音:tǔ sú
地方的風(fēng)俗習(xí)慣?!逗鬂h書。卷二三。竇融傳》:「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埂抖膛陌阁@奇》卷二八:「他那邊土俗,但是有貲財?shù)模秃魹槌?。?/div>
《國語辭典》:召南  拼音:shào nán
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之一,都是周朝的民間歌謠。
《國語辭典》:八仙  拼音:bā xiān
1.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1)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人。見《四游記。東游記。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見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一三。也稱為「蜀中八仙」。
2.唐代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位皆善飲酒賦詩,稱為「八仙」。
《國語辭典》:采風(fēng)(采風(fēng))  拼音:cǎi fēng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間采集詩歌,編成國風(fēng)。后遂稱蒐集民歌為「采風(fēng)」。
《國語辭典》:采詩(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間采集各地詩歌,以觀民情風(fēng)俗,作為施政的參考?!稘h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div>
《國語辭典》:管子  拼音:guǎn zǐ
1.春秋時的管夷吾。參見「管夷吾」條。
2.書名。舊題周管仲撰,二十四卷。但書中有言管仲以后之事,乃后人所綴輯。原本八十六篇,今亡佚十篇。其注舊題房玄齡撰,但據(jù)《晁氏讀書志》所載,則知乃尹知章所作。明朝劉績另撰有《管子補注》。書中除無墨家、名家學(xué)說外,關(guān)于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雜家等言論,無所不有。也作「筦子」。
《國語辭典》:管子  拼音:guǎn zi
1.圓柱形的中空物。如:「水管子」。
2.簫管的管,俗稱為「管子」。
《國語辭典》:陳詩(陳詩)  拼音:chén shī
陳述詩篇,以觀政令得失。《禮記。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fēng)。」
《漢語大詞典》:科率
官府于民間定額征購物資。新唐書·代宗紀:“詔 浙江 水旱,百姓重困,州縣勿輒科率?!?宋 司馬光 《諫西征疏》:“當(dāng)此之際,國家惟宜鎮(zhèn)之以靜,省息諸事,減節(jié)用度,則租稅自輕,徭役自少,逋負自寬,科率自止。”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天圣六年:“凡中都歲用百貨,三司視庫務(wù)所積豐約,下其數(shù)諸路,諸路度風(fēng)土所宜及民產(chǎn)厚薄而率買,謂之科率。諸路用度非素蓄者,亦科率於民。”
《國語辭典》:官民  拼音:guān mín
官吏和百姓。如:「在暴政統(tǒng)治下,官民必會起而反抗?!埂端问?。卷四三六。儒林列傳六。李道傳》:「道傳應(yīng)詔言楮幣之換,官民如讎;鈔法之行,商賈疑怨,賦斂增加,軍將推剝,皆切中時病。」
《國語辭典》:采詩(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間采集各地詩歌,以觀民情風(fēng)俗,作為施政的參考。《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div>
《國語辭典》:喜鵲(喜鵲)  拼音:xǐ què
動物名。燕雀目鴉科。嘴尖,尾長,身體大部分為黑色,腰、體側(cè)、腹、肩及翼尖為白色,其聲嘈雜。生活于西北非、歐亞大陸及北美洲的西部,雜食性。民間傳說,聽見喜鵲鳴叫,表示將有喜事降臨,故稱為「喜鵲」。
《漢語大詞典》:乾鵲(乾鵲)
即喜鵲。其性好晴,其聲清亮,故名。 漢 王充 論衡·龍?zhí)?/a>》:“狌狌知往,乾鵲知來?!?span id="vgipayw" class="book">《西京雜記》卷三:“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二:“北人喜鴉聲而惡鵲聲,南人喜鵲聲而惡鴉聲。鴉聲吉兇不常,鵲聲吉多而兇少。故俗呼喜鵲,古所謂乾鵲是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20'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 馬瑞辰 通釋:“鵲即乾鵲,今之喜鵲也……鵲性喜晴,故名乾鵲。”一說,“乾”音“虔”(qián)。鵲為陽鳥,先事物而動應(yīng),故名。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一:“前輩多以‘乾鵲’為‘乾’音‘干’,或以對‘濕螢’者有之。唯 王荊公 以為‘虔’字,意見于‘鵲之彊彊’,此甚為得理。余嘗廣之曰,乾,陽物也。乾有剛健之意。而統(tǒng)卦有云:‘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yīng)?!?span id="yz267qf" class="book">《淮南子》曰,‘乾鵲知來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允侵簟伞癁闊o義?!?/div>
分類:喜鵲清亮
《國語辭典》:山歌  拼音:shān gē
一種形式短小,節(jié)奏自由,曲調(diào)爽朗質(zhì)樸,流行于山村間的民歌。唐。白居易琵琶行〉:「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漢語大詞典》:新調(diào)(新調(diào))
(1).新征收的調(diào)稅。 漢 末 魏 晉 每年按戶向民間征收絹綿,稱戶調(diào)。《魏書·張普惠傳》:“班勞所施,慮違事體,庫府空虛,宜待新調(diào)。”
(2).新創(chuàng)制的曲調(diào)。如:女藝人 徐麗仙 另創(chuàng)新調(diào),人稱“麗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