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間 → 閑間閒”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692,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大鼓
藥王
大仙
俗說
天橋
村歌
水會
六更
師公
燈節(jié)
楊柳青
望夫山
謠頌
圣水
系臂
《國語辭典》:大鼓  拼音:dà gǔ
1.一種曲藝。以韻文演唱故事,其間夾有說白,常有三弦、板鼓及響板伴奏。流行很廣,遍及全國。常與地區(qū)方言、曲調相結合,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山東大鼓」、「東北大鼓」。
2.樂器名:(1)中式大鼓,木制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徑約一百公分,兩面皆可擊打。演奏時,懸在木制的三腳架上,用于戲曲、歌舞或獨奏。(2)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直徑約四十公分。鼓槌以氈毛、毛片、布或皮革包扎而成。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于鼓架上。原只用于軍樂中,后來才用于管弦樂上。
《國語辭典》:大鼓書(大鼓書)  拼音:dà gǔ shū
一種說唱藝術。參見「打鼓說書」條。
《國語辭典》:藥王(藥王)  拼音:yào wáng
1.治病用藥如神的人。舊時民間尊奉神農、扁鵲、孫思邈、韋古道或韋善俊等為藥王。
2.藥王菩薩的簡稱。參見「藥王菩薩」條。
《國語辭典》:大仙  拼音:dà xiān
1.仙人。唐。胡曾 早發(fā)潛水驛謁郎中員外詩:「已是大仙憐后進,不應來向武陵迷?!?br />2.如來佛的別稱。參見「如來」條。
3.俗稱狐仙為「大仙」。
《漢語大詞典》:俗說(俗説)
(1).民間流傳的說法。漢書·刑法志:“ 孫卿 之言既然,又因俗説而論之曰: 禹 承 堯 舜 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湯 武 順而行之者,以俗薄於 唐 虞 故也。” 宋 蘇軾 《和黃秀才鑒空閣》詩:“妄云桂兔蟆,俗説皆可屏?!?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天醫(yī):“俗説雷部擊人,必有天醫(yī)隨之,或誤擊則旋活之?!?br />(2).俗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至於 陳琳 諫辭,稱掩目捕雀; 潘岳 哀辭,稱掌珠伉儷,并引俗説而為文辭者也。”
(3).用通俗易為人所接受的方法、形式講授佛法之稱。與“真說”相對。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三論宗》:“佛有二種說法,一為俗說,一為真說。如說有情、天、梵等名相,都屬俗說。”
《國語辭典》:天橋(天橋)  拼音:tiān qiáo
1.古時軍隊攻城用的橋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陳規(guī)傳》:「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鼓噪臨城?!?br />2.為便于行人或車輛穿越鐵道或馬路所架的橋梁。
3.一種體育運動器材。高而窄,形狀略似獨木橋,兩端有梯子。
4.星名?!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為天橋,主御風雨水道。」
5.地名。在北平市永定門內,清末逐漸形成民間藝人匯集演出之地。經常有各種戲曲、雜技、大鼓、木偶戲、武術等,以擺地攤方式或在簡陋的棚子內演出。
《國語辭典》:村歌  拼音:cūn gē
鄉(xiāng)村的歌謠。唐。白居易小庭亦有月〉詩:「村歌與社舞,客哂主人誇?!?/div>
《國語辭典》:水會(水會)  拼音:shuǐ huì
1.眾水會合處。宋。歐陽修真州東園記〉:「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br />2.舊日民間救火的團體組織。清。張燾《津門雜記。水會》:「本城紳商舊有捐立水會四十多局,置造救火各樣器具,詳立章程?!?/div>
《漢語大詞典》:六更
宋 宮中更漏較民間為短,宮中五更,民間才四更。宮中五更過后,梆鼓交作,始開宮門,俗稱之六更。 宋 周遵道 《豹隱紀談》卷一:“ 楊誠齋 詩云:‘天上歸來有六更?!w內樓五更絶,柝鼓變作,謂之蝦蟆更,禁門方開,百官隨入,所謂六更者也。外方則謂之攢點云。” 宋 楊萬里 《謝余處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兒》詩:“醉眠管得銀河鵲,天上歸來打六更。”原注:“予庚戌考試,殿廬夜漏殺五更之后復打一更,問之雞人,云:宮漏有六更?!?宋 汪元量 《醉歌》:“亂點連聲殺六更(一作:花底傳籌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卑矗?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六更云:“其實宮鼓以外間四更促為五更,故五鼓終竟時,蚤於外間耳,鼓節(jié)未嘗溢六也?!?清 俞樾 《茶香室四鈔》有“ 宋 制并無六更”條,可參閱。
《國語辭典》:師公(師公)  拼音:shī gōng
1.稱老師的師父或父親?!段饔斡洝返谝涣兀骸赣袃蓚€徒孫,是他心愛之人,上前問道:『師公,你哭怎的?』」
2.廚師。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分茶酒店》:「凡分茶酒肆,賣下酒食品廚子,謂之『量酒博士、師公?!弧挂沧鳌笌煿ぁ埂?br />3.臺灣俗稱道士為「師公」。
《國語辭典》:燈節(jié)(燈節(jié))  拼音:dēng jié
元宵節(jié)的別稱。參見「元宵節(jié)」條?!督鹌棵贰返谒娜兀骸改愕冗^燈節(jié)再來計較,我連日家中有事?!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该咳斩帚y子在和尚家代飯,約定燈節(jié)后下鄉(xiāng),正月二十開館?!?/div>
《國語辭典》:楊柳青(楊柳青)  拼音:yáng liǔ qīng
1.城鎮(zhèn)名。位于天津市西南。以生產木版年畫而著名。
2.一種民間曲調。五句二十八字,依曲調襯字可適當增減。第三句必須唱「楊柳青」,第四句必須唱「哎哎喲」。
《漢語大詞典》:望夫山
古跡名。各地多有,均屬民間傳說。其最著者有 遼寧省 興城市 西南的 望夫山 ,相傳為 秦 時 孟姜女 望夫之處,上有 孟姜女 廟。其他如 安徽省 當涂縣 西北、 江西省 德安縣 西北、 山西省 黎城縣 西北, 湖北省 陽新縣 西南等都有 望夫山 。參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濁漳水》,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三·太平州《嘉慶一統(tǒng)志·太平府》、《潞安府一》。后用以抒發(fā)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摯之情。 明 張景 《飛丸記·誓盟牛女》:“淚逐江流和水汲, 白龍江 作望夫山?!?/div>
《漢語大詞典》:謠頌(謡頌)
亦作“謠訟”。 民間流傳的贊頌。 唐 元結 《崔潭州表》:“謡頌之聲,達于朝廷。” 唐 司空圖 《唐宣州王公行狀》:“橫擾既絶,謡訟溢境?!?宋 蘇軾 《與林天和長官書》之十:“某啟,人來辱手教,具審起居佳勝,吏民畏愛,謡頌布聞,甚慰所望?!?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老龍舡戶:“自昭雪后,遐邇懽騰,謡頌成集焉?!?/div>
《國語辭典》:圣水(聖水)  拼音:shèng shuǐ
1.信徒向神明禱告乞得以為可以驅邪、療疾的神水。《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傳一。趙榮傳》:「復負母登太白山,禱于神,得圣水飲之,乃痊?!?br />2.河川名。即今河北省房山縣的琉璃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圣水注》:「圣水自涿縣東與桃水合,水首受淶水于徐城東南。」
《國語辭典》:系臂(係臂)  拼音:xì bì
手鐲之類。漢。史游《急就篇》卷三:「橡飾刻畫無等雙,系臂瑯玕虎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