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藥浴(藥?。 ?span id="2iarkyh" class='label'>拼音:yào yù
水中摻入藥物的洗澡方式。如:「繼茶浴的熱潮后,又興起了藥浴熱?!?/div>
《國語辭典》:海白菜  拼音:hǎi bái cài
植物名。石莼科石莼屬。生海水中,以盤狀假根附著于高潮線附近之巖石。植物體葉狀,由兩層細(xì)胞所組成,形狀變化很多,色鮮綠,可以食用。也稱為「菜石莼」。
《國語辭典》:混凝劑(混凝劑)  拼音:hùn níng jì
加在原水中,使水中膠體及懸浮固體形成膠羽的化學(xué)藥品。如凈水過程中使用的明礬即為混凝劑。
《國語辭典》:海商法  拼音:hǎi shāng fǎ
規(guī)定利用船舶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水面或水中航行從事相關(guān)行為所生私法上權(quán)利義務(wù)關(guān)系的法律。所謂的相關(guān)行為包括貨物運(yùn)送、旅客運(yùn)送、船舶碰撞、海難救助、共同海損及海上保險等。
《國語辭典》:海水浴  拼音:hǎi shuǐ yù
一種在海水中浸泡、游泳,以調(diào)和血液,鍛鍊身體的戶外運(yùn)動。
《國語辭典》:打猛子  拼音:dǎ měng zi
頭在下腳朝上的潛入水中?!段饔斡洝返谌嘶兀骸复糇诱?zhèn)€深知水性,卻就打個猛子,淬將下去?!挂卜Q為「打沒頭壇」。
《國語辭典》:放水燈(放水燈)  拼音:fàng shuǐ dēng
一種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儀式。相關(guān)習(xí)俗在佛教傳入前,從未見于中國古代文獻(xiàn),到了唐代才開始出現(xiàn),一般認(rèn)為應(yīng)與佛教的引入有關(guān)。到了明代以后,則逐漸普及于民間。尤其是佛教的僧侶會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時放水燈,以照亮冥路,讓水中的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施舍?!阜潘疅簟沟墓?jié)俗在臺灣多和普度儀式結(jié)合,除了在中元節(jié)會放水燈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時,也會在普度前放水燈。
《國語辭典》:定置網(wǎng)(定置網(wǎng))  拼音:dìng zhì wǎng
一種安置在近岸淺水中的魚網(wǎng)。用以等待慣來的洄游魚類自動入網(wǎng)。
《國語辭典》:涉禽  拼音:shè qín
涉行并捕食水中生物的鳥類。其特徵為足、頸、嘴均長,脛下部無羽,有鱗片覆蓋,趾間有小膜,后趾甚小,棲水邊,捕食魚介。鶴、鷺等皆屬此類。
《國語辭典》:坐浴  拼音:zuò yù
一種水療法。將患者腰部、下腹部等浸于水中,依病情不同使用不同溫度。具有消腫、鎮(zhèn)痛等功能。
《國語辭典》:草蝦(草蝦)  拼音:cǎo xiā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產(chǎn)在淡水中,全身青黑色,長二三寸,前兩腳比身體長一倍,可食用,今多用人工養(yǎng)殖。也稱為「河蝦」、「沼蝦」。
《漢語大詞典》:醉魚草(醉魚草)
草名。分布于我國 長江 以南各地?;ê腿~揉碎投入水中,可使魚類麻醉??扇胨?。莖葉亦可作農(nóng)藥。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醉魚草。
《國語辭典》:鋁鹽(鋁鹽)  拼音:lǚ yán
自來水凈水廠普遍使用的混凝劑,可去除水中雜質(zhì),降低水的濁度。包括多元氯化鋁(PAC)和硫酸鋁(即明礬)兩類。
《國語辭典》:鹵湖(鹵湖)  拼音:lǔ hú
湖水中含有炭酸、蘇打、氯化鈉等成分的咸水湖。
《國語辭典》:輪藻(輪藻)  拼音:lún zǎo
輪藻植物群,一科輪藻科,約含六屬。生于淡水中或淡咸水,形態(tài)頗似高等植物,有細(xì)長的主莖。假葉輪生于莖之節(jié)上,每節(jié)有五至十二片。莖和假葉都有皮層,節(jié)上生雌器和雄器。葉間生珠狀之小芽胞囊與長橢圓形之大芽胞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