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冷療(冷療)  拼音:lěng liáo
將冰塊、冰水裝在袋內敷于患部,或把身體浸在水中,再輔以復健器材,以達到解痙止痛的目的。
《國語辭典》:撈面(撈面)  拼音:lāo miàn
1.用器具從鍋內將面撈起來。如:「那家面攤老板的撈面技巧十分純熟?!?br />2.一種涼拌面。通常將面煮熟后,放入冷水中再撈起冷卻而成,質感較為韌勁。
《國語辭典》:電魚(電魚)  拼音:diàn yú
1.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軟骨魚綱。身體、頭、胸部呈圓盤狀,上下扁平,體表褐色,雜有不規(guī)則黑斑點,腹部為白色。兩眼生在背面前端,尾部圓而細長。在頭部兩側與胸鰓間有一發(fā)電器。遇見敵人即放電抵御。產(chǎn)于歐洲地中海一帶。如:「電魚電擊其他動物,目的在覓食及保護自己。」
2.把電通入水中將魚電死。如:「政府嚴令禁止在水中電魚這種破壞自然生態(tài)的行為?!?/div>
《國語辭典》:氟化  拼音:fú huà
為預防齲齒而在自來水廠的供水中加入氟鹽的處理。
《國語辭典》:汆湯(汆湯)  拼音:cuān tāng
把菜肴投入沸水中,稍煮一下所成的湯。
《國語辭典》:膠羽(膠羽)  拼音:jiāo yǔ
水中看不見的懸浮固體物,經(jīng)物理碰撞或凝聚作用,所結合成肉眼可見的顆粒。如泥漿下層的糊狀沉淀物。
《國語辭典》:游禽類(游禽類)  拼音:yóu qín lèi
鳥綱的一類。常棲息池沼中,以水中生物為食,頸長尾短,趾間具蹼膜,能游泳。如鴨等屬此類。也稱為「水禽類」。
《國語辭典》:泳氣鐘(泳氣鐘)  拼音:yǒng qì zhōng
一種使人能在水中久留的器具。形狀像鐘,壁堅而重,沉在水中,由別管注入空氣。常用于建筑橋基及掘鑿水底等工作。
《國語辭典》:跕鳶之悟(跕鳶之悟)  拼音:dié yuān zhī wù
鳶鳥飛越瘴癘地方,紛紛墜入水中。典出《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比喻地位卑微或身居下位者,須安分守己,不可奢求高官富貴,否則會自討苦吃,招致危險災難。
《國語辭典》:打沒頭壇(打沒頭壇)  拼音:dǎ mò tóu tán
頭在下腳朝上的潛入水中。《英烈傳》第一二回:「他手中更無別物,卻打一個沒頭壇,直至水底?!挂卜Q為「打猛子」。
《國語辭典》:汆丸子湯(汆丸子湯)  拼音:cuān wán zi tāng
將肉丸子放入沸水中,稍煮一下所成的湯。
《國語辭典》:濾水池(濾水池)  拼音:lǜ shuǐ chí
能過濾水中的細菌及雜質,使水質獲致改善的水池。
《國語辭典》:濾水器(濾水器)  拼音:lǜ shuǐ qì
利用樹脂、棕櫚、活性碳等材料過濾水中細菌及雜質,以改善水質的器具或設備。
《國語辭典》:加氯量  拼音:jiā lǜ liàng
為消毒飲用水或污水時,在水中所加入的有效氯量。
《國語辭典》:金目鱸(金目鱸)  拼音:jīn mù lú
一種食用魚??稍诘蚝K叙B(yǎng)殖,以海水養(yǎng)殖者肉質較佳。一般以吳郭魚或雜魚為餌料喂食之。臺灣地區(qū)金目鱸養(yǎng)殖業(yè)以臺中、嘉義、屏東及花蓮最為發(f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