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2,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射影含沙
聲納
涮羊肉
水韭
水蠆
水肺
水浮子
溶質(zhì)
山膚水豢
燒堿
三須鉤
鷲島
撈采
燋龍溫池
浸淬
《漢語大詞典》:射影含沙
相傳 江 南水中有毒蟲名蜮,人在岸上,影見水中,即以氣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著皮肌,其瘡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稱陰謀中傷他人為“射影含沙”。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盧公文》:“余以質(zhì)訊至,向者射影含沙之説消沮?!?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嗟彼 日 人,陰賊成性,當(dāng) 民國 初建之際,挑兄弟鬩墻之機(jī),射影含沙,無所不至?!?/div>
《國語辭典》:聲納(聲納)  拼音:shēng nà
藉著水中物體所產(chǎn)生或反射的聲波,以探測該等物體的方法與裝置。是英文sonar(sound navigation ranging)的音譯。
《國語辭典》:涮羊肉  拼音:shuàn yáng ròu
一種把羊肉片放在沸湯里燙熟后,沾著佐料吃的食用方式。也稱為「涮鍋?zhàn)印埂?/div>
《國語辭典》:水韭  拼音:shuǐ jiǔ
植物名。水韭科水韭屬,多年生草本。全株沉生于水中,地下莖短而肥,下面生須根,上部叢生狹線形葉片,葉的基部腹面凹穴內(nèi)生有孢子囊,外覆蓋膜。因外形似韭,故稱為「水韭」。
《國語辭典》:水蠆(水蠆)  拼音:shuǐ chài
蜻蜓的幼蟲。身形扁闊而長,頭大。產(chǎn)于池沼等緩流水中,其形如蠆,故稱為「水蠆」。
《國語辭典》:水肺  拼音:shuǐ fèi
海參類動物的呼吸器官。也稱為「呼吸樹」。
《漢語大詞典》:水浮子
荔枝的別名。荔枝重而不沉,置水中隨水上下,故名。見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荔枝。
《國語辭典》:溶質(zhì)(溶質(zhì))  拼音:róng zhí
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質(zhì)。如食鹽溶液中的食鹽。
《漢語大詞典》:山膚水豢(山膚水豢)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道高物備食多方,山膚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產(chǎn)的美味食物。后泛稱美味。 明 王志堅 《表異錄·飲食》:“食之美曰山膚水豢。”
《國語辭典》:燒堿(燒堿)  拼音:shāo jiǎn
氫氧化鈉的俗稱,為白色固體,可溶于甘油、醇、水中。溶于水時,釋出大量的熱,呈強(qiáng)堿性,腐蝕性強(qiáng)。自食鹽溶液電解,或由石灰乳與碳酸鈉反應(yīng)而得。易吸收水分與二氧化碳,故須密閉貯存。可用于造紙、肥皂、玻璃、顏料、人造絲及精煉石油等工業(yè)。也稱為「苛性鈉」、「火堿」。
《漢語大詞典》:三須鉤(三鬚鉤)
三歧鉤。多用于從水中撈物。 元 無名氏 《五侯宴》第四折:“原來他掉了箇吊桶在井里,他那主人家利害,待拿那三鬚鉤去,怕打駡他,因此尋一箇死處?!?/div>
分類:水中
《漢語大詞典》:鷲島(鷲島)
指 靈鷲山 。據(jù)傳此山居于水中,故稱。相傳 釋迦牟尼 在此坐禪說法,因用以代稱佛地。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方之 鷲島 ,跡遁三禪;譬彼鶴鳴,虛飛六甲。” 倪璠 注:“史記·大宛傳注:‘《括地志》曰: 王舍國 ,胡語曰 罪悅祗國 。其國 靈鷲山 ,胡語曰 耆闍崛山 。山是青石,石頭似鷲。鳥名耆闍,鷲也。山周四十里,外周圍水。佛於此坐禪,及諸 阿難 等俱在此坐?!?/div>
《漢語大詞典》:撈采(撈採)
向水中采物。元史·食貨志二:“珠在 大都 者, 元貞 元年,聽民於 楊村 、 直沽口 撈採,命官買之。”
分類:水中
《漢語大詞典》:燋龍溫池(燋龍溫池)
晉 石虎 的浴池名。用燒燙的銅龍置于水中,使池水保持溫?zé)?,故名?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虎 ﹞又為四時浴室……嚴(yán)冰之時,作銅屈龍數(shù)千枚,各重數(shù)十斤,燒如火色,投於水中,則池水恒溫,名曰‘燋龍溫池’?!?/div>
《漢語大詞典》:浸淬
把金屬工件燒紅,然后浸入水中急速冷卻,以增加硬度或改變其物理、化學(xué)性能。 宋 楊萬里 《誠齋詩話》:“ 唐 人詩:‘ 葛溪 浸淬干將劍,卻是猿聲斷客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