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水野遵(1850~?),號大路,尾張(今愛知縣)地方之武士。1870年曾留學中國,熟悉華語,日本在發(fā)動牡丹社事件之前,曾派樺山資紀來臺灣偵查,當時便由水野遵擔任翻譯;迄日本出兵時,便加入軍隊擔任海軍省譯官,并撰有〈臺灣征番記〉。甲午戰(zhàn)后,日本取得臺灣,在交換馬關條約批準書前,最初被任命為接收臺灣的「辦理公使」,此時的水野氏原任眾議院書記長官。而后,第一任總督由樺山資紀出任,在樺山推薦下,1895年5月21日被任命為代民政局長,其后臺灣總督府官制制訂后,成為首任民政長官,后再隨官制改定而成民政局長,總計在臺任職,歷經樺山資記、桂太郎、乃木希典三任總督。1897年6月因為乃木總督上京與中央當局議處臺灣官界貪污紀律問題,水野遵遂被免職〖以上關于水野遵之簡歷,參見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wèi)出版社,1995),頁72、頁76、頁80。〗。在臺期間,于1896年曾在艋舺(今臺北萬華)江瀕亭,與通信部長土居香國、臺北縣書記官金子芥舟及臺北縣庶務課長加藤雪窗……等聯(lián)合創(chuàng)設「玉山吟社」,是日治時期最早出現(xiàn)的詩社,該詩社經常舉辦吟宴雅集,并時或邀請臺人如陳洛、李秉鈞、黃茂清……參加,相關詩會作品多刊于《臺灣新報》,水野遵作品亦見其中。(黃美娥撰)
《駢字類編》:水大
宋 樓鑰 它山堰 水大十分七入江,徐挹三分供溉灌。
分類:水大
《國語辭典》:水大魚多(水大魚多)  拼音:shuǐ dà yú duō
水廣大則魚眾多。比喻本源寬廣則事物豐盛。漢。王充《論衡。自紀》:「夫形大衣不得褊,事眾文不得褊,事眾文饒,水大魚多?!?/div>
《漢語大詞典》:六大
商 周 時六種官職之總稱。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稱“ 六卿 ”。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三節(jié):“在 周 王及其師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職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稱六卿。六卿經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銅器銘文里簡稱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兩側,協(xié)助 周 王處理政務。”
佛教語。謂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稱“ 六界 ”。以此六者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則,是構成眾生世界的六種要素,故名為大。參閱《仁王經》
《漢語大詞典》:濩渃
水大貌。《楚辭·九思·怨上》:“望 江 漢 兮濩渃,心緊絭兮傷懷?!?洪興祖 補注:“濩,音穫;渃,音若。大水也?!?林紓 《感秋賦》:“烽燧聯(lián)乎東南兮,照濩渃之 江 漢 ?!?/div>
《漢語大詞典》:混瀁
猶滉瀁。水大無邊貌。太平廣記卷三七四引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八陣圖:“峽水大時,三 蜀 雪消之際,澒涌混瀁,可勝道哉!”
分類:水大無邊
《漢語大詞典》:洪溶
水大貌。 唐 元結 《引極三首·懷潛君》:“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藴藴兮濤洶洶?!?/div>
《漢語大詞典》:溢盛
水大貌。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四章:“當春分之時,百花爛漫,草木萌生,水源溢盛?!?/div>
《國語辭典》:浪淘淘  拼音:làng táo táo
形容水勢盛大的樣子。元。張可久〈水仙子。淡文章不到紫薇郎〉曲:「云莽莽馮公嶺,浪淘淘揚子江,水遠山長。」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翠巍巍當著楚山,浪淘淘臨著漢江?!?/div>
《國語辭典》:海退  拼音:hǎi tuì
海水大規(guī)模撤退后移的現(xiàn)象。
《漢語大詞典》:滂濊
水大貌。亦比喻德澤廣大。 明 宋濂 《元故韶州路儒學教授曾府君石表辭》:“ 郕國 傳道自 孔 門,遺澤滂濊苗裔蕃。”
《漢語大詞典》:溶溶滟滟(溶溶灩灩)
水大而波光閃動的樣子。 朱自清 《蒙自雜記》:“ 南湖 在冬春兩季水很少,有一半簡直干得不剩一點二滴兒。但到了夏季,漲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還童一般?!?/div>
水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大之一。周遍于一切之物質,而以濕潤為性,以攝引為用者。周遍于一切之色法而為能造之因者,為實之水大。人所現(xiàn)見之水,是于造色之中,唯為水大之偏增者。故為假之水大。(參見:四大)
【佛學常見辭匯】
四大之一。(參見:四大)
【三藏法數(shù)】
水以潤濕為性。謂唾涕津液等名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經云: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是也。
【三藏法數(shù)】
水性不定,流息無恒。如執(zhí)珠盤,對月出水。眾生昏迷,但見其相,不知水性融通,遍周法界,隨眾生心,循業(yè)發(fā)現(xiàn)。如一處執(zhí)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zhí),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故名水大。
【三藏法數(shù)】
水以潤濕為性,謂唾涕津液等,名為水大。圓覺經云: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是也。
四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俱舍論所說,地水火風也。此四者廣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質),故名四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地水火風也。依俱舍論言,此四大有假實二種,其實者,稱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單云四大。實之四大,一地大,性堅,支持萬物。二水大,性濕,收攝萬物。三火大,性煖,調熟萬物。四風大,性動,生長萬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謂之能造四大。其體觸處所攝,唯為身根所得。身根觸諸色而覺知堅濕煖動也。假之四大,則世間所稱之地水火風也,此四大雖其實為地水火風及色聲香味觸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堅性最增盛者名為地,乃至動性最增盛者名為風。要之實之四大為能造,假之四大屬于所造也。若據(jù)成實論意,則無實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觸之四塵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塵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質之物,無非為四大之所造(俱舍),無非為四大之和合(成實),故稱之為大也。或以之分為二種,稱正報之人身為內之四大,或稱為有識之四大,依報之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無識之四大。圓覺經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褂衷唬骸负阕鞔四?,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fā)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煖氣歸于火,動轉歸于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瓔珞經二曰:「四大有二種:一有識,二無識。」最勝王經五曰:「譬如機關由業(yè)轉,地水火風共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硅驧aha%bhu%ta。
【佛學常見辭匯】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體的毛發(fā)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便利等是潮濕性的水大;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三藏法數(shù)】
(出圓覺經)
四大者,謂人之身,攬外地水火風四大,而成內身四大。因對色香味觸四微,故稱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堅礙為性。謂眼耳鼻舌身等名為地大,若不假水,則不和合。經云:發(fā)毛爪齒、皮肉筋骨等,皆歸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潤濕為性。謂唾涕津液等名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經云: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熱為性。謂身中煖氣,名為火大。若不假風,則不增長。經云:煖氣歸火。是也。
〔四、風大〕,風以動轉為性。謂出入息及身動轉,名為風大。此身動作,皆由風轉。經云:動轉歸風。是也。(動轉歸風者,凡身動轉皆屬風也。)
水大生青
【三藏法數(shù)】
謂虹蜺體具眾色,其中青色,乃假水大照映而起。蓋水之色性本青,虹必因雨而有,故云水大生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