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字類編》:水緩(水緩)
元史河渠志:大德九年,黃河決徙,逼近汴梁,幾至浸沒。夲處官司權(quán)宜開辟董盆口,分入巴河,以殺其勢,遂使正河水緩,并趍支流。緣巴河舊隘,不足吞伏。明年,急遣蕭都水等閉塞,而其勢愈大,卒無成功。 柳宗元游黃溪記:黃溪拒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黃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斷腭。其下大石離列,可坐飲食。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自是又南數(shù)里,地皆一狀,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