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疑團(疑團)  拼音:yí tuán
許多不能瞭解的疑問?!都t樓夢》第九○回:「黛玉心中疑團已破,自然不似先前尋死之意了。」
分類:疑團匯集
《國語辭典》:文粹  拼音:wén cuì
選擇精華的文章匯集成冊。如:「這本八十年代的小說文粹,收錄的作品都在水準之上?!?/div>
《國語辭典》:總合(總合)  拼音:zǒng hé
將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這本散文集是編者總合各名家作品而成。」
《漢語大詞典》:川歸(川歸)
謂如百川歸海般地匯集一處。 宋 范仲淹 《明堂賦》:“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歸。”
《漢語大詞典》:還舟(還舟)
(1).匯集舟船。《漢書·鄒陽傳》:“大王不憂,臣恐救兵之不專, 胡 馬遂進窺於 邯鄲 , 越 水 長沙 ,還舟 青陽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還舟,聚舟船也?!?br />(2).返舟。 南朝 梁 何遜 《下方山》詩:“鱗鱗逆水去,瀰瀰急還舟?!?/div>
分類:匯集舟船
《國語辭典》:叢集(叢集)  拼音:cóng jí
1.匯集、聚集。如:「百感叢集,慨嘆萬千?!埂段倪x。嵇康。琴賦》:「叢集累積,奐衍于其側。」
2.匯編群書或文章而成的套書。如中華文史叢集。
《漢語大詞典》:水斗
1.水戰(zhàn)。《漢書·嚴助傳》:“臣聞 越 非有城郭邑里也,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習於水鬭,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span id="z7b787w" class="book">《宋書·鄧琬傳》:“吾少習步戰(zhàn),未閑水鬭?!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一》:“至今早小子適逢承命往水鬭軍營造冊?!?br />2.謂兩水洶涌相激的自然現象。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貴州 普定衛(wèi) 有二水,一曰 滾塘寨 ,一曰 鬧蛙地 ,相近前后。 吳 人從軍至此,夜聞水聲搏激,既而其響益大。居人開戶視之,波濤噴面,不可逼近,坐以伺旦。及明聲息,二水一涸一溢,人以為水鬭?!眳㈤?span id="7w2g7cc"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宋史·五行志一。
《漢語大詞典》:風集(風集)
形容事物大量而迅速地匯集一起。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明年二月卒”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周流五曜,經緯三度,口滿聲溢,微言風集?!?宋 范仲淹 《議守》:“﹝ 西戎 ﹞每舉眾犯邊,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風集云散,未嘗聚養(yǎng)?!?
《漢語大詞典》:會稡(會稡)
亦作“ 會粹 ”。 匯集;聚集。 晉 郭璞 《〈爾雅〉序》:“是以復綴集異聞,會稡舊説……別為音圖,用袪未寤?!?清 顧炎武 《答俞右吉書》:“其散見於志書文集者,亦多鈔録,未得會稡成帙?!?清 戴名世 《〈四書朱子大全〉序》:“其於 朱子 他書采掇會粹,凡有合於集註章句者,列而存之?!?span id="2mm8njh" class="book">《新華日報》1939.9.20:“抗戰(zhàn)以來,各地的學生會粹一堂,由于相互間的媾通,見聞上有了不少長進。”
分類:匯集聚集
《國語辭典》:灣澴(灣澴)  拼音:wān huán
水流洄旋的地方。唐。杜甫〈萬丈潭〉詩:「黑如灣澴底,清見光烱碎?!?/div>
《漢語大詞典》:類集(類集)
謂將相同或相關的匯集成一類。 晉 葛洪 抱樸子·省煩:“次其源流,總合其事,類集以相從?!?span id="gwwv33h"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雖非真仙的派,卻是專一除惡扶善,功行透了的,也就借此成仙,所以好事的類集他做《劍俠傳》?!?/div>
《漢語大詞典》:笑海
指笑話匯集的所在。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弦索入曲:“簫管可入北調,而絃索不入南詞,蓋南曲不仗絃為節(jié)奏也,況北詞亦有不用絃索者,如 鄭德輝 、 王實甫 ,間亦有焉,今人一例通用,遂入笑海?!?/div>
《國語辭典》:搜集  拼音:sōu jí
搜索匯集?!赌鲜?。卷五二。梁宗室傳下。安成康王秀傳》:「秀精意學術,搜集經記。」《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書之殘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門,匯訂成帙,統(tǒng)名之曰斷簡殘編?!?/div>
《國語辭典》:蒐集  拼音:sōu jí
搜求聚集。如:「他的興趣是蒐集火柴盒。」
《漢語大詞典》:鐘聚(鍾聚)
匯集,聚集。 宋 費袞 《梁谿漫志·道鄉(xiāng)記毗陵后河》:“河勢曲折,朝揖其門。鐘聚秀氣,世有名人?!?/div>
分類:匯集聚集
《漢語大詞典》:綴集(綴集)
連綴匯集。多用于著述、編輯。后漢書·應劭傳:“ 劭 慨然嘆息,乃綴集所聞,著《漢官禮儀故事》?!?span id="zqqjvxu" class="book">《晉書·司馬彪傳》:“ 彪 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習,故得博覽羣籍,終其綴集之務?!?宋 李綱 《〈古靈陳述古文集〉序》:“其性理之學,庶幾 子思 、 孟軻 ,非近時區(qū)區(qū)綴集章句,務為應用之文者所能髣髴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