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8詞典 4分類詞匯 94
《國語辭典》:榨取  拼音:zhà qǔ
1.擠壓取得。如:「榨取汁液」。
2.比喻搜刮、剝削他人的利益。如:「那些只知榨取民脂的貪官污吏,真是死有馀辜?!?/div>
《分類字錦》:五月新油
梁元帝 別詩 三月桃花合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澤。
分類:油脂
《分類字錦》:無角者膏(無角者膏)
淮南子: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脂而無后。注:無角者,熊猿之屬;有角者,牛羊麋之屬。
分類:油脂
《國語辭典》:煎膏炊骨  拼音:jiān gāo chuī gǔ
煎油脂、燒骨頭。比喻殘酷無情的壓榨。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三出:「監(jiān)司昨日興常例,煎膏炊骨民無計(jì)?!?/div>
《國語辭典》:腺體(腺體)  拼音:xiàn tǐ
動、植物體上能分泌油脂或黏性液體的特殊構(gòu)造。
《國語辭典》:豬油(豬油)  拼音:zhū yóu
從豬的脂肪組織取得的油脂?!?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從進(jìn)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
《國語辭典》:防曬油  拼音:fáng shài yóu
一種涂在皮膚上、可防止因日曬而破壞皮膚的油脂物。
《國語辭典》:非肥皂  拼音:fēi féi zào
將堿在油脂里調(diào)勻,因化學(xué)作用而生出一種混合液,加入食鹽水,使帶肥皂的液體上浮,取出后冷卻凝固,再壓碎成粉狀,舊稱為「非肥皂」。現(xiàn)多以清潔劑、起泡劑及介面活性劑等物質(zhì)制成的洗滌劑稱之為「非肥皂」。如洗衣粉。
《國語辭典》:肥油  拼音:féi yóu
肥肉和油脂?!?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四回:「和尚走熱了,坐在天井內(nèi),把衣服脫了一件,敞著懷,腆著個肚子,走出黑津津,一頭一臉的肥油?!?/div>
分類:肥肉油脂
《國語辭典》:脂肪腺  拼音:zhī fáng xiàn
生物體中分泌油脂的腺體。
《國語辭典》:皮脂腺  拼音:pí zhī xiàn
皮膚上分泌油脂的腺體,分布于皮膚真皮中,通常依傍毛發(fā)而生,能分泌皮脂,用以潤滑皮膚及其外面所生的毛發(fā)。一般青春期后逐漸成熟,分泌旺盛時,皮表會呈現(xiàn)油膩感。
《國語辭典》:鸊鷉膏(鸊鷉膏)  拼音:pì tí gāo
提煉自鸊鷉身上的油脂。相傳用來涂于刀刃上,可防銹。
《國語辭典》:牛奶糖  拼音:niú nǎi táng
一種用砂糖、水飴、牛奶、植物性油脂所制成的糖果。
《國語辭典》:鮮奶油(鮮奶油)  拼音:xiān nǎi yóu
由奶類中提煉出來的新鮮油脂,可用來做面包、蛋糕、餅乾等,或涂在土司上食用。
《漢語大詞典》:干性油(乾性油)
指涂成薄層后,在空氣中能干燥而結(jié)成一層固體膜的油脂,如棉子油、亞麻油、桐油等。是制造油漆、涂料等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