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自由人
(1).指奴隸占有制度下享有公民權、財產權和政治權的居民。 魯迅 《集外集拾遺·上海所感》:“由此看來,人們--至少,是我一般的人們,要從自由人變成奴隸,怕也未必怎么煩難罷?!?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這些自由人、半自由人和奴隸,都在一位家長的支配或奴役下生活?!?br />(2).足球比賽拖后中衛(wèi)的別稱。防守時無固定的看守對象,可機動靈活地補位救險,亦可助攻至前場。
《國語辭典》:托管(託管)  拼音:tuō guǎn
委托管理。如:「琉球在二次大戰(zhàn)后,曾交由美國托管?!?/div>
《國語辭典》:領主(領主)  拼音:lǐng zhǔ
封建時代的地主。受封于某一區(qū)域,掌握政治、經濟權力,負責管理產業(yè)、保護轄區(qū)人民安全的人。也稱為「封建主」。
《國語辭典》:聯邦國家(聯邦國家)  拼音:lián bāng guó jiā
采取聯邦體制以立國的國家。地方擁有自治權,并可選派代表組成議院,參加中央政府,行使立法及其他職權。如美國、瑞士等。如:「美國這個聯邦國家建立之后,已成為現代聯邦制度的典范?!?/div>
《國語辭典》:權能區(qū)分(權能區(qū)分)  拼音:quán néng qū fēn
將國家的政治大權,分為政權與治權。人民有充分的政權,以直接管理國事;政府有充分的治權,以治理全國事務。如此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權與能劃分清楚,稱為「權能區(qū)分」。
《國語辭典》:五權分立(五權分立)  拼音:wǔ quán fēn lì
孫中山先生所提出之政府治權分化主張,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項,各自平等相維。
《國語辭典》:中央集權(中央集權)  拼音:zhōng yāng jí quán
國家政治權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而各地方政府執(zhí)行中央法令的政治體制。后亦泛指決策權力集中于上級人員或上級機關的組織結構。
《國語辭典》:政治秀  拼音:zhèng zhì xiù
某些政治人物為爭取政治權力或突顯個人聲名所采取的誇張行為,稱為「政治秀」。
《國語辭典》:監(jiān)察權(監(jiān)察權)  拼音:jiān chá quán
政府五種治權之一,即監(jiān)察官吏之權。在國父所倡的五權憲法中,與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四權并立。分彈劾權、審計權、同意權、糾舉權。由監(jiān)察院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