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11
詞典
2
分類詞匯
306
佛典
2
其它
1
共306,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明文
犯法
條目
教條
役法
守法
資格
科條
粉壁
準(zhǔn)繩
軍令
變法
煩苛
木鐸
王法
《國語辭典》:
明文
拼音:
míng wén
1.事實(shí)規(guī)則有文字可以依據(jù)。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禮無明文,則吾不取?!?br />2.正式發(fā)布的公文書。如:「明文規(guī)定」。
3.美善的文章。漢。班固〈典引〉:「答三靈之蕃祉,展放唐之明文?!箷x。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或曰春秋之作,左傳及谷梁無明文?!?/div>
分類:
明文
明確
明德
文字
記載
法令
規(guī)章
等之
《國語辭典》:
明德
拼音:
míng dé
崇高顯明的德性。《禮記。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鼓铣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9419' target='_blank'>丘遲
與陳伯之書
:「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吊民弗汭,伐罪秦中?!?/div>
分類:
光明
彰明
才德兼?zhèn)?/a>
明德
德行
美德
人
《國語辭典》:
犯法
拼音:
fàn fǎ
違犯法律?!妒酚洝>砣?。平準(zhǔn)書》:「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后絀恥辱焉。」《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中書自去年進(jìn)京,今年回到南京,并無犯法的事。」也作「犯科」。
分類:
犯法
違反
反制
制度
法律
法令
《國語辭典》:
條目(條目)
拼音:
tiáo mù
1.傳統(tǒng)法中分條列舉的細(xì)目?!稌x書。卷三○。刑法志》:「抄新律諸死罪條目,懸之亭傳,以示兆庶。」
2.按內(nèi)容分的細(xì)目?!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著其占驗(yàn),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凡十一篇?!?/div>
分類:
條目
法令
整理
詞典
理安
安排
規(guī)章
細(xì)目
細(xì)節(jié)
指法
《國語辭典》:
教條(教條)
拼音:
jiào tiáo
1.教令、法規(guī)。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
:「公之為治,嚴(yán)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br />2.宗教上要求信徒服從遵守的條文。
3.只憑信仰,不加思考、求證,使人盲目接受的立論。
分類:
教條
宗教
官署
中要
要求
信徒
學(xué)塾
信從
遵守
頒布
信條
勸諭
法令
僵死
規(guī)章
凝固
抽象
定義
公式
《漢語大詞典》:
役法
(1).謂為法令所役使。
《
慎子
》
逸文:“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變法者,君長也?!?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
:“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
(2).差役之法。 宋
秦觀
《論議上》
:“夫所謂役法者,其科條品目雖曲折不同,大抵不過差、免二法而已?!?span id="jxlxh5z" class="book">《
明史·食貨志二
》:“役法定於 洪武 元年?!?/div>
分類:
役法
差役
為法
法令
役使
逸文
《國語辭典》:
守法
拼音:
shǒu fǎ
遵守法律、法規(guī)。唐。
韓愈
〈
河南令張君墓志銘
〉:「歲馀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守法爭議,棘棘不阿?!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省試策問
三首之二:「昔常袞當(dāng)國,雖盡公守法,而賢愚同滯,天下譏之。」
分類:
服刑
守法
法令
坐牢
牢房
遵循
循法
法規(guī)
《國語辭典》:
資格(資格)
拼音:
zī gé
1.從事某種活動或工作,所應(yīng)具備的條件、身分等?!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咐舷壬@一番汗馬的功榮,限于資格,料是不能載入史冊的了。」《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撫院是膽小的人,誠恐風(fēng)聲大了,弄成一個(gè)無私有弊,便密查資格。」
2.從事某種工作或活動,視其時(shí)間長短所形成的經(jīng)歷與身分?!缎绿茣?。卷四五。選舉志下》:「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始作循資格,而賢愚一概,必與格合,乃得銓授?!埂度辶滞馐贰返谄呋兀骸脯F(xiàn)今考選科道在即,你我的資格,都是有指望的。」《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但是他們都在京里當(dāng)差,想熬資格升官放缺,誰肯來做這個(gè)事情?」
分類:
資格
格局
姿質(zhì)
質(zhì)體
體格
格式
地位
條件
經(jīng)歷
政府
制訂
官員
除授
升遷
依據(jù)
法令
條例
《國語辭典》:
科條(科條)
拼音:
kē tiáo
法令規(guī)章?!稇?zhàn)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偽態(tài)。」《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科條如左,檄到詳思,至言如詔律令?!?/div>
分類:
科條
法令
條例
法令條文
分類
條文
整理
科目
章程
法律
條款
律條
綱目
《國語辭典》:
粉壁
拼音:
fěn bì
宋元時(shí)代,張貼法令,謄寫告示的墻壁。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種谷,夏澆麻,情取棘針門粉壁上除了差法?!?/div>
分類:
白色
墻壁
法令
告示
張貼
粉刷
書寫
壁上
《國語辭典》:
準(zhǔn)繩(準(zhǔn)繩)
拼音:
zhǔn shéng
1.用來測量平直的器具。《淮南子。說林》:「非規(guī)矩不能定方圓。非準(zhǔn)繩不能正曲直。」
2.比喻權(quán)衡事物的法度?!杜f唐書。卷四六。經(jīng)籍志上》:「墳、典起之于前,詩、書繼之于后,先王陳跡,后王準(zhǔn)繩?!?/div>
分類:
準(zhǔn)繩
測定
衡量
言行
定物
平直
嚴(yán)格
行所
標(biāo)準(zhǔn)
依據(jù)
遵守
器具
守法
準(zhǔn)則
法制
原則
執(zhí)行
行法
法令
平面
制度
《國語辭典》:
軍令(軍令)
拼音:
jūn lìng
軍中的法令。如:「軍令嚴(yán)明」?!都t樓夢》第四○回:「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惟我是主?!?/div>
分類:
軍令
軍中
中法
法令
軍事
命令
《國語辭典》:
變法(變法)
拼音:
biàn fǎ
改變原有的法令規(guī)章制度?!渡叹龝?。更法》:「今吾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埂妒酚?。卷五。秦本紀(jì)》:「衛(wèi)鞅說孝公變法修刑?!?/div>
分類:
變法
歷史
上對
對國
國家
法令
制度
重大
《國語辭典》:
煩苛(煩苛)
拼音:
fán kē
煩擾苛細(xì)?!稘h書。卷四。文帝紀(jì)》:「漢興,除秦?zé)┛?,約法令?!?/div>
分類:
煩苛
繁雜
苛細(xì)
指法
法令
《國語辭典》:
木鐸(木鐸)
拼音:
mù duó
1.金口木舌的銅鈴,古代施布政教法令時(shí),巡行振鳴招眾注意。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木鐸起而千里應(yīng),席珍流而萬世響?!姑?。朱權(quán)《卓文君》第一折:「常言道時(shí)來木鐸也叮當(dāng)響,時(shí)不至呵蘭麝也不生香?!?br />2.指宣揚(yáng)教化的人。《論語。八佾》:「天將以夫子為木鐸?!?/div>
分類:
木鐸
宣揚(yáng)
教化
大鈴
宣布
布政
政教
教法
法令
《國語辭典》:
王法
拼音:
wáng fǎ
朝廷所頒布的法令。即國法。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四折:「明有王法,我和你告官去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馮君瑞是我內(nèi)地生員,關(guān)系朝廷體統(tǒng),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贖身的價(jià)銀來?目無王法已極!」
分類:
王法
王朝
王者
治國
法令
國家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