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7,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程度
衡石
法式
弊法
法器
徽纆
憲綱
道揆
事守
繩檢
維綱
制則
方幅
王義
則度
《國語辭典》:程度  拼音:chéng dù
1.道德、知識、能力等的水準(zhǔn)。唐。韓愈 答崔立之書:「因復(fù)求舉,亦無幸焉,乃復(fù)自疑,以為所試與得之者,不同其程度,乃得觀之,余亦無甚愧焉。」
2.達到事物變化的狀況。如:「天氣還沒有冷到下雪的程度?!?/div>
《國語辭典》:衡石  拼音:héng shí
1.秤和秤錘。《荀子。君道》:「不待衡石稱縣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嘖?!?br />2.比喻法度、準(zhǔn)則。南朝梁。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唱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一至于此。」
3.比喻權(quán)柄、相位?!杜f唐書。卷八四。裴行儉傳》:「二公十?dāng)?shù)年當(dāng)居衡石,愿記識此輩?!顾?。蘇軾 祭司馬君實文:「二圣見公,曰予得師。付以衡石,惟公所為?!?/div>
《國語辭典》:法式  拼音:fǎ shì
1.法度、模式?!盾髯?。禮論》:「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終始莫不稱宜而好善,是禮義之法式也,儒者是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治道運行,諸產(chǎn)得宜,皆有法式。」
2.楷模。如:「其人格足為千秋之法式?!埂独m(xù)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xué)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br />3.標(biāo)準(zhǔn)的格式。如:「建筑法式」。《宋史。卷一六三。職官三》:「凡造度、量、權(quán)、衡,則頒其法式?!?br />4.法國樣式。如:「她做了許多法式甜點。」
《漢語大詞典》:弊法
指不合時宜的法度。 唐 元結(jié) 《時議下篇》:“若天子能追行已言之令,必行將來之法,且免天下無端雜徭,且除天下隨時弊法……然后推仁信威令,與之不惑,此帝王常道?!?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視時勢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變更天下之弊法,以趨先王之意,甚易也?!?宋 陸九淵 《荊國王文公祠堂記》:“掃俗學(xué)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齋醮所需用具與樂器。如法劍、法盆、法鈴、法鼓與鐃、鈸、魚、罄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開啟,眾僧動法器者,請夫人小拈香。」
《國語辭典》:徽纆  拼音:huī mò
捆綁犯人的繩索。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
《國語辭典》:憲綱(憲綱)  拼音:xiàn gāng
法律條文?!逗鬂h書。卷四。孝和帝紀(jì)》:「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羸弱?!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并,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
《國語辭典》:道揆  拼音:dào kuí
以義理度量事物產(chǎn)生的準(zhǔn)則?!睹献?。離婁上》:「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傳七。魏了翁》:「宜察時幾而共天命,尊道揆而嚴法守,集思廣益,汲汲圖之?!?/div>
《漢語大詞典》:事守
指應(yīng)當(dāng)遵守的法度。禮記·禮運:“ 杞 之郊也, 禹 也; 宋 之郊也, 契 也:是天子之事守也?!?鄭玄 注:“先祖法度子孫所當(dāng)守?!?孔穎達 疏:“ 杞 郊 禹 , 宋 郊 契 ,蓋是 夏 殷 天子之事; 杞 宋 是其子孫,當(dāng)所保守,勿使有失?!?/div>
《漢語大詞典》:繩檢(繩檢)
(1).約束。 唐 杜牧 《念昔游》詩之一:“十載飄然繩檢外,罇前自獻自為酬?!?宋 蘇洵 《養(yǎng)才》:“奇杰之士,常好自負,疎雋傲誕,不事繩檢。”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千字文題》:“ 明 韓襄毅 巡撫 江西 ,上車觀風(fēng),繩檢頗嚴?!?br />(2).規(guī)矩;法度。 宋 蘇軾 《謝王內(nèi)翰啟》:“奇文高論,大或出於繩檢;比聲協(xié)句,小亦合於方圓。”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以繩檢自律,亦以繩檢律人?!?清 吳德旋 《書〈抱樸子〉后》:“故所著書辭,賤祿利,尚高節(jié),匡世謬,貴繩檢,其説美矣。” 清 薛福成 《〈寄龕文存〉序》:“蓋其聲光駿發(fā),非桐城繩檢所能束縛也?!?/div>
《漢語大詞典》:維綱(維綱)
(1).用以系物和提網(wǎng)的繩。亦指維系、保持。儀禮·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離維綱,揚觸梱復(fù),公則釋獲,眾則不與?!?span id="y0q0e24" class="book">《管子·禁藏》:“法令為維綱,吏為網(wǎng)罟。” 尹知章 注:“維綱所以張也。”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
(2).綱紀(jì);法度。 漢 桓寬 鹽鐵論·刺復(fù):“夫維綱不張,禮義不行,公卿之憂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唐 韓愈 《董府君墓志銘》:“太師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維綱,鋤削荒纇,納之大和而已?!?章炳麟 《討滿洲檄》:“幕府總攝維綱,輯和宗族?!?/div>
《漢語大詞典》:制則(制則)
(1).法度。南史·王儉傳:“時朝儀草創(chuàng),衣服制則,未有定準(zhǔn)?!?br />(2).制定法度。 章炳麟 《與簡竹居書》:“中 唐 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div>
分類:法度定法
《國語辭典》:方幅  拼音:fāng fú
1.規(guī)矩法度。《北史。卷七六。樊子蓋傳》:「今以二孫委公與衛(wèi)文升耳,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xí)之。」
2.公然?!端螘?。卷八三。吳喜傳》:「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dāng)嚴詔切之,全自為其所?!?/div>
《漢語大詞典》:王義(王義)
指先王所立的法度。書·洪范:“無偏無陂,遵王之義?!?孫星衍 疏引 高誘 曰:“義,法也。” 漢 皇甫規(guī) 《女師箴》:“家有王義,室有嚴君,各有定位,陰陽是分?!?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采 周 之舊,以會成王義,垂法將來?!?/div>
《國語辭典》:則度(則度)  拼音:zé dù
法度?!端问贰>砣巳?。虞允文傳》:「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div>
分類: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