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天經(jīng)地緯(天經(jīng)地緯)
(1).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敝柑斓亻g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 晉 左思 《魏都賦》:“日不雙麗,世不兩帝,天經(jīng)地緯,理有大歸。”
(2).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陳司空書》:“ 后主 天經(jīng)地緯、義冠人靈。”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天經(jīng)地緯之帝,求制禮作樂之才;撥亂反正之君,資拔山超海之力?!?明 張居正 《文華殿對》:“縱橫圖史,發(fā)天經(jīng)地緯之藏;俯仰古今,期日就月將之益?!?/div>
《漢語大詞典》:拸畫(拸畫)
不拘法度。一說不飾容貌。莊子·庚桑楚:“介者拸畫,外非譽也。” 郭象 注:“畫,所以飾容貌也。刖者之貌既以虧殘,則不復以好丑在懷,故拸而棄之?!?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三:“漢書·司馬相如傳:‘痑以陸離。’ 師古 注曰:‘痑,自放縱也?!创藪徸种x。 桓 六年《穀梁傳》:‘以其畫我。’《公羊傳》作‘化我’。 何休 注曰:‘行過無禮謂之化?!创水嬜种x。蓋人既刖足,不自顧惜,非譽皆所不計,故不拘法度也。”
《漢語大詞典》:儀躅(儀躅)
軌跡,法度。 唐 李白 《明堂賦》:“前疑后丞,正儀躅以出入;九夷五狄,順方面而來奔。”
分類:軌跡法度
《國語辭典》:行不踰方  拼音:xíng bù yú fāng
行為舉止不踰越正道、禮法?!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上。論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div>
《國語辭典》:藐不可測(藐不可測)  拼音:miǎo bù kě cè
廣闊遙遠得無法度量。如:「煙波浩瀚,藐不可測。」
《國語辭典》:貪墨敗度(貪墨敗度)  拼音:tān mò bài dù
貪圖財利,敗壞法度?!端问?。卷三二六。田敏傳。論曰》:「田敏屢有戰(zhàn)功,而貪墨敗度,幸容于時?!?/div>
《國語辭典》:賞罰無章(賞罰無章)  拼音:shǎng fá wú zhāng
獎賞和處罰毫無法度?!蹲髠鳌O骞吣辍罚骸钢鹞艺叱?,納我者死,賞罰無章,何以沮勸?」《周書。卷二一。尉遲迥傳》:「楊堅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于行路?!?/div>
《國語辭典》:規(guī)規(guī)矩矩(規(guī)規(guī)矩矩)  拼音:guī guī jǔ jǔ
形容行為有條理、有次序,合于法度?!?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四四回:「我又不是鬼,你見了我,不說規(guī)規(guī)矩矩站住,怎么倒往前跑?」
《國語辭典》:軌外行為(軌外行為)  拼音:guǐ wài xíng wéi
不符合既定法度、規(guī)則的行為。如:「他總是放縱恣肆,常犯軌外行為,真叫人受不了!」
《國語辭典》:閨門禮法(閨門禮法)  拼音:guī mén lǐ fǎ
在內室中應遵守的禮儀法度?!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申蘭是個強盜中人,財物為重,他們心上有甚么閨門禮法?」
《國語辭典》:非法行事  拼音:fēi fǎ xíng shì
不遵守法度,任意為之。如:「雖身居官位,也不可非法行事,否則頭上那頂烏紗帽也是不保?!?/div>
《國語辭典》:矩步方行  拼音:jǔ bù fāng xíng
每一步都走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比喻言行舉止皆合乎法度?!镀缏窡簟返诙兀骸盖疫@樣先生,斷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div>
《國語辭典》:矩矱繩尺(矩矱繩尺)  拼音:jǔ huò shéng chǐ
本指畫直角、方形及直線的工具。比喻規(guī)矩法度。清。朱彝尊〈沈明府不羈集序〉:「分體制之正變,范圍之,勿使逸出矩矱繩尺?!?/div>
《國語辭典》:家庭制度  拼音:jiā tíng zhì dù
家庭組織的規(guī)模和法度。此種制度常因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需要而變遷,因文化背景的差異而不同。
《國語辭典》:中規(guī)中矩(中規(guī)中矩)  拼音:zhòng guī zhòng jǔ
言行舉止合乎禮節(jié)、法度。如:「他這人很方正,做事也是中規(guī)中矩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