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逆節(jié)(逆節(jié))
(1).叛逆的念頭或行為。管子·勢(shì):“逆節(jié)萌生,天地未形,先為之政,其事乃不成?!?尹知章 注:“言將為篡殺兇逆之節(jié)?!?span id="mwghlt5" class="book">《隋書·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輕悍,易興逆節(jié)?!?清 侯方域 《顏真卿論》:“是時(shí) 僕固懷恩 雖未叛,然其逆節(jié)已著矣?!?br />(2).指違背倫理的行為。《國(guó)語·越語下》:“逆節(jié)萌生?!?韋昭 注:“害殺忠正,故為逆節(jié)?!?漢 劉向 列女傳·魏節(jié)乳母:“豈可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jié)哉!”
(3).猶叛逆。后漢書·朱浮傳:“今 彭寵 反畔, 張豐 逆節(jié),以為陛下必棄捐它事,以時(shí)滅之?!?span id="nvu8b58" class="book">《新唐書·外戚傳·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節(jié),斲棺暴尸,夷其墓?!?清 龔煒 巢林筆談續(xù)編·六朝名教頹陵:“ 晉 王敦 、 桓溫 ,叛臣也,而《世説》猶稱 敦 為 王大將軍 ,稱 溫 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節(jié)為異?!?br />(4).指叛逆者。 三國(guó) 魏 潘勖 《冊(cè)魏公九錫文》:“揜討逆節(jié),折衝四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沈文秀傳》:“凡諸逆節(jié),親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詠懷》之一:“胡雛逼神器,逆節(jié)同所歸?!?仇兆鰲 注:“逆節(jié),指附賊者?!?br />(5).違背法度。《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凡殺無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節(jié)絶理?!?br />(6). 陜西 臨潼 風(fēng)俗。重陽(yáng)節(jié)登 驪山 ,飲茱萸酒,親友互贈(zèng)棗糕,名曰“逆節(jié)”。參閱陜西通志·風(fēng)俗。
《漢語大詞典》:無經(jīng)(無經(jīng))
(1).沒有常規(guī)或法度。《楚辭·九章·悲回風(fēng)》:“紛容容之無經(jīng)兮,罔茫茫之無紀(jì)。” 洪興祖 補(bǔ)注:“此言 楚國(guó) 變亂舊常,無定法也。” 明 李東陽(yáng) 《東祀錄·通達(dá)下情題本》:“冗食太眾,國(guó)用無經(jīng),差役頻繁,科派重疊?!?br />(2).謂不能用通常的言語文字表述。 唐 張蠙 《宿開照寺光澤上人院》詩(shī):“靜室譚玄旨,清宵獨(dú)細(xì)聽;真身非有像,至理本無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議法(議法)
斟酌法度;討論法制。 宋 胡宿 《乞楊開充大理少卿狀》:“觀其議法詳平,正而有守,臣等今保舉堪充權(quán)大理少卿公事?!?宋 周行己 《上皇帝書》:“然而天下之民,猶有不得盡被陛下之澤,而經(jīng)國(guó)之術(shù),猶有不得盡如陛下之意者,豈非有司議法之過,官吏行法之弊乎?” 明 張居正 《辛未會(huì)試程策》之二:“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議人而議法,何益?”
《漢語大詞典》:新規(guī)(新規(guī))
新的規(guī)則;新的法度。 唐 白居易 《達(dá)聰明致理化策》:“夫欲達(dá)聰明致理化,則在乎奉成式,不必乎創(chuàng)新規(guī)也。”
分類:法度
《國(guó)語辭典》:合度  拼音:hé dù
適宜,合乎法度、尺度?!段倪x。曹植。洛神賦》:「襛纖得衷,脩短合度?!埂段倪x。嵇康。琴賦》:「檢容授節(jié),應(yīng)變合度?!?/div>
《漢語大詞典》:遵道
遵循正道。亦以比喻遵循法度。《楚辭·離騷》:“彼 堯 舜 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 桀 紂 之昌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荀子·儒效:“故君子務(wù)修其內(nèi)而讓之于外,務(wù)積德於身而處之以遵道。” 漢 揚(yáng)雄 《長(zhǎng)楊賦》:“今朝廷純?nèi)?,遵道顯義?!?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也已矣。”
《漢語大詞典》:失度
(1).謂失去分寸。管子·內(nèi)業(yè):“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 尹知章 注:“若忿怒過度,則常圖而去之?!?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古之誡者,但恐湎淫失度爾。” 清 王夫之 薑齋詩(shī)話卷二:“ 萬歷 后作小題文字,有諧謔失度,浮艷不雅者?!?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當(dāng)然,年代久遠(yuǎn),也容易傳聞異詞,毀譽(yù)失度。”
(2).猶言失去法度。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治家:“ 梁 孝元 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yán)刻?!?br />(3).失態(tài)。 漢 班固 《西都賦》:“舍櫺檻而卻倚,若顛墜而復(fù)稽。魂怳怳以失度,巡迴涂而下低?!?span id="dxu8ki8" class="book">《警世通言·崔衙內(nèi)白鷂招妖》:“﹝貴妃﹞冠髮散亂,語言失度,錯(cuò)呼圣上為郎君?!?/div>
《國(guó)語辭典》:禮度(禮度)  拼音:lǐ dù
禮節(jié)法度。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一折:「閭閻百姓,不知帝王家禮度?!?/div>
《漢語大詞典》:故法
舊法。先王的法度禮儀。韓非子·定法:“ 韓 者, 晉 之別國(guó)也。 晉 之故法未息,而 韓 之新法又生?!?span id="i3m83jy" class="book">《史記·趙世家》:“ 趙文 、 趙造 、 周袑 、 趙俊 皆諫止王毋 胡 服,如故法便?!?span id="iuq8nlk" class="book">《詩(shī)·大雅·蕩》“匪上帝不時(shí), 殷 不用舊” 漢 鄭玄 箋:“此言 紂 之亂,非其生不得其時(shí),乃不用先王故法之所致。”
《漢語大詞典》:王路
(1).猶王義。指先王的法度。書·洪范:“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惡,遵王之路?!?周秉鈞 易解:“總言君臣共同遵守之準(zhǔn)則,以韻文出之,即《韓子·有度篇》所謂先王之法。”史記·儒林列傳序:“ 孔子 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shī),修起禮樂?!?唐 李華 《御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貞百度?!?br />(2).謂通往朝廷之路。后漢書·袁紹傳:“宜先遣使獻(xiàn)捷天子,務(wù)農(nóng)逸人。若不得通,乃表 曹操 隔我王路,然后進(jìn)屯 黎陽(yáng) ?!?br />(3).猶大路。呂氏春秋·疑似:“ 周 宅 酆 鎬 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許維遹 集釋引 俞樾 曰:“王路者,大路也?!?br />(4).指仕途。 宋 李覯 《感嘆》詩(shī)之二:“得志萬罪消,失志百丑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清 黃宗羲 《謝時(shí)符先生墓志銘》:“君方架學(xué)區(qū)中,斟酌當(dāng)世,王路非遙?!?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選人一登王路,坐而論道,惟以發(fā)抒黨見為期,不以發(fā)抒民意為期?!?/div>
《漢語大詞典》:古則(古則)
古代的典章法度。 漢 王粲 《七釋》:“圣人在位,時(shí)邁其德。先天弗違,稽若古則?!?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今皇家中造,事遵前文,宜憲章先代,證文古則?!?唐 王履貞 《辟雍賦》:“惟司成是典,惟古則是效?!?/div>
《漢語大詞典》:中程
亦作“ 中呈 ”。 指中等射程。如:中程導(dǎo)彈。
亦作“ 中呈 ”。
(1).合乎法度。《商君書·修權(quán)》:“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賞之,毀公者誅之?!?span id="5gcb83s" class="book">《鄧析子·轉(zhuǎn)辭》:“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賞,缺繩者誅。”
(2).合乎要求、規(guī)格。漢書·陳萬年傳:“以律程作司空,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宋史·李若谷傳:“補(bǔ)長(zhǎng)社縣尉,州葺兵營(yíng),課民輸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span id="xsecbcc" class="book">《明史·曾同亨傳》:“軍器自外輸,率不中程,奏請(qǐng)半收其直。” 清 魏源 《〈定盦文錄〉序》:“ 源 既論定其中程者,校正其章句違合者,凡得文若干篇,為十有二卷。”
(3).符合期限。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卒徒作不中呈,時(shí)命助之?!?/div>
《漢語大詞典》:中呈
見“ 中程 ”。
分類:中呈
《漢語大詞典》:典彝
常典,法度。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自朝章國(guó)紀(jì)、典彝備物、奏議符策、文辭表記,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頃,神無滯用?!?明 張居正 《恭述祖德》詩(shī):“論道闡敬一,明倫垂典彝。”
分類:常典法度
《漢語大詞典》:過制(過制)
(1).制訂禮樂不按規(guī)定。禮記·樂記:“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鄭玄 注:“過,猶誤也?!?br />(2).超過法度。書·畢命“驕淫矜侉,將由惡終” 孔 傳:“言 殷 眾士驕恣過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span id="o8febq5" class="book">《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既退歸國(guó),猶有恨心,內(nèi)則思慮霿亂,外則土功過制,故牛旤作?!?br />(3).超過禮制的規(guī)定。三國(guó)志·魏志·甄皇后傳“舉家稱善,即從后言” 裴松之 注引 三國(guó) 魏 魚豢 《魏略》:“后年十四,喪中兄 儼 ,悲哀過制?!?span id="hbkivus" class="book">《左傳·襄公十年》“ 子駟 抑 尉止 曰:‘爾車,非禮也’” 晉 杜預(yù) 注:“言女車猶多,過制?!?孔穎達(dá) 疏:“ 子駟 心憎 尉止 ,嫌其豪富,本意不為過禮制也?!?唐 李華 《贈(zèng)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沔集序》:“ 開元 中,天下富穰,車服過制?!?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則夫圣人之法,豈曰區(qū)區(qū)於后世繁文靡飾,過制曲防,茍簡(jiǎn)闊略,而不由夫道者乎?”
《國(guó)語辭典》:官法  拼音:guān fǎ
國(guó)家的法律、法規(guī)。同今日的行政法規(guī)?!豆茏?。七法》:「百匿傷上威,奸吏傷官法?!埂度辶滞馐贰返谝凰幕兀骸改慵楣樟巳思沂古钢俜?,若不是我替你遮蓋,怕老爺不會(huì)打折你的狗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