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7,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規(guī)度
正刑
憲法
家范
儀度
法義
永制
典要
天法
無檢
檢括
儀法
雅似
祭典
周法
《國語辭典》:規(guī)度(規(guī)度)  拼音:guī dù
規(guī)劃策定。《禮記。儒行》「其規(guī)為有如此者」句下唐??追f達。正義:「自規(guī)度所為之事?!?/div>
《漢語大詞典》:正刑
(1).正常的法度。《書·無逸》:“乃變亂先王之正刑。” 孔穎達 疏:“變亂先王之正法。”
(2).謂正定刑律。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孔穎達 疏:“正刑明辟者,謂司寇當(dāng)正定刑書,明斷罪法,使刑不差二,法不傾邪。”
(3).依法執(zhí)行死刑。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勛戚·嗣封建新伯:“乃擬 沙 極刑,轉(zhuǎn)詳中丞,至 黃河 中游,忽自沉洪波,不及正刑?!?/div>
《國語辭典》:憲法(憲法)  拼音:xiàn fǎ
1.在一國之內(nèi),規(guī)定國家體制、政府組織、人民權(quán)利義務(wù)之最高位階法規(guī)范。
2.法度?!秶Z。晉語九》:「賞善罰奸,國之憲法也?!顾?。無名氏《梅妃傳》:「設(shè)使調(diào)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fù)也?!?/div>
《漢語大詞典》:家范(家範(fàn))
治家的規(guī)范、法度、風(fēng)教。《舊唐書·崔珙傳》:“禮樂二事,以為身文;仁義五常,自成家范?!?宋 陳亮 《祭王文卿父母文》:“昔我諸兄與其鄉(xiāng)人諸友,乃從先公游,磨礱乎道義,而服膺其家范之懿,至今在耳歷歷也?!?元 揭傒斯 《逸士陳君墓志銘》:“其曾大父 亨 ,大父 世興 ,父 應(yīng)軾 ,皆事高尚,而家范齊肅如素官?!?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女乃喜曰:‘妾少孤,依叔成立。昔雖獲罪,乃家范應(yīng)爾?!?/div>
《漢語大詞典》:儀度(儀度)
(1).渾天儀的度數(shù)。用以測日月星辰的行度。東觀漢記·明帝紀(jì):“登靈臺,正儀度?!?span id="ucrjdxq" class="book">《后漢書·律歷志中》:“當(dāng)據(jù)儀度,下參晷景?!?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明帝紀(jì)》:“朕奉郊祀,登靈臺,見史官,正儀度?!?李賢 注:“儀謂渾儀,以銅為之,置於靈臺,王者正天文之器也。度謂日月星辰之行度也?!?br />(2).禮儀法度。 宋 曾鞏 《光祿少卿晁公墓志銘》:“ 閭丘 夫人為身治家,皆應(yīng)儀度?!?宋 葉適 《國子監(jiān)主簿周公墓志銘》:“宏詞人世號選定兩制,其初為職事官,養(yǎng)歲月,熟儀度而已?!?br />(3).儀容風(fēng)度。 金 王若虛 《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蓋秩滿來府,始獲拜之,儀度表表,望而知其不凡?!?明 李東陽 《侍讀陸公行狀》:“﹝ 陸鉞 ﹞敷納詳懇,儀度莊飭。”明史·王觀傳:“﹝ 王觀 ﹞性耿介,儀度英偉,善談?wù)?。?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卷三:“ 高宗 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乃曰:‘若輩中安得此解人?’”
《漢語大詞典》:法義(法義)
法度義理。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之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義?!?span id="m7j8kdr"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四:“封 黃帝 之子十九人,非法義也?!?宋 葉適 《黃觀復(fù)墓志銘》:“應(yīng)事必於法義,雖足以通於變故倉猝,不用也?!?/div>
分類:法度義理
《漢語大詞典》:永制
永久的法度。南齊書·武帝紀(jì):“遠(yuǎn)近諸州輸錢處,竝減布直,匹準(zhǔn)四百,依舊折半,以為永制。”北史·李彪傳:“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至 孝武 時,稍復(fù)下獄。良由 孝文 行之當(dāng)時,不為永制故耳。”
分類:永久法度
《國語辭典》:典要  拼音:diǎn yào
1.典雅簡要?!度龂?。卷一○。魏書。荀彧傳》裴松之注引張璠《漢紀(jì)》:「因事以明臧否,致有典要?!?br />2.準(zhǔn)則、標(biāo)準(zhǔn)。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恢f,不可恃為典要?!?/div>
《漢語大詞典》:天法
(1).上天的法度。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奬順天法。”大戴禮記·盛德:“所以御民之嗜慾好惡,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br />(2). 太平天囯 稱所定的法規(gu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倘有懦弱延玩不趕緊筑營者,按照天法究治?!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安民告示》:“天法究治,凜遵毋違?!?/div>
《漢語大詞典》:無檢(無檢)
(1).沒有法度標(biāo)準(zhǔn)。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王制政令,誠宜齊一。夫衡量小器,猶不可使往往而有異,況人士之格,而可參差而無檢乎?”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百姓將車載鹽,所由先皆無檢。”
(2).不檢點。謂行為不拘禮法,沒有約束。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余愿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span id="ks7q278" class="book">《晉書·高光傳》:“子 韜 ,字 子遠(yuǎn) ,放佚無檢?!?span id="8zv27he" class="book">《新唐書·李安遠(yuǎn)傳》:“ 安遠(yuǎn) 少無檢,與博徒游,至破產(chǎn)?!?span id="wdashyj"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山陰人》:“ 許 素輕薄無檢,又為物色夸眩,意甚悅之?!?/div>
《國語辭典》:檢括(檢括)  拼音:jiǎn guā
1.檢點約束?!段倪x。劉琨。答盧諶詩》:「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yuǎn)慕老莊之齊物,近嘉阮生之放曠?!?br />2.法度、規(guī)矩?!侗阕?。外篇。崇教》:「驅(qū)之于直道之上,斂之乎檢括之中?!?br />3.檢查、清查?!读簳?。卷三。武帝本紀(jì)下》:「江子四等封事如上,尚書可時加檢括,于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詳啟,勿致淹緩?!埂顿Y治通鑒。卷二一二。唐紀(jì)二十八。玄宗開元九年》:「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戶口逃移,巧偽甚眾,請加檢括。」
《漢語大詞典》:儀法(儀法)
亦作“ 儀灋 ”。 禮儀法度。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三:“守于民財,無虧之以利;立于儀灋,不犯之以邪?!?span id="oxrkctm" class="book">《史記·叔孫通列傳》:“ 高帝 乃悉去 秦 苛儀法,為簡易。” 宋 蘇舜卿 《上杜侍郎啟》:“然閣下為世標(biāo)矩,人所仰屬,坐鎮(zhèn)藩屏,列邑承風(fēng),舉動言論,播為儀法。” 清 惲敬 《書〈三國志〉后》:“然 蜀 用 漢 儀法,無志、表亦傳;若 吳 魏 之制皆不傳矣,此奪之至也?!?/div>
《漢語大詞典》:雅似
雅正,符合法度。似,助詞,無義。荀子·賦:“性不得則若禽獸,性得之則甚雅似者與?” 梁啟雄 釋引 劉師培 曰:“似訓(xùn)為象,説文又訓(xùn)為若,廣雅故似為語詞,與‘如’‘若’同觀。雅似猶言雅如也,特易如為似以葉韻耳?!?/div>
《國語辭典》:祭典  拼音:jì diǎn
1.祭祀的禮儀法度。《禮記。月令》:「是月也,命樂正入學(xué)習(xí)舞,乃脩祭典?!?br />2.古代記載有關(guān)祭祀制度的典籍?!秶Z。楚語上》:「其祭典有之曰:『國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饋。』」
《漢語大詞典》:周法
周 代的法度、禮制。國語·鄭語:“ 周 法不昭,而婦言是行,用讒慝也?!?span id="twpb72c" class="book">《詩·王風(fēng)·大車序》“故陳古而刺今,大夫不能聽男女之訟焉” 唐 孔穎達 疏:“《檀弓》曰:‘合葬非古也,自 周公 以來,未之有改?!粍t 周 法始合葬也。”國語·周語下“ 厲 始革典,十四王矣” 三國 吳 韋昭 注:“ 厲王 無道,變更 周 法?!?/div>
分類:法度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