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自訴人(自訴人)  拼音:zì sù rén
向法院提起自訴的人。
《國語辭典》:保護狀制(保護狀制)  拼音:bǎo hù zhuàng zhì
《國語辭典》:作證費(作證費)  拼音:zuò zhèng fèi
證人應(yīng)傳到法院作證,由法院或訴訟當(dāng)事人付給證人的交通費用與其一日的代價。
《國語辭典》:按鈴申告(按鈴申告)  拼音:àn líng shēn gào
向法院按鈴提出告訴。類似中國古代的擊鼓鳴冤。今各地方法院檢察處門口都設(shè)有申告鈴,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訴權(quán)人均可向法院按鈴申告,由值日檢察官開庭并作筆錄,只要是合法告訴,法院一定受理。
《國語辭典》:禁制令  拼音:jìn zhì lìng
此為英美法之概念,泛指經(jīng)由法院的裁決,強制訴訟當(dāng)事人的一方須做某些事,或禁止、限制某些行為的強制命令。
《國語辭典》:事實審(事實審)  拼音:shì shí shěn
法院審判訴訟案件,注重證據(jù)的調(diào)查及事實的認定,因其所審理者兼括事實問題及法律問題,故稱為「事實審」。
《國語辭典》:起訴權(quán)(起訴權(quán))  拼音:qǐ sù quán
指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quán)利。
《國語辭典》:起訴人(起訴人)  拼音:qǐ sù rén
指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在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指請求法院裁判的原告;在刑事訴訟指檢察官或自訴人。
《國語辭典》:通緝犯(通緝犯)  拼音:tōng qì fàn
被法院通緝在案的潛逃人犯。
《國語辭典》:書記官(書記官)  拼音:shū jì guān
法院、軍隊中掌理記錄、文牘等的人員。
《國語辭典》:搜索票  拼音:sōu suǒ piào
法律上指法院執(zhí)行搜索時,由發(fā)票官簽名,記載應(yīng)搜查的處所或身體的書狀。
《國語辭典》:公訴人(公訴人)  拼音:gōng sù rén
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公訴的人,即指檢察官。
《國語辭典》:公證  拼音:gōng zhèng
指公證人或特定機關(guān)依《公證法》及其他法律之規(guī)定,就法律行為及其他關(guān)于私權(quán)之事實,所做的證明。如買賣、租賃和贈與等契約之公證。
《漢語大詞典》:公檢法(公檢法)
“文化大革命”中對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并稱。 陳中冀 《職責(zé)》:“是的,岳父是主管‘公檢法’的副書記,會幫助他把問題搞清楚的。”
《國語辭典》:公開審理(公開審理)  拼音:gōng kāi shěn lǐ
法院開庭審理訴訟案件時,除訴訟當(dāng)事人、關(guān)系人之外,任何第三者亦可到場旁聽。也就是說整個訴訟程序的進行,是完全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