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泰 → 夳泰”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分類字錦》:泰山如坐
癸辛雜識: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趙德正云。
分類:泰山
《漢語大詞典》:泰山石敢當(dāng)(泰山石敢當(dāng))
舊俗,凡人家住屋門對橋梁、巷口或道路要沖,就在墻外立一小石碑,上刻“ 泰山 石敢當(dāng)”五字,用以避邪。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八:“吾邑人家門戶,當(dāng)橋梁巷陋之衝,則豎石碑,書‘ 泰山 石敢當(dāng)’五字,以鎮(zhèn)之?!?魯迅 《花邊文學(xué)·〈如此廣州〉讀后感》:“其實(shí), 中國 人誰沒有迷信……他們會只化一個(gè)銅元買一條紅紙,寫上‘ 姜太公 在此百無禁忌’或‘ 泰山 石敢當(dāng)’,悄悄的貼起來,就如此的安身立命?!眳⒁姟?石敢當(dāng) ”。
《國語辭典》:石敢當(dāng)(石敢當(dāng))  拼音:shí gǎn dāng
舊時(shí)民間以為在朝著巷口或?yàn)橄锬皹虻酪獩_的家居正門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當(dāng)三字,即可禁壓不祥。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七。石敢當(dāng)》:「今人家正門適當(dāng)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dāng),以厭禳之。」
《漢語大詞典》:泰山石刻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 泰山 ,丞相 李斯 等為歌頌 秦始皇 統(tǒng)一 中國 的功績而刻的石碑。后 二世 于元年(公元前209年)東行郡縣時(shí)又在背面刻詔書和從臣姓名。相傳均為 李斯 書。字體為小篆。傳世有 明 安國 舊藏 北宋 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秦泰山石刻》:“ 秦 泰山 石刻, 唐 時(shí)已亡,今所傳者二十九字, 二世 之文也。據(jù) 宋 人 劉跂 模搨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讀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據(jù)《集古》、《金石》二録,猶存四十字。本朝 乾隆 初 碧霞元君廟 災(zāi),則併二十九字亦亡之矣?!眳㈤?span id="ebyifp1"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及《封禪書》。
《漢語大詞典》:泰山頭上動土(泰山頭上動土)
比喻膽大包天。 夏衍 《秋瑾傳》序幕:“ 黃七虎 本來已經(jīng)夠霸了,今年進(jìn)了教,你還能跟他拗?知縣老爺也得讓他三分,你算得什么?真是 泰山 頭上動土!”
分類:序幕
《國語辭典》:泰山壓頂(泰山壓頂)  拼音:tài shān yā dǐng
比喻壓力很大。《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一個(gè)棍起處似泰山壓頂,打下來舉手無情?!?/div>
《國語辭典》:泰山壓卵(泰山壓卵)  拼音:tài shān yā luǎn
比喻強(qiáng)弱懸殊,穩(wěn)操勝算?!稌x書。卷七一。列傳。孫惠》:「況履順討逆,執(zhí)正伐邪,是烏獲攜冰,賁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fēng)燎原,未足方也?!埂段宕菲皆?。周史。卷上》:「今陛下天戈所指,泰山壓卵,行將授首也?!?/div>
《分類字錦》:泰山之力
酉陽雜俎: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zhuǎn)一級,惟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衣,因大酺。明皇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辭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
分類:翁婿
《漢語大詞典》:一指蔽目,不見泰山(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同“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宋史·王安禮傳:“今以一指蔽目,雖 泰 , 華 在前弗之見?!?謝覺哉 《關(guān)于獨(dú)立思考》:“凡是不如個(gè)人的意的事就死記在心,把它擴(kuò)大;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div>
《國語辭典》:一葉蔽目,不見泰山(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拼音: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一片樹葉遮住眼睛,就看不見高大的泰山。比喻為局部或暫時(shí)的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認(rèn)清全局或根本的問題。「泰」文獻(xiàn)異文作「太」。《四部叢刊本鹖冠子。卷上。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挂沧鳌敢蝗~障目,不見泰山」。
《國語辭典》: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拼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一片樹葉遮住眼睛,就無法看到眼前高大的泰山。比喻為局部或暫時(shí)的現(xiàn)象所迷惑,無法認(rèn)清全面或根本的問題。如:「凡事要多從不同角度思考,以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作「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國語辭典》:死重泰山  拼音:sǐ zhòng tài shān
比喻死得光榮、有意義?!稏|周列國志》第一七回:「不畏強(qiáng)御,忠肝瀝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div>
《國語辭典》:泰山可倚  拼音:tài shān kě yǐ
比喻有力的靠山?!冻UZ尋源。卷下。泰山可倚》引《天寶遺事》:「有勸進(jìn)士張彖謁楊石相者,曰富貴可立致。彖曰:『人以國忠為泰山可倚,吾視之如冰山耳,若皎日既升,得無失所恃乎?』」
分類:有力靠山
《國語辭典》:泰山刻石  拼音:tài shān kè shí
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行幸天下,登泰山,丞相李斯為歌頌秦德而刻的石碑。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時(shí)又刻詔書于背面,相傳為李斯所書。
《國語辭典》:泰山梁木  拼音:tài shān liáng mù
原是孔子自喻,后用為推尊賢哲之詞。語本《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fù)手曳杖,消搖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弧?/div>
《國語辭典》:泰山若厲(泰山若厲)  拼音:tài shān ruò lì
厲,磨刀石?!柑┥饺魠枴怪柑┥阶兂扇绲Z石大小,用以比喻時(shí)間久遠(yuǎn)?!稘h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