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泰 → 夳泰”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guó)語辭典》:徐州  拼音:xú zhōu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含今江蘇省銅山、豐、沛、蕭、碭等縣,山東省滋陽、鄒、滕等縣,以及安徽省宿、泗縣等地。
《漢語大詞典》:日觀(日觀)
泰山 峰名。為著名的觀日出之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汶水引 漢 應(yīng)劭 漢官儀:“ 泰山 東南山頂名曰 日觀 。 日觀 者,雞一鳴時(shí),見日始欲出,長(zhǎng)三丈許,故以名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shī):“ 元天 高北列, 日觀 臨東溟?!?清 顧炎武 《酬歸祚明戴笠王仍潘檉章四子見懷二十韻》:“ 岱宗 臨 日觀 , 梁父 躡云梯?!?/div>
《國(guó)語辭典》:海岱  拼音:hǎi dài
地名。《書經(jīng)。禹貢》稱青、徐二州之地為「海岱」。約今東海與泰山之間。
《國(guó)語辭典》:四岳  拼音:sì yuè
1.四方諸侯之長(zhǎng)?!稌?jīng)。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
2.四岳。參見「四岳」條。
《國(guó)語辭典》:四岳(四嶽)  拼音:sì yuè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古代天子巡狩四方,于此朝見諸侯。《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漢中地形,實(shí)有險(xiǎn)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挂沧鳌杆脑馈?。
《漢語大詞典》:梁父
亦作“ 梁甫 ”。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東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呂氏春秋·尊師:“ 顏涿聚 , 梁父 之大盜也,學(xué)於 孔子 ?!?span id="1j1xnql"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二十八年﹞禪 梁父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 漢 揚(yáng)雄 《長(zhǎng)楊賦》:“方將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唐 韓愈 《賀冊(cè)尊號(hào)表》:“方將議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儀?!?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見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清 曹寅 《過沂水有懷芷園弟》詩(shī):“ 龜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梁甫吟》的省稱。 唐 王昌齡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宋 劉克莊 《漢宮春·吳侍郎生日》詞:“且吟《梁甫》,誰管他, 冶子 、 田強(qiáng) ?!?元 貢師泰 《題伊尹耕莘圖》詩(shī):“先農(nóng)有詩(shī)亦有譜,后世 南陽 詠《梁父》?!?明 高啟 《魏使君見示呂忠肅公舊贈(zèng)詩(shī)因賦》:“有時(shí)歌《梁甫》,慷慨人未識(shí)?!?/div>
《漢語大詞典》:泰華(泰華)
(1). 泰山 與 華山 的并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夏桀 之居,左 河 濟(jì) ,右 泰 華 , 伊闕 在其南, 羊腸 在其北,修政不仁, 湯 放之?!?宋 辛棄疾 《臨江仙·戲?yàn)樯綀@蒼壁解嘲》詞:“有心雄 泰 華 ,無意巧玲瓏?!?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四:“斯真 泰 華 兩峯,同標(biāo)峻絶矣?!?br />(2).即 華山 。 明 楊基 《送魏萬之安西》詩(shī):“云散岳蓮開 泰 華 ,月寒郊樹隱 新豐 ?!?/div>
分類:泰山華山
《國(guó)語辭典》:蒿里  拼音:hāo lǐ
1.地名。位于泰山南面,相傳為死者葬身之所。后為墓地的通稱?!稘h書。卷六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見蒿里?!?br />2.詩(shī)名。古時(shí)挽歌?!稑犯?shī)集。卷二七。相和歌辭二。古辭。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div>
《漢語大詞典》:登封
登山封禪。指古帝王登 泰山 祭天祭地。史記·封禪書:“﹝ 武帝 ﹞遂登封 太山 ,至于 梁父 ,而后禪 肅然 ?!?唐 賈島 《送蔡京》詩(shī):“登封多 泰岳 ,巡狩徧滄溟。” 宋 葉適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風(fēng)雨又艱險(xiǎn)兮,乃登封以類告?!?清 吳偉業(yè) 《送少司空傅夢(mèng)楨還嵩山》詩(shī):“西巡擬上登封頌,抱犢山莊候翠華?!?/div>
《國(guó)語辭典》:方岳  拼音:fāng yuè
1.四方之岳。晉。王嘉《拾遺記》卷八:「達(dá)乃進(jìn)其妹,權(quán)使寫九州江湖方岳之勢(shì)。」
2.人名。(西元1199~1262)字巨山,號(hào)秋崖,宋祁門人。紹定進(jìn)士,南宋后期,詩(shī)名極大,可與劉克莊相伯仲。著有秋崖先生小稿。
《國(guó)語辭典》:方岳(方嶽)  拼音:fāng yuè
四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
《漢語大詞典》:喬岳(喬嶽)
亦作“ 喬岳 ”。 高山。本指 泰山 ,后成泛稱。《詩(shī)·周頌·時(shí)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岳?!?毛 傳:“喬,高也。高岳, 岱宗 也?!?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河濱無洗耳之士,喬岳無巢居之民?!?清 顧炎武 《華下有懷顧推官》詩(shī):“秋風(fēng)動(dòng)喬岳,黃葉辭中林。”
《漢語大詞典》:上封
(1).謂帝王登 泰山 筑壇祭天。史記·孝武本紀(jì):“ 漢 主亦當(dāng)上封,上封則能僊登天矣?!?br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書言事時(shí),將奏章用皂囊緘封呈進(jìn),以防泄漏,謂之“上封事”。 唐 劉禹錫 《蘇州謝恩賜加章服表》:“務(wù)進(jìn)者爭(zhēng)先,上封者潛毀。功言易信,孤憤難申。” 宋 司馬光 《答彭朝議寂書》:“雖然朝廷近發(fā)詔書,溥覃四海;雖市廛畎畝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div>
《國(guó)語辭典》:山斗  拼音:shān dǒu
比喻負(fù)有盛望或?qū)W術(shù)高深,為人所景仰的人。參見「泰山北斗」條。宋。辛棄疾水龍吟。渡江天馬南來〉詞:「況有文章山斗,對(duì)桐陰滿庭清晝?!埂度辶滞馐贰返谒牧兀骸父魑焕舷壬?dāng)今山斗,今日惠顧茅齋,想五百里內(nèi)賢人聚矣?!?/div>
《漢語大詞典》:泰岱
即 泰山 。 泰山 又名 岱宗 ,故稱。 清 侯方域 《賈生傳》:“﹝ 賈生 ﹞走 泰岱 ,觀日出處,述《山靈》、《地勢(shì)》二篇?!?胡懷琛 《哀青島》詩(shī):“鬱鬱 泰岱 青,沉沉夕照殷?!币啾扔骶囱龅娜?。 郭沫若 《歸國(guó)雜吟》之一:“托身期 泰岱 ,翹首望 堯 天?!?陳毅 《開國(guó)小言》詩(shī):“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眳⒁姟?泰山 ”。
《國(guó)語辭典》:泰山  拼音:tài shān
1.山名。起于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于運(yùn)河?xùn)|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岳中的東岳。也稱為「岱山」、「岱宗」、「岱岳」、「頂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別稱。語出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上。泰山》:「玄宗見鎰官位騰跳,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duì),優(yōu)人黃幡綽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灰虼艘哉扇藶樘┥健!?/div>
《漢語大詞典》:天齊(天齊)
(1).謂天使整齊。書·呂刑:“天齊于民。” 孔 傳:“天整齊於下民。”
(2).泉水名。史記·封禪書:“ 天齊 淵水,居 臨菑 南郊山下者?!?司馬貞 索隱引 解道彪 《齊記》:“ 臨菑 城南有 天齊泉 ,五泉并出?!?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淄水《地理風(fēng)俗記》:“ 齊 所以為 齊 者,即 天齊 淵名也?!?br />(3). 唐玄宗 封 泰山 神為 天齊王 ,后稱東岳為 天齊 。 清 曹寅 《游仙詩(shī)三十韻》:“憶從 梁父 禪 天齊 ,又逐榮光祀 碧鷄 ?!眳⒁姟?天齊王 ”。
《漢語大詞典》:天齊王(天齊王)
東岳 泰山 神的封號(hào)。舊唐書·禮儀志三:“ 開元 十三年,封 泰山 神為 天齊王 ?!?/div>
《國(guó)語辭典》:東岳(東嶽)  拼音:dōng yuè
泰山的別名。參見「泰山」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