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5,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蘭渚
西興
江漲
沃洲
苕水
霞標(biāo)
柯亭
浙河
浙江潮
黃浦
雷門
霅水
東老
平水
姚江
《漢語大詞典》:蘭渚(蘭渚)
(1).渚的美稱。 漢 公孫乘 《月賦》:“鵾雞舞于蘭渚,蟋蟀鳴于西堂?!?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061' target='_blank'>《文選·曹植〈應(yīng)詔詩〉》:“朝發(fā)鸞臺,夕宿蘭渚。” 呂向 注:“鸞臺、蘭渚,并路邊地,美言之也?!?唐 李賀 《嘲雪》詩:“昨日發(fā) 蔥嶺 ,今朝下蘭渚?!?宋 劉過 《西江月》詞之二:“冉冉煙生蘭渚,娟娟月掛愁村?!?br />(2).渚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明一統(tǒng)志》謂, 蘭渚 在 紹興府 南二十五里,即 晉 王羲之 曲水賦詩處。《蘭亭集序》所謂“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至今猶然。
分類:浙江紹興
《漢語大詞典》:西興(西興)
渡口名。在 浙江省 蕭山市 西北。本名 固陵 ,相傳 春秋 時(shí) 越 范蠡 于此筑城。 六朝 時(shí)為 西陵戍 , 五代 吳越 改名“西興”。 宋 蘇軾 《望海樓晚景》詩之三:“江上秋風(fēng)晚來急,為傳鐘鼓到 西興 ?!?/div>
《漢語大詞典》:江漲(江漲)
指 江漲橋鎮(zhèn)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武林門 北。 宋 蘇軾 《杭州故人信至齊安》詩:“相期結(jié)書社,未怕供詩帳。還將夢魂去,一夜到 江漲 。”
《漢語大詞典》:沃洲
亦作“ 沃州 ”。 山名。在 浙江省 新昌縣 東。上有 放鶴亭 、 養(yǎng)馬坡 ,相傳為 晉 支遁 放鶴養(yǎng)馬處。 唐 皇甫冉 《題昭上人房》:“ 沃州 傳教后,百衲老空林。” 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禪院記》:“東南山水, 越 為首, 剡 為面, 沃洲 、 天姥 為眉目?!?清 金農(nóng) 《〈冬心先生集〉自序》:“江( 錢塘 )之外又山無窮,若 沃洲 、 天姥 、 云門 、 洛思 諸峯嶺。”
分類:山名浙江
《漢語大詞典》:苕水
(1).水名。在今 陜西省 境內(nèi)。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龍首之山 ,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 苕水 在焉。東南流注于 涇水 ,其中多美玉?!?br />(2).水名。在今 浙江省 境內(nèi)。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浮玉之山 …… 苕水 出于其陰,北流注入 具區(qū) ,其中多鮆魚?!?唐 靈一 《于潛道中呈元八處士》詩:“ 苕水 灘行淺, 潛州 路漸深……不知 天目 下,何處是云林?!?宋 蘇軾 《表忠觀碑》:“ 天目之山 , 苕水 出焉。龍飛鳳舞,萃於 臨安 ?!眳⒁姟?苕溪 ”。
《國語辭典》:苕溪  拼音:tiáo xī
河川名。源于浙江省天目山,分東苕和西苕,于吳興縣匯合注入太湖。秋時(shí)兩岸多苕花,其白如雪,故稱為「苕溪」。也稱為「苕水」。
《漢語大詞典》:霞標(biāo)(霞標(biāo))
(1).語本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 赤城 霞起以建標(biāo)?!焙笠蛴靡苑Q 浙江 赤城山 上立的標(biāo)記。 宋 沈遘 《天臺山送僧象微歸山》詩:“ 赤城 建霞標(biāo),上與牛斗附?!?br />(2).高峻的挺立之物。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兼山配極,照鸞闕於霞標(biāo)。”此指山峰。 明 王世貞 《過天寧寺望塔有作》詩:“霞標(biāo)象外矗,色界望中新?!贝酥笇毸?br />(3).紅色的挺立之物。 唐 宋之問 《秋蓮賦》:“夕而察之,若霞標(biāo)灼爍散 赤城 ?!贝酥告面糜窳⒌募t蓮。 明 屠隆 《綵毫記·游玩月宮》:“碧琉璃冷浸霞標(biāo),只見桂樹扶疏,合殿香飄?!贝酥竿α⒌牡す?。
《漢語大詞典》:柯亭
(1).古地名。又名 高遷亭 。在今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以產(chǎn)良竹著名。 晉 伏滔 《〈長笛賦〉序》:“初, 邕 ( 蔡邕 )避難 江 南,宿于 柯亭 。 柯亭 之觀,以竹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詾榈?,奇聲獨(dú)絶。歷代傳之,以至于今?!?唐 牟融 《題竹》詩:“ 柯亭 丁相遇,驚聽奏鈞天?!?明 劉基 《橫碧樓記》:“予又聞 柯亭 有美竹,可為笛,風(fēng)清月明,登樓一吹,可以來鳳凰,驚蟄龍,真奇事也?!?清 趙翼 《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猶傳舊典型?!?br />(2).見“ 柯亭笛 ”。
《漢語大詞典》:柯亭笛
傳為 漢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晉書·桓伊傳:“﹝ 桓伊 ﹞善音樂,盡一時(shí)之妙,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币嗍∽鳌?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東罷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 蘭亭 舊趾雖曾見, 柯 笛遺音更不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溫庭筠:“﹝ 溫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何必爨桐與柯亭也?!?清 納蘭性德 《水龍吟·題文姬圖》詞:“須知名士傾城,一般易到傷心處。柯亭嚮絶,四絃才斷,惡風(fēng)吹去。”
《漢語大詞典》:浙河
即 浙江 。 唐 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詩:“ 越州 都在 浙河 灣,塵土消沉景象閑?!?宋 劉克莊 《憶秦娥》詞:“ 浙河 西面邊聲悄, 淮河 北去炊煙少?!眳⒁姟?浙江 ”。
分類:浙江
《國語辭典》:浙江  拼音:zhè jiāng
1.河川名。位于浙江省境內(nèi),由新安江及蘭溪會合而成,東流入海,其各段分別稱為桐江、富春江、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如「之」字形,故也稱為「之江」。
2.省名。參見「浙江省」條。
《國語辭典》:浙江潮  拼音:zhè jiāng cháo
浙江省錢塘江口,兩岸有龕赭二山對峙,出??诼猿嗜切?,每當(dāng)潮水來時(shí),其浪潮聲勢均極為壯觀。
《漢語大詞典》:黃浦
(1).水名。 上海市 境內(nèi) 黃浦江 的舊稱。源出 浙江省 嘉興市 境,受 三泖 諸水,東流經(jīng) 松江 、 金山 諸縣,至 上海市 東北,合 吳淞江 入海。相傳為 戰(zhàn)國 楚 春申君 黃歇 所開,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黃歇浦 。 明 稱 大黃浦 , 清 以來通稱 黃浦江 。《孽?;ā?/span>第二回:“但見 黃浦 內(nèi)波平如鏡,帆檣林立?!?br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nèi),一名 黃蘗澗 。源出縣西南 黃蘗山 ,北流入縣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鮑照 有《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 唐 顏真卿 《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寺前二十步,跨澗有 黃浦橋 ,橋南五十步,又有 黃浦亭 ,并 宋 鮑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賦詩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黃蘗山 出,故號 黃浦 ,俗亦名 黃蘗澗 ?!?/div>
《漢語大詞典》:雷門(雷門)
古代 會稽 (今 浙江 紹興 )城門名。因懸有大鼓,聲震如雷,故稱。漢書·王尊傳:“ 尊 曰:‘毋持布鼓過 雷門 !’” 顏師古 注:“ 雷門 , 會稽 城門也。有大鼓。 越 擊此鼓,聲聞 洛陽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 元 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滿庭芳》一闋,卻似持布皷而過 雷門 ,豈不慚愧。” 清 沈起鳳 《諧鐸·隔牖談詩》:“汝 吳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過我 雷門 。”
《漢語大詞典》:霅水
即 霅溪 。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 南朝 梁 顧野王 《輿地志》:“ 霅水 亦 若水 之異名也,水深不可測。俗謂之 霅水 。”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詩:“ 霅水 徒清深,照影不照心?!?宋 孫光憲 《漁歌子》詞:“經(jīng) 霅水 ,過 松江 ,盡屬儂家日月。”參見“ 霅溪 ”。
分類:浙江湖州
《國語辭典》:霅溪  拼音:zhá xī
河川名。在浙江省吳興縣治南。苕溪、前溪、馀不溪、宵溪會合后方稱為「霅溪」,東北流入太湖。
《漢語大詞典》:東老(東老)
指 宋 沈思 。 思 隱于 浙江省 東林山 ,自號“東老”。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四:“ 熙寧 中,有道人過 沈東老 飲酒,用石榴皮寫絶句於壁,自稱 回山人 ……賦云:‘西鄰已富憂不足, 東老 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吣辏?坡 過 晉陵 ,見 東老 之子,能道其事。時(shí) 東老 已歿三年矣。 坡 為和其詩?!?坡 , 蘇軾 。按, 蘇軾 和詩題云:“ 東老 , 沈 氏之老自謂也, 湖 人因以名之?!?/div>
分類:浙江自號
《國語辭典》:平水  拼音:píng shuǐ
1.流動緩慢,平靜無波的河水?!独蠚堄斡洝返谝欢兀骸竷蛇吘闶瞧剿@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jié)滿?!?br />2.河川名:(1)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陽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匯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東入于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在府東南三十五公里,吳氏曰會稽縣東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溪?!?/div>
《國語辭典》:姚江  拼音:yáo jiāng
1.河川名。在浙江東部馀姚縣南,源出太平山,東南流入甬江。
2.古代的驛站名。在浙江省馀姚縣東。
3.姚江學(xué)派的簡稱。參見「姚江學(xué)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