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盧若騰(1600~1664),字閑之,福建金門人,因金門為唐代時監(jiān)牧地,故號牧洲。〖參考林樹梅〈明自許先生傳〉,《?云山人文鈔》,福州:福建師范大學(xué)館藏?!矫鞒绲澑绞辏?640)進(jìn)士,嘗官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居官潔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御史,后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zhàn),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zhuǎn)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yuǎn)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歷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有明自許先生之墓」。  盧氏風(fēng)情豪邁,喜六書之學(xué),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主張需有真實情感,最忌無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氣」,以直抒心志。嘗自述:「喪亂以來,驚心駭目之事,層見?出,其足供詩料者多矣。」因此其詩頗能反映鄭成功復(fù)臺之艱難,披露鄭軍紀(jì)律不嚴(yán),至騷擾擄掠百姓之事,以「詩史」觀之,未嘗不可。此外,盧氏閑退金門時,亦寫下品茗、歌詠當(dāng)?shù)仫L(fēng)土之詩篇,清新可誦。著作甚豐,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門魯王冢發(fā)掘《留庵文集》、《留庵詩集》、《島噫詩》等。不過詩集中與臺灣有關(guān)之作不多,或存于《島噫詩》,或存于《留庵詩文集》內(nèi),前者目前可見版本有:(1)舊鈔本八世胞侄孫盧德資重錄(2)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臺灣文獻(xiàn)叢刊第二四五種,1968年。(3)臺北大通書局,臺灣文獻(xiàn)史料叢刊,1984年。(4)南投臺灣省文獻(xiàn)委員會,臺灣歷史文獻(xiàn)叢刊?詩文集類。第二種系根據(jù)舊鈔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jù)第二種版本?!读翕衷娢募废?969年由金門縣文獻(xiàn)委員會出版,依據(jù)林策勛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yīng)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撰)
島噫詩·弁言
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金門島賢聚人。明崇禎丙子(九年)舉人,庚辰(十三年)進(jìn)士;御試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旋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wèi)武學(xué)。 后外遷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在任遺愛于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福王立,召為僉都御史;唐王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溫、處、寧、臺,后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zhàn)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變,痛憤赴水,為同官拯起。尋潛入滃州,輾轉(zhuǎn)入閩海,偕王忠孝、諸葛倬、沈宸荃、曾櫻、許吉燝、辜朝薦、徐孚遠(yuǎn)、郭貞一、紀(jì)許國、沈光文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永歷十八年(清康熙三年,西歷一六六四年),與沈佺期、許吉燝東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禎當(dāng)年殉難之日,一慟而絕,享年六十有六;遺命題其墓曰「自許先生」。 若騰風(fēng)情豪邁,當(dāng)時士大夫俱幸愿一識。晚年一意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逮蟲魚花草,無不宏通博雅。遺著達(dá)十?dāng)?shù)種,惟多已佚?!笉u噫詩」之幸存,實為珍貴;尚望讀者勿以等閒之作視之!書后,今加「留庵文選」若干篇,皆關(guān)當(dāng)年史事(陳漢光)。
島噫詩·小引
詩之多,莫今日之島上若也。憂愁之詩、痛悼之詩、憤怨激烈之詩,無所不有,無所不工。試問其所以工此之故?雖當(dāng)極愁、極痛、極憤激之時,有不自禁其啞然失笑者,余竊恥之!島居以來,雖屢有感觸吟詠,未嘗作詩觀,未嘗作工詩想;如痛者之呻、哀者之哭,噫氣而已。錄之赫蹄,寄之同志。異日有能諒余者曰;「此當(dāng)日島上之病人哀人也」!余其慰已。 牧洲自序。
維基
盧若騰(1600年—1664年),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顏厝(今金門縣金城鎮(zhèn)賢庵里)人,明末政治人物,進(jìn)士出身。
《國語辭典》:海運(海運)  拼音:hǎi yùn
1.利用船舶在海上運輸。如:「這批救濟品經(jīng)由海運送抵非洲。」
2.在海面上振翅飛行時,使水發(fā)生波動?!肚f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div>
《漢語大詞典》:轉(zhuǎn)海(轉(zhuǎn)海)
海運。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論南中花卉:“近日 浙 中好事家,亦時有茉莉素馨,皆 閩 商轉(zhuǎn)海而至,然非土地所宜,終亦不盛。”
分類:海運
《漢語大詞典》:海漕
海運。古時指從海道運輸糧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朱張:“時方輓漕東南供京師,運河溢淺,不容大舟……二人者,建言海漕事,試之,良便。” 清 錢謙益 《夜泊滸墅關(guān)》詩之四:“更長細(xì)聽關(guān)門柝,燭短麤繙海漕書。” 清 魏源 《擬進(jìn)呈元史新編序》:“ 元 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於 漢 唐 ?!?/div>
《國語辭典》:開洋(開洋)  拼音:kāi yáng
1.船只啟碇,航行海洋?!冻蹩膛陌阁@奇》卷一:「眾人事體完了,一齊上船,燒了神福,吃了酒開洋?!埂队魇烂餮?。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搶了許多船只,驅(qū)了所擄人口下船,一齊開洋,歡歡喜喜,徑回日本國去了?!?br />2.北京方言。指去頭去殼曬乾的蝦米。如:「開洋白菜」。
《國語辭典》:舢板運動(舢板運動)  拼音:shān bǎn yùn dòng
一種航海運動。比賽時可分為舢板蕩槳、舢板駛帆以及綜合賽三種。蕩槳是以人力推動舢板前進(jìn);駛帆則以風(fēng)力作為推動舢板的動力。
《國語辭典》:北大西洋航線(北大西洋航線)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háng xiàn
聯(lián)絡(luò)北大西洋東西兩岸的航線。目的是使北美東部和歐洲取得海運和空運的來往,是世界最繁忙的一條航線。約位在北緯四十度至五十度間,倫敦和紐約為此航線兩端的最大商港。
《國語辭典》:吞吐量  拼音:tūn tǔ liàng
在一定期間內(nèi),由海運進(jìn)出港口,且在港內(nèi)裝卸貨物的總數(shù)量。通常以噸為單位。如:「港務(wù)局已在填海造土,不斷興建碼頭,擴充貨匱吞吐量」
《漢語大詞典》:噸海里(噸海里)
貨物的海運(水運)計量單位。一噸貨物運輸一海里(浬)為一噸海里。
《漢語大詞典》:賽艇(賽艇)
(1).水上及航海運動中供比賽用的小艇。有劃槳、駛帆或機器推進(jìn)的。
(2).劃船運動項目之一。比賽分單人、雙人、四人、八人和有舵手、無舵手等項。以艇首到達(dá)終點的先后決定名次,先到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