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剽急
(1).勇猛敏捷。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昔每聞東主殺生賞罰,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沒之命,卒召太傅,屬以后事,誠實可慮。加 吳 楚 剽急。乃昔所記,而太傅離少主,履敵庭,恐非良計長算之術也?!?span id="gx9yk1h"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寶元二年》:“至是 育 復上奏,言宜堅壁清野,挫剽急之鋒,徐觀其勢而為之策?!?br />(2).謂聲音激越。 晉 潘岳 《笙賦》:“或桉衍夷靡,或竦踴剽急?!?br />(3).水流湍急貌。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其水黝黑,約三百里,奔流剽急?!?/div>
《漢語大詞典》:江泌
湍急的江水。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道中》詩之三:“回風揚江泌,寒響棲動樹?!?/div>
分類:湍急江水
《漢語大詞典》:洄汩
水流湍急回旋。新唐書·柳宗元傳:“畔尺進而尋退兮,盪洄汩乎淪漣?!?/div>
《漢語大詞典》:滀水
(1).蓄積的水。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故春親耕以勸農,賑貸以贍不足,通滀水,出輕繫,使民務時也?!?br />(2).湍急的水。《后漢書·公孫瓚傳》:“日窮月急,不遑啟處。鳥戹歸人,滀水陵高,汝當碎首於 張燕 ,馳驟以告急。” 李賢 注:“滀音丑六反,喻急也。”
分類:湍急蓄積
《漢語大詞典》:水悍
謂湍急的水勢。新唐書·薛平傳:“疏道二十里,以釃水悍?!?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疏道二十里,以殺水悍?!?/div>
分類:湍急水勢
《漢語大詞典》:爽烈
(1).清冽而湍急。藝文類聚卷六十引《蒲元傳》:“﹝ 元 ﹞為 諸葛亮 鑄刀三千口。刀成,自言 漢水 鈍弱,不任淬用。 蜀江 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br />(2).豪邁壯烈。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詞曲:“至如《王粲登樓》第二折,摹寫覊懷壯志,語多慷慨,而氣亦爽烈?!?/div>
《漢語大詞典》:楚瀨(楚瀨)
楚 地湍急的水流。 南朝 梁 沈約 《餞謝文學》詩:“瀄汨背 吳 潮,潺湲橫 楚 瀨。”
分類:湍急水流
《漢語大詞典》:涴瀨(涴瀨)
水流回曲湍急貌。南齊書·張融傳:“淃漣涴瀨,輾轉縱橫,揚珠起玉,流鏡飛明,是其回堆曲浦,欹關弱渚之形勢也?!?/div>
《漢語大詞典》:瀧路(瀧路)
湍急的水路。 唐 戴叔倫 《留別道州李使君圻》詩:“瀧路下丹徼,郵童揮畫橈?!?/div>
分類:湍急水路
《國語辭典》:急旋旋  拼音:jí xuán xuán
急遽快速。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二折:「過了些青山隱隱,綠水悠悠,荒祠古廟,沙岸汀洲。七林林低隴高丘,急旋旋淺澗深溝?!?/div>
《漢語大詞典》:激峻
峻急,湍急。《水經注·河水一》引 漢 桓譚 《新論》:“四瀆之源, 河 最高而長,從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div>
分類:峻急湍急
《漢語大詞典》:澆激(澆激)
謂水流回旋湍急。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上嶔寄而蒙籠,下深沉而澆激?!?/div>
《漢語大詞典》:洶急(洶急)
水勢湍急。元史·汪德臣傳:“ 嘉陵 、 白水 交會,勢洶急?!?/div>
《國語辭典》:騾馬大道(騾馬大道)  拼音:luó mǎ dà dào
中國大陸滇西縱谷地形險峻,水流湍急,聯(lián)絡困難,交通多賴騾馬馱運,故有二條以連絡昆明和緬甸為主的騾馬大道,第一條為滇緬北道,由昆明西行,經保山、騰沖,沿大盈江到緬甸八莫上船;第二條為滇緬南道,由昆明西南行,經墨江、寧洱、思茅、車里入緬甸。
《國語辭典》:急水下不得槳(急水下不得槳)  拼音:jí shuǐ xià bù dé jiǎng
(諺語)在湍急的水流中無處下槳。比喻匆忙之間,找不到適當?shù)慕鉀Q方法。如:「事發(fā)突然,令人措手不及,正是急水下不得槳,一時之間沒人想得出辦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