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3—1028 【介紹】: 宋并州孟縣人,字垂范。李謙溥子。少有才略。以蔭補衙內(nèi)指揮使。歷知潭、滄等州,為鎮(zhèn)、定、高陽三路行營兵馬都監(jiān)。仁宗即位,領(lǐng)康州防御使。洞知人情,有訟面訊立斷。善撫士卒,皆得其用。在河北二十余年,事功最多。澶淵之盟后,對使臣往來儀制、費用等亦多所裁定。
全宋文·卷一三九
李允則(九五三——一○二八),字垂范,并州盂縣(今山西盂縣)人。濟州團練使謙溥子。少以蔭補衙內(nèi)指揮使,改左班殿直。擢閤門祗候,累遷供備庫副使、知潭州。后歷知滄、瀛、雄州,遷東上閤門使、獎州刺史。又歷四方館引進使、高州團練使。天禧二年,以客省使知鎮(zhèn)州,徙潞州。仁宗即位,領(lǐng)寧州防御使。天圣六年卒,年七十六。允則在河北二十馀年,事功最多。參見《宋史》卷三二四本傳,《隆平集》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字德祖。趙普子。歷官羽林大將軍,知潭、鄆二州,皆有政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14 【介紹】: 宋開封東明人,字損之,一字宗圣。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知彭州。真宗時累官樞密直學(xué)士。敏于吏事,所至有聲。工詩,多與楊億等人唱和。
全宋詩
劉師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損之,又字宗圣,開封東明(今河南蘭考)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進士,為和州防御推官。擢知彭州。真宗咸平初徙知潤州,四年(一○○一)為三司度支副使,俄擢權(quán)三司使。后貶忠武軍行軍司馬。景德二年(一○○五)起知復(fù)州,換秀州。大中祥符二年(一○○九)知潭州。七年卒,年五十四。工詩,多與楊億輩酬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八三
劉師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損之,一字宗圣,開封東明(今河南蘭考北)人。雍熙二年登進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歷保寧、鎮(zhèn)海二鎮(zhèn)從事,知彭州,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咸平中,知潤州,改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兼發(fā)運使。擢樞密直學(xué)士,掌三班,權(quán)三司使。坐事貶官。景德中,起知復(fù)州、秀州。大中祥符二年知潭州,遷太常少卿。復(fù)加樞密直學(xué)士,換左司郎中。七年卒,年五十四。《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0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悅。王承衍弟。太祖開寶中授閑廄使,太宗太平興國中出監(jiān)徐州軍。歷知潭州、澶州、延州、代州、并州、天雄軍,官終左武衛(wèi)大將軍、知壽州。頗涉學(xué),喜為詩,曉音律,多與士大夫游。
全宋詩
王承衎(九六一~一○○九),字希悅,其先遼西人,徙家洛陽(今屬河南)。審琦子。太宗太平興國中監(jiān)徐州軍。真宗咸平中相繼知延、代、并三州。景德中知天雄軍。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壽州。二年卒,年四十九。有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3或972—1027 【介紹】: 宋撫州宜黃人,字公禮。樂史子。太宗淳化三年進士。知壽安縣。真宗咸平中,遷殿中丞,上言請效唐制,慎選州縣長吏。歷知制誥、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坐事出知荊南、潭州,終知亳州。有文集及《學(xué)海搜奇錄》、《圣朝郡國志》。
全宋文·卷一九五
樂黃目,字公禮,撫州宜黃(今江西宜黃)人,樂史次子。淳化三年舉進士第,補伊闕尉,歷知壽安、浚儀縣,度支、鹽鐵判官,京西轉(zhuǎn)運使。大中祥符中,為廣西、陜西轉(zhuǎn)運使。天禧初知制誥,權(quán)知開封府,降知荊南府,徙潭州。五年,代還,知審官院,出知亳州,卒,年五十六。著有《學(xué)海搜奇錄》四十卷、《圣朝郡國志》二十卷、《遺集》五十卷。《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字子淵。舉進士。仁宗時歷知滑州、延州、壽州,治水患有績。又知江寧、河南、開封等府,進拜參知政事。性端重,在政府議論常近寬厚。治民多智慮,愷悌愛人。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謚康靖。
全宋詩
李若谷,字子淵,徐州豐(今屬江蘇)人。真宗時進士,初仕長社縣尉,累遷權(quán)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徙知陜州、梓州。仁宗天圣初,判三司戶部勾院,歷知荊南、潭、滑、壽、江寧、河南、并、開封等州府。官至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謚康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李若谷(九七○——一○四九),字子淵,徐州豐縣(今江蘇豐縣)人。舉進士,補長社縣尉,累遷度支員外郎、權(quán)三司戶部判官,出為東京轉(zhuǎn)運使。歷知陜、梓、荊南、潭、滑、延、壽、江寧、河南、并等州府,所在有善政。進尚書工部侍郎、龍圖閣學(xué)士、知開封府。寶元元年,拜參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辭位,罷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吏部侍郎、提舉會靈觀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实v元年卒,年八十,贈太子太傅,謚康靖。見《宋史》卷二九一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應(yīng)之。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知信豐、蘭溪二縣,號稱神明。知泉州,歲饑,大發(fā)廩貸民,奏蠲丁稅。仁宗立,為侍御史,時朝廷貶丁謂,受命籍沒其家,得士大夫私請關(guān)通之書,悉焚之,不以聞,世稱其長者??刀ㄔ辏猿埓蠓蛑獜V州。
全宋詩
方慎言,字應(yīng)之,莆田(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歷知潭、泉、廣諸州。仁宗時為侍御史、兩浙轉(zhuǎn)運使,入為右諫議大夫。有詩五卷,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見《莆陽比事》卷一、二、三、五、六。
全宋文·卷二七三
方慎言,字應(yīng)之,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咸平三年進士,知信豐、蘭溪二縣。祥符初,以殿中丞擢屯田員外郎。仁宗即位,改侍御史。后為兩浙轉(zhuǎn)運使,歷知泉、潭、廣等州。卒,贈開府儀同三司。有詩文集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九九、一○四,《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九,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四、六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富陽人,字師直。謝絳子。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歷京西、淮南轉(zhuǎn)運使,以與王安石善,驟擢為侍御史,誣劾蘇軾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時章惇開五溪,景溫協(xié)力拓筑,以功進拜禮部侍郎。哲宗元祐中,歷知永興軍、河陽。卒年七十七。
全宋詩
謝景溫(一○二一~一○九七),字師直,小名錦衣奴(劉攽《中山詩話》),富陽(今屬浙江)人,絳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歷京西、淮南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雜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歷知鄧、襄、潭州。元豐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書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同上書卷三六九),尋罷知蔡州。三年,權(quán)刑部尚書。又出知鄆州、真定府、揚州、壽州、鄧州(同上書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紹圣四年徙知河陽,請致仕,未受命卒(同上書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五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謝景溫(一○二一——一○九七),字師直,富陽(今浙江富陽)人,絳次子?;实v元年進士,通判汝、莫二州,江東轉(zhuǎn)運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漣水軍。神宗初徙真州,提點江西刑獄,歷京西、淮南轉(zhuǎn)運使。王安石驟擢之為侍御史知雜事,誣劾蘇軾。出知鄧州,進陜西都轉(zhuǎn)運使,改知鄧、襄、澶三州。加直龍圖閣,判將作監(jiān)。出知潭、洪、應(yīng)天府、瀛州。元祐初進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蔡州;三年初權(quán)刑部尚書,改知鄆州,再歷永興軍,徙知河陽。紹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進士。歷京西、河?xùn)|轉(zhuǎn)運使,遷右司諫。劾奏集賢校理陸經(jīng);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軍,梁適不當(dāng)除翰林學(xué)士,范仲淹既復(fù)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歐陽修皆以朋黨斥逐,系小人忌惡正直之故。旋因與靖等相失,又論請加罪之。為靖、修所惡,時論以為奸邪。出知潭州,犒撫瑤人,籍以為民。又歷知襄州,剖斷疑獄,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
全宋文·卷四一五
劉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進士及第,官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雍丘縣。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歷京西、河?xùn)|轉(zhuǎn)運使。遷右司諫,除三司鹽鐵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歷河中府,以左諫議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諫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貶,及仲淹執(zhí)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毀仲淹等,時人以為奸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fù)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遷淮東轉(zhuǎn)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元符末,坐事責(zé)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樞密院事。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jīng)集》等。
全宋詩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cè)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元符末,責(zé)守汝、慶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獦忻茉菏?,以觀文殿學(xué)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断檀九曛尽肪硪黄?、《宋史》卷三四三有傳?!∈Y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靶螺嫷蒙⒁姼鲿娖?,合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七○五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zhuǎn)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拜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坐事責(zé)守汝州、慶州。徽宗立,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xué)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9—1127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逢原。以蔭補將作監(jiān)簿。累官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論事忤宰相蔡京,被貶斥。京罷相,授顯謨閣待制,兩知潭州,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青州,繕城訓(xùn)兵,金人不敢犯。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學(xué)士,青州民詣南都乞留。后為部將王定所害。謚威憫。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曾孝序(一○四九——一一二七),字逢原,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監(jiān)海安鹽倉。建中靖國初為朝散郎、守尚書都官郎中。崇寧中除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慶州。論事忤蔡京,削籍竄嶺表,移永州。大觀三年蔡京罷相,復(fù)為集賢殿修撰、知江寧府,改潭州。政和三年,復(fù)以論徭事與吳居厚不合,落職知袁州。尋復(fù)職,再知潭州。宣和初知青州,改睦州。靖康二年,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青州。高宗即位,遷徽猷閣學(xué)士,留青州以御金人。建炎元年十二月,為部將王定所害,年七十九,謚威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一一,《宋史》卷二四及卷四五三本傳,《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韓潭(一○五○——一一一三),字仲孚,曹州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人。自幼好學(xué),博覽經(jīng)史諸子。既長,游歷梁宋陳蔡,至于壽春之霍丘,遂卜居。一生困于場屋,至政和二年,特授榮州文學(xué),繼授將仕郎,調(diào)延州延縣主簿,未赴。次年卒,年六十四。潭耽于吟詠,有詩千馀篇,編為十卷,號《南翔類稿》;詞百馀首,分兩卷,號《安樂雜編》;又有啟、文、論三卷,藏于家。見自撰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4—1123 【介紹】: 宋衢州常山人,居丹徒,字彥昭。王介子。神宗熙寧六年進士。知真州,時詔諸道經(jīng)畫財用,漢之請先置都籍,從之。入為開封府推官。歷知瀛、蘇、潭、洪等州,又連徙五州,入為工部侍郎。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進延康殿學(xué)士卒。
全宋詩
王漢之(一○五四~一一二三),字彥昭,衢州常山(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調(diào)汝州教授。遷和州防御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金華、澠池二縣。紹圣四年(一○九七)知潁州、真州。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提舉河?xùn)|路常平,入為開封府推官。崇寧二年(一一○三)始,歷知州府。宣和五年卒,年七十。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見《北山小集》卷三四《王公行狀》,《宋史》卷三四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王漢之(一○五四——一一二三),字彥昭,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熙寧六年登進士甲科,調(diào)秀州司戶參軍。累遷太常少卿。蔡京引為講議司參詳官。歷禮、戶、兵、工諸部侍郎,知瀛、蘇、潭、洪、定諸州,徙江寧。以平方臘之功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進延康殿學(xué)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其子集其文得三十卷。見程俱《王漢之行狀》(《北山集》卷三四),《京口耆舊傳》卷二,《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君表。九歲舉童子,賜出身。英宗治平間進士。神宗元豐中為御史里行,與李定、舒亶論蘇軾,得五品服,領(lǐng)三班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吏部侍郎。以嫚于奉職,銓擬多牴牾,出知潭州。官終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詩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用薦為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知審官東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書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歷知洪州、饒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書卷五○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臨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歲舉童子,賜出身,復(fù)中治平進士第。元豐元年六月,以蔡確薦為太子中允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賢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七月,除寶文閣待制、權(quán)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審刑東院。四月,試?yán)舨渴汤?。五月出知潭州。元祐中提舉崇福宮,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尋移饒州,詔提舉洞霄宮。后歷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0—1124 【介紹】: 宋衢州常山人,字彥舟。王漢之弟。神宗元豐二年進士。歷杭州、越州教授。哲宗元祐三年為太學(xué)博士。九年請外,通判衛(wèi)州。入朝編《兩朝魯衛(wèi)信錄》?;兆诹?,以薦召對,言“求言非難,聽之難;聽言非難,察而用之難”。拜吏部員外郎,充國史院編修官。擢中書舍人。崇寧元年,進給事中、吏部侍郎。二年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道削職知舒州。淮右饑,賑活萬人。入黨籍罷,旋知廣州,為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在廣三年,頗著聲跡。大觀元年召赴闕,尋出知洪、滁等州。以疾提舉明道宮。恬于仕進,每云“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常以覆溺處之,仕官常以不遇處之,則無事矣”。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王渙之(一○六○——一一二四),字彥舟,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元豐二年,未冠登進士第,特補武勝軍節(jié)度推官。元祐中為太學(xué)博士,通判衛(wèi)州,入編修《兩朝魯衛(wèi)信錄》?;兆诹?,召對,拜吏部員外郎,擢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崇寧初進給事中,除吏部侍郎。入黨籍,解職出知舒、廣、滁、杭、揚諸州。張商英引為給事中、吏部侍郎。復(fù)出守,知中山府,以疾提舉明道宮。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文集三十卷。見程俱《王漢之墓銘》(《北山集》卷三○),《京口耆舊傳》卷二,《宋史》卷三四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