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杞天  拼音:qǐ tiān
無謂的煩惱。參見「杞人憂天」條。清。洪升《長生殿》第一○出:「論男兒壯懷須自吐,肯空向杞天呼!」
《漢語大詞典》:眊氉
(1).因失意而煩惱。 宋 蘇軾 《浣溪沙·和前韻》詞:“遷客不應(yīng)常眊矂,使君為出小嬋娟。翠鬟聊著小詩纏?!?宋 楊萬里 《餐霜醒酒》:“宿酒朝來醉尚殘,胸懷眊矂腹仍煩。” 金 郝天挺 《送門生赴省闈》詩:“嗟我再衰空眊矂,喜君初筮已崢嶸?!?br />(2).粗心。 清 趙翼 《慰蕺園下第》詩:“眊矂春官又一回,誰從爨底識琴材?!?/div>
《國語辭典》:憂惱(憂惱)  拼音:yōu nǎo
憂愁煩惱。《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孔融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憂惱?!?/div>
《漢語大詞典》:睡蛇
喻煩惱困擾、心緒不寧的精神狀態(tài)。遺教經(jīng)論:“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dāng)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 宋 蘇軾 《午窗坐睡》詩:“睡蛇本亦無,何用鉤與手?!?宋 陸游 《晚起》詩之一:“化蝶飛時嗟昨夢,睡蛇去后喜安眠。”
《漢語大詞典》:大自在
佛教語。謂進(jìn)退無礙,心離煩惱。《法華經(jīng)·五百弟子受記品》:“復(fù)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后多用指自由自在、無掛無礙的境界。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引 清 符曾 詩:“心死便為大自在,魂歸仍返小玲瓏?!?/div>
《漢語大詞典》:諸漏(諸漏)
佛教語。各種煩惱。漏,指貪欲、瞋恨、愚癡帶來的煩惱。正法華經(jīng)·光瑞品:“無有諸漏,無所不入。” 宋 王安石 《平甫游金山同大覺見寄相見后次韻》之二:“獨往便應(yīng)諸漏盡,相逢未免故情深?!?梁啟超 《公祭康南海先生文》:“事已則宜返其鄉(xiāng),諸漏已盡不受后有,奚戀乎末次報身之一皮囊?!?/div>
《漢語大詞典》:對治(對治)
(1).相匹敵。《漢書·韓安國傳》“公等足與治乎” 唐 顏師古 注:“治謂當(dāng)敵也,今人猶云對治?!?br />(2).原為佛教語。謂斷煩惱。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邪僻之對治在乎守意。意者,心之動而未形者也。意正則神明。神明則無不照、無不能而成佛矣?!?br />(3).引申為對付。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十二:“蜩螗千萬沸斜陽,蛙黽無邊聒夜長。不把癡聾相對治,夢魂爭得到藜牀?”
(4).指對應(yīng),對照。 明 袁宗道 《論隱者異趣》:“古人云:若取自己自心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為對治。”
《漢語大詞典》:心垢
佛教語。煩惱。《無量壽經(jīng)》卷下:“開神悅體,蕩除心垢?!?燝興 疏:“心垢者,煩惱之名。” 南朝 梁武帝 《凈業(yè)賦》序:“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有動則心垢,有靜則心浄?!?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詩:“心垢都已滅,永言題禪房?!?/div>
《國語辭典》:不動尊(不動尊)  拼音:bù dòng zūn
1.佛教密宗的護(hù)法菩薩。負(fù)責(zé)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卷一:「第五執(zhí)金剛,第六不動尊?!挂卜Q為「不動明王」。
2.比喻貯藏不用的錢財。宋。陶谷《清異錄。卷一。人事。不動尊》:「郎君家?guī)炖镌S多青銅,教做不動尊,可惜爛了,風(fēng)流拋散能使幾何?」《聊齋志異。卷一○。仇大娘》:「福負(fù)鍤營筑,掘見窖鏹,夜與弟共發(fā)之,石池盈丈,滿中皆不動尊也?!?/div>
《漢語大詞典》:愛根(愛根)
(1).愛欲。佛教以愛欲為煩惱之根本,故稱。大乘同性經(jīng)卷上:“無明愛根。”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木工子》:“此道士于慾海橫流,勢不可遏,竟毅然一決,以楚毒斷絶愛根,可謂地獄刼中證天堂果矣?!?br />(2). 金 俗妻以之稱夫。 宋 宇文懋昭 《金志·婚姻》:“夫謂妻為蕯蕯,妻謂夫為愛根。”
《漢語大詞典》:悲惱(悲惱)
悲哀煩惱。 宋 蘇軾 《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詩之一:“別離隨處有,悲惱緣愛結(jié)?!?章炳麟 《菌說》僧伽吒經(jīng):“人將死時,諸蟲怖畏,互相啖食,受諸苦痛。男女眷屬,生大悲惱?!?/div>
分類:悲哀煩惱
《國語辭典》:燒心(燒心)  拼音:shāo xīn
1.非常焦急、憂慮?!度齻b五義》第二五回:「別頑笑呀!我是燒心的事。你們這是甚么勁兒呢?」
2.胃部燒灼難受。如:「辣椒吃多了容易燒心,還是少吃為妙。」
3.包心蔬菜的菜心因病變而發(fā)黃。如:「白菜燒心兒了,真可惜!」
《漢語大詞典》:慧刀
佛教語。謂能斬斷一切煩惱的智慧。 唐 慧宣 《秋日游東山寺尋殊曇二法師》詩:“慧刀幸已逢,疑網(wǎng)於焉析。” 宋 范成大 《晁子西寄詩謝酒詞意悲甚次韻解之》:“慧刀儻未割,會且欣禪牀?!眳⒁姟?慧劍 ”。
《國語辭典》:慧劍(慧劍)  拼音:huì jiàn
佛教以智慧能斬斷一切煩惱,故以劍修飾之。《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下》:「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fù)眾生,永使解脫?!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谒幕兀骸附袢漳忝獍l(fā)露,透出你的智慧,還不趁勢用你本來具足的慧劍,斬斷你的邪魔嗎?」
《漢語大詞典》:愁惱(愁惱)
憂愁煩惱。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吾憐其無辜,是以深生愁惱?!?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先文靖》:“曲終頓起閒愁惱,怪白屋青燈,故淹年少?!?/div>
《漢語大詞典》:障難(障難)
佛教語。煩惱苦難。大乘起信論卷下:“一切障難悉皆遠(yuǎn)離,起大精進(jìn),恒無斷絶?!?span id="zoyvfl5" class="book">《敦煌變文匯錄·三身押座文變文》:“常嗟多刼處輪迴,末法世中多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