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阿馬(阿馬)  拼音:ā mǎ
父親。譯自女真語。元。關(guān)漢卿《五侯宴。楔子》:「今奉阿馬將令,差俺五百義兒家將,統(tǒng)領(lǐng)雄兵,收捕草寇。」也譯作「阿媽」。
《國語辭典》:阿媽(阿媽)  拼音:ā mā
1.閩南方言。指祖母。
2.父親。譯自女真語。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一折:「哥哥會唱,我便能舞,俺父親是李克用,阿媽喜歡俺兩個?!乖?。無名氏《貨郎旦》第三折:「阿媽,有甚話對你孩兒說呵,怕做甚么?」也譯作「阿馬」。
3.廣東方言。指母親。
《國語辭典》:年伯  拼音:nián bó
稱謂:(1)本用以指與父親或伯叔同年考取進(jìn)士的人,后來亦稱與自己同年考取進(jìn)士者的父執(zhí)輩?!队魇烂餮?。卷二四。陳御史巧勘金釵鈿》:「今日奉屈老年伯至此,正為這場公案,要剖個明白。」(2)泛稱父輩?!读凝S志異。卷九。小梅》:「年伯黃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晉之盟,則惟命是聽?!?/div>
《國語辭典》:尊甫  拼音:zūn fǔ
稱謂。對他人父親的敬稱。宋。張方平 祭女夫故河北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殿中丞蔡天申文:「此時(shí)尊甫,密勿近輔,隸萼聯(lián)華,刺車接部?!?/div>
《漢語大詞典》:歌歌
同“ 哥哥 ”。 指父親。《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本〈搜神記〉》:“其 田章 年始五歲,乃於家啼哭,喚歌歌孃孃?!?蔣禮鴻 通釋:“‘歌歌孃孃’,即阿耶阿娘?,F(xiàn)在 浙江 武義 還有管父親叫哥哥的?!眳⒁姟?哥哥 ”。
分類:父親
《國語辭典》:哥哥  拼音:gē ge
1.稱謂:(1)對兄長的稱呼?!度龂萘x》第一六回:「你敢傷我哥哥!」(2)父對子的自稱。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五。哥》:「唐時(shí)人稱父為哥?!杜f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惟有太平?!埂活W谛兴墓室?。玄宗子隸王琰傳:『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挂沧鳌父韪琛?。(3)對子侄輩的昵稱。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為始,便是你師父了也。」(4)對平輩的敬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告哥哥則個,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側(cè),若得哥哥帶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2.語末助詞。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卷四八。禽部。鷓鴣》:「鷓鴣性畏霜露,……多對啼,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div>
《國語辭典》:族伯  拼音:zú bó
年紀(jì)大于父親的從堂伯叔。亦泛指同宗族中和父親同輩而年紀(jì)較長的人。
《國語辭典》:太爺(太爺)  拼音:tài yé
1.對知縣等官吏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罪案已成,太爺昨日已經(jīng)把你發(fā)放過了。今日只是覆審一次,便可了事?!埂都t樓夢》第一回:「這日甄家大丫頭在門前買線,忽聽街上唱道之聲,眾人都說新太爺?shù)饺??!?br />2.對祖父的尊稱。如:「老太爺」。
3.對年老的父祖輩人的尊稱?!秲号⑿蹅鳌返诰呕兀骸笓?jù)我聽你講起你家太爺?shù)墓饩皝?,一定是一位品學(xué)兼優(yōu),閱歷通達(dá)的老輩?!?br />4.態(tài)度倨傲的人自稱?!秲号⑿蹅鳌返谝灰换兀骸缚彀呀疸y獻(xiàn)出來,還有個佛眼相看,不然太爺們就要動手了。」
《國語辭典》:賢尊(賢尊)  拼音:xián zūn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前奉賢尊命,不棄小國,許令次女瑤芳,奉事君子?!?/div>
《漢語大詞典》:天蔭(天廕)
指父親的蔭庇。 五代 殷鵬 《贈太傅羅周敬墓志銘》:“早失天廕,幼奉母儀。”
分類:父親蔭庇
《國語辭典》:阿伯  拼音:ā bó
稱謂:(1)稱呼丈夫的哥哥。宋。陶岳《五代史補(bǔ)。卷五。世宗問相于張昭遠(yuǎn)》:「浣驚曰:『大哥風(fēng)狂耶?新婦參阿伯,豈有答拜儀?』」(2)吳語。稱父親。見《稱謂錄。卷一。父。阿伯》。(3)閩南方言。泛稱父執(zhí)輩之年長者。
《漢語大詞典》:遺男(遺男)
指死去父親的男孩。列子·湯問:“鄰人 京城氏 之孀妻,有遺男,始齓,跳往助之。”
分類:父親男孩
《漢語大詞典》:椿津
指父親的教誨。 明 李東陽 《再哭體齋迭〈見慰哭子〉韻》:“一門和氣椿津共,四海交情 管 鮑 親?!?/div>
分類:父親教誨
《漢語大詞典》:袒免親(袒免親)
指五服以外的遠(yuǎn)親,如高祖的親兄弟、曾祖的堂兄弟、祖父的再從兄弟、父親的三從兄弟、自己的四從兄弟及三從侄、再從侄孫等。《唐律·戶婚下·為袒免妻嫁娶》:“諸嘗為袒免親之妻而嫁娶者,各杖一百。”
《國語辭典》:叔公  拼音:shú gōng
稱謂。稱父親的叔父。也稱為「叔祖」。
《漢語大詞典》:俗父
(1).平庸的父親。 漢 王充 論衡·四諱:“夫 田嬰 俗父,而 田文 雅子也。 嬰 信忌不實(shí)義, 文 信命不辟諱?!?br />(2).出家人之生父。 宋 劉克莊 《輝上人攜其父所作偈求跋》:“學(xué)佛者以師為父,以父為俗父。 輝上人 俗父臨終作偈,擲筆長往,若大寺長老辭世然?!?/div>
《漢語大詞典》:證父(證父)
告發(fā)父親。莊子·盜跖:“直躬證父, 尾生 溺死,信之患也?!?宋 洪邁 容齋五筆·萬事不可過:“執(zhí)禮之過,反鄰於諂;尚信之過,至於證父?!眳⒁姟?證父攘羊 ”。
《漢語大詞典》:證父攘羊(證父攘羊)
謂兒子告發(fā)父親偷羊。典出論語·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至若盛矜於己,而厚辱其先,此何異證父攘羊、學(xué)子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