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明時(1542年—1616年),字治甫,號后陽,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人。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聯(lián)捷丁丑科二甲二十四名進士。歷知冀州、莒州,境內(nèi)大治。晉刑部郎中,出任岳州、南安、贛州知府,二十六年五月擢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母病,遂乞歸不出。卒年七十五,墓在千步?jīng)軅?cè)。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元命(1550年—?),字長齡,號后軒,陜西西安府華州蒲城縣人,民籍。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九名,登三甲第二百三十名進士。歷官工部郎中,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升山西兵備副使。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八五
王煉,號后沙。東莞人。明神宗萬歷間人。事見東莞《鰲臺王氏族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72—1751 【介紹】: 清江蘇金壇人,字罕皆,家近巳山,學者稱巳山先生。雍正元年進士,授檢討。旋假歸不再出仕。曾主講維揚書院。長于八股文。有《四書本義匯參》、《巳山先生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五
王步青,字漢階,又字罕皆,號己山,金壇人。雍正癸卯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有《鸴鳩草》。
維基
王步青(1672年—1751年),字漢階,又字罕皆,號后村、己山,別稱己山先生。江蘇省鎮(zhèn)江府金壇縣(今屬常州市金壇市)人。經(jīng)學家、理學家。王步青長身玉立,自年少為諸生時便以文采知名,但潛心鉆研經(jīng)學義理。張伯行任江蘇巡撫時,招集江蘇十五府知名文士至蘇州紫陽書院,講授《語錄》;三次考試,王步青都取得第一,張伯行稱贊王步青能「窺道之本原,契圣賢之旨趣」。曾經(jīng)與桂林陳宏謀有十馀封書信往來,都以道義相互勉勵,興辦正學、整飭吏治、激勵風俗,期許成為一代名臣。陳宏謀稱王步青的學問以濂、洛、關、閩為宗,以日用倫常為實際,躬行心得,不只是空言。王步青每日隨身攜帶書籍,隨時閱讀,舟車行路時也不曾間斷??滴跷迨辏?714年)甲午鄉(xiāng)試舉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三甲第八十六名同進士出身。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年(1725年)散館,授翰林院檢討。雍正六年(1728年)告歸。王步青入翰林時已年過五十歲,在京師時獨自居住一小屋;歸鄉(xiāng)后閉門教授學生,府縣官員都很少見到其面。掌教揚州維揚書院,遵循白鹿洞書院遺規(guī),主張「我朝用經(jīng)義取士,士子當因文見道」,門生多為名士;又選輯鄉(xiāng)會試中式墨卷,反對浮誇、推崇典雅文風,許多文士以其為宗。晚年更加勤學,購買一處房屋,書齋命名為「無逸所」,座右銘:「道脈端須存夜氣,老年尤務惜分陰」。乾隆十六年(1751年)無疾而卒,年八十,入祀鄉(xiāng)賢祠。沈德潛為其撰墓碑銘:「金沙王氏,代有令德,篤生醇儒,日光玉色。立朝揚華,歸田纂述,敬信紫陽,窺尋正脈。剪繁剔蕪,尊孔黜墨,昭示后人,天空水碧。循循庸行,惟正是適。名因?qū)嵙鳎离S年積。斯人云亡,士林傷衋。習吉佳城,郁蒼松櫪。吾作銘詞,勒于文石,后有過者,車行必式。」
王文治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自祖父時起遷江蘇江寧,字后村。不事科舉??滴跛氖迥辏铱淘娂秴窃接尾荨?,后又刻《后村雜著》,《后村詩集》。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必昌(1704年—1788年),乳名揆,字喬岳,號后山,清福建德化城關西門人,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進士。曾應魯鼎梅之邀,先后主纂過《德化縣志》與《臺灣縣志》,又曾任湖北鄖縣知縣,兼理竹溪縣事。著有《甲園內(nèi)外篇》文集若干卷。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三
王安修,初名文治,字后村,歙縣人。諸生。有《后村詩集》、《吳越游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