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12—1171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第一。官秘書郎。曾數(shù)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lǐng)。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陳抗金恢復(fù)之計(jì)。歷知饒、夔、湖、泉諸州,救災(zāi)除弊,有治績,時人繪像而祠之。卒謚忠文。有《梅溪集》等。
全宋詩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初添差紹興府僉判,三十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尋兼建王府小學(xué)教授。三十一年,遷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請主管臺州崇道觀。孝宗即位,除司封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累遷國子司業(yè)、起居舍人,改兼侍講、侍御史。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知饒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謚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議等五十四卷。事見本集附錄《龍圖閣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七有傳?!⊥跏笤?,以明正統(tǒng)劉謙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后來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并參校清雍正唐傳鉎重編《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簡稱雍正本)和光緒重刊本(簡稱光緒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王十朋(1112~1171) 宋代詩文家、學(xué)者。字龜齡,號梅溪。浙江溫州樂清人。家境清寒,初在家梅溪聚徒講學(xué),紹興二十七年(1157)狀元,歷官紹興府僉判、侍講、侍御史,后出知夔州、湖州。1171年被授予太子詹事,因病力辭,以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卒謚忠文。有《梅溪集》及《杜陵詩史》《東坡詩集注》等。赴任夔州和轉(zhuǎn)任湖州途中曾兩度游武昌、江夏,觀南樓,登黃鶴樓,作五絕《黃鶴樓》、五古《一覽亭》、七絕《登壓云亭》、七律《南樓》等。
全宋文·卷四六一四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資性敏悟,強(qiáng)記覽,素有文行。紹興二十七年以進(jìn)士第一及第,授紹興府簽判。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建王府小學(xué)教授。輪對,上言朝政弊端數(shù)事,陳御邊之策。遷大宗正丞,奉祠。孝宗即位,起知嚴(yán)州,召為司封員外郎,累遷國子司業(yè)。隆興初,除起居舍人,升侍講,改侍御史。張浚兩淮之師失利,主和者橫議蜂起,十朋自以先前力主起用張浚,故而上章待罪。出知饒州,歷知夔、湖、泉州。召除太子詹事。乾道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后謚「忠文」。十朋立朝剛直,歷官多有政聲。為文崇尚理致,不務(wù)浮靡虛麗之辭,著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其《尚書》、《春秋》、《論語》、《孟子》講義,尚未成書。事見汪應(yīng)辰《有宋龍圖閣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梅溪先生后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1—1257
【介紹】:
宋廣州番禺人,字俊明,號文溪。理宗寶慶二年進(jìn)士。歷秘書郎、著作郎、直秘閣。淳祐初,累擢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在職不畏強(qiáng)御,史嵩之、賈似道俱為所劾。卒謚忠簡。有《文溪存稿》、《文溪詞》。
全宋詩李昴英(一二○一~一二五七),字俊明,號文溪,番禺(今廣東廣州)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授汀州推官。除廣東經(jīng)撫司主管機(jī)宜文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召為太學(xué)博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遷秘書郎兼沂王府教授,出為福建建寧憲倉提舉。丁父憂。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為右正言兼侍講,以劾史嵩之、趙與■等,罷。十二年,起為江西提刑,兼知贛州。寶祐二年(一二五四)除大宗正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兼翰林侍講學(xué)士。三年,因論救御史洪天錫斥宦官董宋臣等專權(quán),與俱貶,遂歸隱五羊文溪。五年卒,年五十七。謚忠簡。遺著由門人李春叟于元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編為《文溪存稿》。事見本集卷首李春叟序、清康熙李際明刊本卷首裔孫李殿苞《忠簡先公行狀》,《宋史翼》卷一六有傳?!±铌挠⒃娢寰?,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文溪集》為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卷二○四《文溪集》(簡稱名賢集)、明崇禎李振鷺重修《李忠簡公文溪存稿》(簡稱崇禎本)。
全粵詩·卷三八李昴英(一二○一 — 一二五七),字俊明,號文溪,番禺(今廣東廣州)人。宋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授汀州推官。除廣東經(jīng)撫司主管機(jī)宜文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召為太學(xué)博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遷秘書郎兼沂王府教授,出為福建建寧憲倉提舉。丁父憂。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為右正言兼侍講,以劾史嵩之、趙與 等,罷。十二年,起為江西提刑,兼知贛州。寶祐二年(一二五四)除大宗正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兼翰林侍講學(xué)士。三年,因論救御史洪天錫斥宦官董宋臣等專權(quán),與俱貶,遂歸隱五羊文溪。五年卒,年五十七。謚忠簡。遺著由門人李春叟于元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編為《文溪存稿》。事見本集卷首李春叟序、清康熙李際明刊本卷首裔孫李殿苞《忠簡先公行狀》,《宋史翼》卷一六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三八李昴英(一二○一——一二五七),字俊明,號文溪,番禺(今廣東廣州)人。寶慶二年廷對第三,調(diào)汀州推官,累遷兵部郎中、福建提舉。淳祐初除吏部郎官,擢右正言,以直聲聞。十二年除江西提刑、兼知贛州。寶祐二年召為大宗正卿,兼國史編修、實(shí)錄院檢討。除兼侍講,進(jìn)太常卿,擢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三年丐歸,五年卒,年五十七。謚忠簡。有《文溪集》二十卷,為門人李春叟輯。見李殿苞《忠簡先公行狀》,姚虞《文溪先生傳》(粵十三家集本《文溪集》卷首),《宋史翼》卷一六《李昴英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22—1289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字翔仲,號碧梧。理宗淳祐七年進(jìn)士。遷太學(xué)錄。召試館職,試策言強(qiáng)君德、重相權(quán)、收直臣、防近習(xí)等,忤董宋臣、丁大全,名重一時。景定中遷起居舍人,極言董宋臣不可再用。度宗咸淳元年,簽書樞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武經(jīng)要略》。進(jìn)同知樞密院事。五年,進(jìn)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被賈似道視為異己而罷政。晚年自號玩芳病叟。有《碧梧玩芳集》等。
全宋詩馬廷鸞(一二二二~一二八九)(生年據(jù)本集卷一八《老學(xué)道院記》“著雍困敦(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之歲,余年六十有七”推算),字翔仲,晚年號玩芳病叟,饒州樂平(今屬江西)人。端臨父。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jìn)士,調(diào)池州教授。開慶元年(一二五九)召為校書郎。景定四年(一二六三)進(jìn)中書舍人。五年,遷禮部侍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jìn)簽書樞密院事。五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八年,因與賈似道不合,九疏乞罷。九年,為浙東安撫使、知紹興府。十年,辭免,奉祠(《宋史》卷四七《瀛國公本紀(jì)》)。至元二十六年卒。著有《玩芳集》、《木心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成《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今人續(xù)輯《碧梧玩芳詩馀》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四有傳?!●R廷鸞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对フ聟矔繁荆ê喎Q豫章本)以及《永樂大典》、《詩淵》所收詩。另輯得集外詩編為第四卷。
全宋文·卷八一七七馬廷鸞(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翔仲,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淳祐七年進(jìn)士,禮部試第一。官池州教授。歷太學(xué)錄、史館???、翰林權(quán)直、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禮部侍郎,進(jìn)端明殿學(xué)士、樞密使。咸淳八年與左相賈似道不合,九疏乞罷政。晚年家居,建碧梧精舍,自號玩芳病叟,著述自娛。入元,屢召不起,至元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八。廷鸞工文辭,理宗末年,久居兩制,朝廷詔誥多出其手。著有《碧梧玩芳集》(殘存)、《六經(jīng)集傳》、《語孟會編》、《楚辭補(bǔ)記》、《洙泗裔編》、《讀莊筆記》、《張氏祝氏皇極觀物外篇》、《讀史旬編》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51—1610
【介紹】:
明山東聊城人,字古師,號泓陽。隆慶五年進(jìn)士。授元城知縣。萬歷初,入為刑部主事,累遷光祿少卿。疏劾吏科給事中陳與郊,忤吏部尚書楊巍,改調(diào)南京。孟秋饗廟,帝不親行,上章極諫。三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與巡按御彭應(yīng)參合作,力鋤豪右。被革職。家居十三年,再起,進(jìn)南部刑部右侍郎,改工部。
維基王汝訓(xùn)(1551年—1610年),字師古,號泓陽,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軍籍。隆慶辛未進(jìn)士,萬歷年間官至工部左侍郎。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五年(1571年)辛未科三甲第九十六名進(jìn)士。授元城縣知縣。萬歷五年(1577年)升刑部主事,改兵部武選司主事,遷光祿寺丞,十六年四月奉使冊封諸王府。十七年三月升尚寶司少卿,九月升光祿寺少卿,十八年九月升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十九年六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十月任太常寺少卿,二十年九月升太仆寺卿,十月改光祿寺卿。二十一年正月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四月進(jìn)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因前國子監(jiān)祭酒致仕范應(yīng)期自殺案,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革職聽勘。家居十五年,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起復(f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三十七年(1609年)正月召為北京工部左侍郎,四月掌本部印信,署部事。三十八年(1610年)五月卒,贈工部尚書,謚恭介。
人物簡介
維基趙師圣,字元睿,號我白,江西南豐縣人。萬歷二十五年丁酉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jìn)士。選庶吉士,二十八年授翰林院檢討。丙午分較會闈,所取多名士,位至九列者。三十五年奉命冊封諸王府,四十二年為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簡討。歷任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右庶子,為皇太子朱常洛講讀官。四十六年充順天府鄉(xiāng)試考官,改左庶子,掌左春坊印信。四十七年以磨勘試卷違式,循例摘參各省直主考,趙師圣等奪俸一月。熹宗即位,升少詹事,管理貼黃,尋卒,贈禮部右侍郎,蔭子趙希光為國子生,賜祭葬。著有《漱芳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