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夫子  拼音:fū zǐ
1.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易經(jīng)。恒卦。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固?。李白 贈孟浩然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2.孔子弟子尊稱孔子為夫子,故特指孔子。后世遂敬稱老師為「夫子」?!墩撜Z。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
3.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睹献?。梁惠王上》:「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br />4.稱謂。舊時婦人對丈夫的尊稱?!睹献?。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紅樓夢》第一○五回:「見眼前俱是賈政的人,自己夫子被拘,媳婦病危。」
《國語辭典》:夫子  拼音:fū zi
腳夫、夫役。《水滸傳》第一六回:「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后也慢慢地挨。」《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就這兩個夫子,緩緩而行也罷?!?/div>
《國語辭典》:夫子(伕子)  拼音:fū zi
臨時受雇供人役使的人。如:「你的行李太重了,我去替你找個夫子來好了?!?/div>
《國語辭典》:工夫  拼音:gōng fū
臨時雇用的工程夫役?!稌x書。卷七五。范汪傳》:「皆資人力,又奪人居宅,工夫萬計。」
《國語辭典》:太極(太極)  拼音:tài jí
1.天地混沌未分以前,稱為「太極」?!兑捉?jīng)。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埂段倪x。曹植。七啟》:「夫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br />2.天宮、仙界。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三五:「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顾巍埦俊对企牌吆?。卷八。第一六章》:「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br />3.唐朝睿宗的年號(西元712)。
《國語辭典》:天理  拼音:tiān lǐ
1.倫常的法則?!妒酚?。卷一一一。衛(wèi)將軍傳》:「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埂段饔斡洝返谌鸹兀骸改阋獨⒕蜌⒘宋依仙?,不可枉害平人,大虧天理?!?br />2.自然的道理。《莊子。養(yǎng)生主》:「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div>
《國語辭典》:濂溪  拼音:lián xī
河川名。位于今湖南省道縣,西南流入瀟水。宋朝周敦頤居于此處,故學者稱為「濂溪先生」。
《漢語大詞典》:紫陽(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云深?!?/div>
《國語辭典》:程子  拼音:chéng zi
時日、時期?!都t樓夢》第二六回:「你這一程子心里到底覺怎么樣?依我說,你竟家去住兩日,請一個大夫來瞧瞧。」
《國語辭典》:心印  拼音:xīn yìn
1.禪師所證悟的境界。《五燈會元。卷一七。黃龍悟心禪師》:「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br />2.拆字術。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一。論氣韻非師》:「且如世之相押字之術,謂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與心合,是之謂印?!?/div>
《國語辭典》:二程  拼音:èr chéng
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的合稱。
《國語辭典》:四書(四書)  拼音:sì shū
宋朱熹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合以《論語》、《孟子》,稱為「四書」,并為之章句集注。也稱為「四子書」。
分類:理學家
《漢語大詞典》:四子書(四子書)
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經(jīng)典。此四書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錄,故合稱“四子書”。 清 邵懿辰 《儀宋堂后記》:“ 明太祖 既一海內,與其佐 劉基 ,以‘四子書’章義試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據(jù)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狀,言公年十有一,‘四子書’、‘十三經(jīng)’皆卒讀?!币嗍∽鳌?四子 ”。朱子語類卷一○五:“‘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近思録,‘四子’之階梯?!?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埔源煜聛桩呏?,試策論;論仍以‘四子’、‘五經(jīng)’命題,特易其體格而已;策則參問古今事。”參見“ 四書 ”。
《漢語大詞典》:四部書(四部書)
中國 古代書籍統(tǒng)分為四大類,故稱。 晉 荀勗 將群書分為四部:六藝、小學為甲部;諸子、兵書、術數(shù)為乙部;歷史記載和雜著為丙部;詩賦、圖贊、《汲冢書》為丁部。 東晉 李充 加以調整,以五經(jīng)為甲部,歷史記載為乙部,諸子為丙部,詩賦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種分法,稱為經(jīng)、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書。 宋 劉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閣晝寢》詩:“食有萬錢膳,架多四部書。”參閱隋書·經(jīng)籍志一。
《國語辭典》:道統(tǒng)(道統(tǒng))  拼音:dào tǒng
儒家學術思想承續(xù)、傳授的統(tǒng)系?!端问?。卷四二九。朱熹傳》:「嘗謂圣賢道統(tǒng)之傳散在方冊,圣經(jīng)之旨不明,而道統(tǒng)之傳始晦?!?/div>
《國語辭典》:程朱  拼音:chéng zhū
宋儒程頤及朱熹,合稱為「程朱」。其學皆以主敬存誠為主,世稱程朱之學。
《漢語大詞典》:程朱學派(程朱學派)
宋 代理學的主要派別。首創(chuàng)者為 北宋 程顥 、 程頤 ,集大成者為 南宋 朱熹 。他們提倡性理,認為理為宇宙之本原,人性為理的體現(xiàn)。主張為學之道在“窮天理,去人欲”,其方法為“居敬窮理”,既作“敬”的修養(yǎng)功夫,又窮天下萬物之理以致知。因為他們的學說基本一致,后人稱之為 程 朱 學派,也稱 程 朱 理學。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大力提倡,該學派曾長期保持思想上的統(tǒng)治地位。
《國語辭典》:主靜(主靜)  拼音:zhǔ jìng
宋明理學家的一種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純靜的修養(yǎng)方法。為周敦頤首倡,主張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極與人的本性均為靜,后因人心染上雜念、欲望而不靜,故必須透過無欲無為的工夫才能誠,即達到純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見宋。周敦頤《太極圖說》。
《國語辭典》:衛(wèi)道(衛(wèi)道)  拼音:wèi dào
維護道統(tǒng)?!端问?。卷四○一。劉爚傳。論曰》:「劉爚表章朱熹四書以備勸講,衛(wèi)道之功莫大焉?!?/div>
《漢語大詞典》:理欲
“天理人欲”的省稱。語出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卑?,后 宋 代理學家把“天理”解釋為封建的倫理綱常,“人欲”解釋為人的生活欲望,并認為二者不容并立。宋史·陳宓傳:“ 宓 天性剛毅,信道尤篤,嘗為《朱墨銘》,謂朱屬陽,墨屬陰,以驗理欲分寸之多寡。”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辨論性天,剖析理欲?!?楊度 《梁氏〈中國之武士道〉敘》:“誠以理欲交戰(zhàn)之際,必有一勝一敗。”
分類: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