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25—1007
【介紹】:
宋南陽人,后徙潭州,字舉之。朱葆光子。少好讀書,時朱遵度稱“朱萬卷”,昂稱“小萬卷”。宋初,為衡州錄事參軍。真宗咸平二年,召為翰林學士。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喜購奇書,以諷誦為樂,自稱退叟。卒,門人私謚正裕先生。有《資理論》、文集。
全宋詩朱昂(九二五~一○○七),字舉之。先世家渼陂(今陜西戶縣),其父于唐末南渡,寓潭州(今湖南長沙)。昂仕后周。宋初,歷宜城令。太祖開寶六年(九七三),知蓬州,徙知廣安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泗州,遷監(jiān)察御史。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知鄂州。真宗即位,遷知制誥,判史館。咸平二年(九九九),為翰林學士。四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同上書卷四八)。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門人謚曰正裕先生。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朱昂(九二五——一○○七),字舉之,其先京兆人,唐末徙南陽,其父葆光又南渡,僑寓潭州(今湖南長沙)。昂少好讀書,人稱「小萬卷」。周世宗時知揚州揚子縣,入宋為衡州錄事參軍。開寶中,拜太子洗馬,知蓬州,徙廣安軍。尋遷殿中丞、知泗州。太平興國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后遷轉(zhuǎn)運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閣。咸平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三年,拜工部侍郎致仕。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門人謚曰「正裕先生」(一作靜裕先生)。昂閑居以諷誦為樂,自稱「退叟」。著有《資理論》三卷、文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67—1028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君復。早歲游江淮間,后歸杭州,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種梅養(yǎng)鶴,終身不娶,時稱“梅妻鶴子”。善行書,喜為詩,多奇句。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和靖詩集》。
全宋詩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學,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孤山,相傳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終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傳》,明萬歷本《林和靖先生詩集》附),年六十一(《咸淳臨安志》卷六五)。真宗聞其名,曾賜粟帛;及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傳?!×皱驮姡悦髡麻g黑口本為底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四部叢刊》所收影明鈔本即據(jù)此)。校以宋紹熙間沈詵刻本(簡稱宋本,祇殘存卷上)、明正統(tǒng)八年王玘刻本(簡稱正統(tǒng)本)、明萬歷間諸時寶刻本(簡稱萬歷本)。并參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吳調(diào)元刻本(簡稱康熙本)、日本貞享三年柳枝軒刊本(二卷本,簡稱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書詩卷》(簡稱自書詩卷)及《淳祐臨安志》(簡稱《淳祐志》)、《咸淳臨安志》(簡稱《咸淳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且吸收了清盧文弨以正統(tǒng)本??滴醣荆ê喎Q盧校)、商務(wù)印書館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簡稱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據(jù)自書詩卷、康熙本、《淳祐志》、《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附于第四卷卷末。
詞學圖錄林逋(967-1028) 字君復,卒謚和靖先生,后世稱林處士。錢塘人。工詩擅書,隱居孤山二十年,不仕不娶,梅妻鶴子。《宋史》有傳。有《林和靖詩集》,存詞四首,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二一一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克己,仕吳越錢氏為通儒院學士。逋少孤力學。景德間游江淮歸,結(jié)廬杭州西湖之孤山,與梅鶴為侶,二十年不入城市。真宗詔長吏歲時勞問。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一,仁宗賜謚曰「和靖先生」。逋善行草,喜為詩,其詩孤峭澄淡,名齊魏野,其詠梅之「疏影」、「暗香」一聯(lián)尤為絕唱。然其詩稿未嘗自錄,故所存百無一二,皇祐中諸孫大年始掇拾為集,《宋史·藝文志》著錄《林逋詩》七卷,又《詩》二卷。今傳世之《林和靖詩集》為四卷。其外尚有《摘句圖》一卷、《省心錄》一卷(存)。事跡見曾鞏《林逋傳》(《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三八),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咸淳臨安志》卷六五、九一,桑世昌《林逋傳》(明萬歷本《林和靖先生詩集》附)?!?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上亦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青州臨淄人,字希得。原名罔,字公疏。篤學好古,有時名。年四十余,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因拒權(quán)臣王欽若羅致,閑居多年,始補歷城主簿。后通判兗州。仁宗天圣初,上言力陳丁謂之偽、寇準之冤。再遷殿中丞、知棣州卒。門人私謚存道先生。有《山東野錄》。
全宋詩賈同,字希得(清雍正《山東通志》卷二八之二作德),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初名罔,字公疏,年四十馀,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補歷城主簿,改通判兗州。仁宗天圣中知棣州,卒。門人謚曰存道先生。有《山東野錄》七篇,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全宋文·卷二七九賈同,字希得,初名罔,字公疏,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篤學好古,有時名,大中祥符四年,年四十馀方舉進士。補歷城主簿,為大理評事,通判兗州。天圣初上書,言丁謂欺罔君上,寇準忠亮,時人以為難。再遷殿中丞,知棣州卒。門人謚曰存道先生。有《山東野錄》七篇?!?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字叔才。以行義見推,甘于隱遁。仁宗康定間,郡守孫沔奏以教授州學,監(jiān)司薦于朝,授將作監(jiān)主簿。累官太子中舍、知陜縣。卒,私謚沖和先生。
全宋詩吳戭,字才叔,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處州府志》卷一六)。登第后不仕,郡守孫沔奏使教授州學。嘉祐六年(一○六一),詔試將作監(jiān)主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四八),不受。卒,謚沖和先生。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二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靜之。仁宗慶歷中進士。歷知青田縣,民貧無以納和買,悉令候冬熟納足。徙知浦城縣,以疾乞歸故里。與程師孟等吟詠宴游,號吳門十老。卒年八十二。私謚康靖先生。
全宋詩崇大年(一○一五~一○九六)(此據(jù)《吳都文粹》卷一米芾《十老序》推算),字靜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吳郡志》卷二八),歷知青田、浦城縣。神宗熙寧間以太常博士分司南京(《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歸吳,日與程師孟等觴詠燕游,號吳門十老。后十三年致仕。又十四年卒,年八十二。私謚康靖先生。《吳郡志》卷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員安輿,字文饒,仁壽(今屬四川)人。仁宗皇祐中進士(清道光《仁壽縣志》卷三)。官終屯田員外郎。卒后鄉(xiāng)人私謚文質(zhì)先生。與蘇洵、文同有交。事見《九華集》卷二一《左奉議郎致仕員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九三八員安輿,字文饒,陵州(治今四川仁壽)人。以學自力,皇祐中登進士第。與蘇洵、文同、張愈相友善,巴蜀學士莫不敬之。官至屯田員外郎。及卒,鄉(xiāng)人謚曰文質(zhì)先生。見員興宗《九華集》卷二一《員公(南圭)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0—1079
【介紹】:
宋渤海人,字子明。初不肯舉進士,都轉(zhuǎn)運使劉庠舉遺逸,召試第一。知湖陽縣,以不肯與議免役法,退而條上其害,被劾奪官。私謚正思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4—1130
【介紹】:
宋吉州太和人,字子荊,號三顧隱客。治《春秋》。哲宗紹圣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時蔡京當政,禁《春秋》學,因誓不復仕,退而著書,隱居三顧山下。弟子百余人,胡銓、馮獬皆師之。卒后,門人私謚清節(jié)先生。有《春秋辨疑》。
全宋文·卷二九一四蕭楚(一○六四——一一三○),字子荊,號三顧隱客,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符鄉(xiāng)舉,紹圣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建炎四年十月卒,年六十七。私謚清節(jié)。治《春秋》,有《春秋經(jīng)辨》十卷、《三顧隱客文集》十一卷。胡銓、馮澥皆師事之。見胡銓《蕭先生墓志銘》(《澹庵文集》卷五),《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七四《胡銓傳》,《宋元學案》卷四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5
【介紹】:
宋常州武進人,字子厚。張顯之從孫。英宗治平四年進士。調(diào)睦州青溪主簿,不赴。閉戶讀書四十年,手校數(shù)萬卷,窮經(jīng)著書。以薦起為潁州教官,不就。范祖禹、蘇軾等交章薦其高行,以秘書省校書召,竟不出。工古律詩,精草隸書。以孝弟忠信著聞,為時名流所重。卒謚正素先生。
全宋詩張舉(?~一一○五),字子厚,毗陵(今江蘇常州)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一說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進士(《咸淳毗陵志》卷一○),調(diào)青溪主簿,不赴。其后近臣屢薦,皆不就,終身不仕?;兆诔鐚幩哪曜?,賜謚正素先生。事見《文定集》卷一○《題呂子進集》、《宋文鑒》卷一三二《毗陵張先生哀辭》,《宋史》卷四五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九張??(?——一一○五),字子厚,常州(治今江蘇常州)人。登治平四年進士甲科,調(diào)睦州青溪主簿,以無他兄弟,獨養(yǎng)親而不之官。閉戶讀書四十年,手校數(shù)萬卷,窮經(jīng)著書,至夜分不寐。元豐至元祐時,近臣薦其高行,蘇軾言之尤切,先后授潁州教授、秘書省校書郎,皆辭不就。崇寧四年卒,大觀元年賜謚曰正素先生。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三○,《宋史》卷四五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葛敏修(?~一一○七?),字圣功,一字道岷,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從黃庭堅學(《江西詩徵》卷一○)。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知確山縣。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置黨籍,三年始出籍。官至奉議郎。大觀初卒。門人私謚孝友先生。有《道岷集》三十卷,已佚。事見《廬陵詩存》卷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葛敏修(?——一一○七),字圣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從黃庭堅學。登元祐三年進士,任確山縣令。坐元符上書被禁錮。大觀初卒。有《道岷集》三十卷。見《廬陵詩存》卷二,《宋詩紀事》卷三四,《宋元學案補遺》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真定人,字茂先。工文章。宣和六年進士。金兵破真定,策試境內(nèi)進士,以“上皇無道,少帝失信”為題,承亮拒不落筆。被薦知藁城縣,不赴。卒年七十,門人私謚玄貞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1—1184
【介紹】:
金東平府平陰人,字廣道。嘗就舉,不得志,即屏去。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家居教授,束脩有余常以分人。門人私謚醇德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16—1172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字德遠,號無莫居士。博學通經(jīng)史。高宗紹興十六年與弟吳澥各獻所著書于朝,以誤抵廟諱罷歸。隱居環(huán)溪,人稱環(huán)溪先生。及卒,門人私謚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璣》、《環(huán)溪集》、《環(huán)溪詩話》等。
全宋詩吳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曾獻書于朝,因誤書帝諱被黜。遂不仕,筑室環(huán)溪,著書以終。孝宗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私謚環(huán)溪居士文通先生。著有《環(huán)溪集》、《環(huán)溪詩話》等。事見《環(huán)溪詩話》。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六吳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博通經(jīng)史,嘗著《易璇璣》(存)、《三墳訓義》各三卷,紹興十六年獻于朝,以文字犯廟諱,不用。后隱環(huán)溪,世稱環(huán)溪先生。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另著有《論語發(fā)微》、《老子解》、《環(huán)溪集》等。見《環(huán)溪詩話》,《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五,樓鑰《環(huán)溪文集序》,《宋元學案補遺》卷四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時沄,字子沄,一字伯江,號遜齋,金華(今屬浙江)人。瀾從兄。師事呂祖謙,著《尚書周官馀》,未成編而卒。私謚夷介先生。呂祖儉志其墓。事見《魯齋集》卷一一《跋麗澤遺文錄后》、《敬鄉(xiāng)錄》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成都人,字源轍。通貫朝廷故實、士大夫譜牒。杜門委巷之下,著書賦詩,鮮為人知。邵伯溫為部使時嘗薦其學行,不報。及卒,學者謚靖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