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得度
(1).合乎法度。戰(zhàn)國策·魏策二:“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jì)。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遠(yuǎn)於計(jì)?!?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君子動(dòng)作有應(yīng),從容得度?!?br />(2).佛教語。謂得以渡過生死之海而進(jìn)入涅槃境界。《無量壽經(jīng)》卷下:“其有眾生值斯經(jīng)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br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詩:“宰臣思得度,鷗鳥戀為羣。”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自是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br />(4).道教語。謂得道、成仙。太平經(jīng)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壽?!?/div>
《漢語大詞典》:得脫
(1).謂得以脫身。宋書·謝晦傳:“ 晦 慮不得去,甚憂惶,及發(fā) 新亭 ,顧望 石頭城 ,喜曰:‘今得脫矣!’”
(2).佛教語。謂得以脫去生死之苦。《未曾有因緣經(jīng)》卷下:“償因緣畢,自當(dāng)?shù)妹摗!?span id="kbzxdbi" class="book">《正法念處經(jīng)·地獄品十》:“若惡業(yè)盡,無氣爛壞於彼地獄,爾乃得脫?!?/div>
《國語辭典》:佛地  拼音:fó dì
供奉佛、菩薩的地方?!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四:「只是清靜佛地,做了吃酒的所在,未免作踐?!埂秲号⑿蹅鳌返谝弧鸹兀骸杆麣⑷宋鄯鸬?,我救苦下云端,刬惡除奸,覓我時(shí),合你云中相見。」
《國語辭典》:殺生(殺生)  拼音:shā shēng
佛教用語。佛教五戒之一。后來道教亦承繼這項(xiàng)戒律。凡是殺死有情識的生命,包括親手去殺,教唆人去殺害,以及稱贊殺生的行為均屬之?!惰缶W(wǎng)經(jīng)。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卷下》:「是菩薩應(yīng)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hù)一切眾生,而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div>
《漢語大詞典》:三有
(1).佛教語。謂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無色有,無色界之生死。佛教認(rèn)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謂之有。 南朝 梁武帝 《游鐘山大愛敬寺》詩:“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長眠?!?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禪院碑》:“湛四禪於中道,超三有以上征?!?span id="tpzp7s0" class="book">《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以此不盡功德,上報(bào)四恩,下資三有?!?br />(2).指仁慈、節(jié)儉、不為天下先這三種美德。 隋 王通 中說·魏相:“ 仇璋 謂 薛收 曰:‘子聞三有七無乎?’…… 薛收 曰:‘請聞三有?!?璋 曰:‘有慈,有儉,有不為天下先。’”
《漢語大詞典》:應(yīng)星(應(yīng)星)
歲星之別名。史記·天官書:“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yīng)星、曰紀(jì)星?!眳⒁姟?木星 ”。
應(yīng)驗(yàn)星象。舊時(shí)星占謂星象與人的生死榮辱有關(guān)。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戴逵 破琴, 謝敷 應(yīng)星?!卑矗?span id="qv3xvgr" class="book">《晉書·謝敷傳》:“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處士星,占者以隱士當(dāng)之……俄而 敷 死?!?唐 崔嘏 《授李渾比部員外郎制》:“方承綵服之榮,共許應(yīng)星之美。”
《國語辭典》:木星  拼音:mù xīng
行星名。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六十馀顆衛(wèi)星,有行星環(huán)。屬于類木行星,大氣成分主要為氫和氦,外觀可看到平行于赤道,呈現(xiàn)紅、棕、黃、白色各異的寬廣云帶,另有大氣氣旋造成的大紅斑。古時(shí)分周天為十二次,木星每歲行經(jīng)一次,十二歲而一周天,用以紀(jì)年,故也稱為「福星」、「歲星」。
《漢語大詞典》:出世間(出世間)
佛教謂超脫生死。《法華經(jīng)·譬喻品》:“開示演説出世間道。” 清 龔自珍 《通明觀科判》:“初禪第一覺支下之覺大覺,又分三根如左:下根,根本世間,出世間。中根,義世間,出世間。上根,事世間,出世間?!?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四:“一部分的生活經(jīng)營我‘世間’的責(zé)任,為自立生計(jì)的預(yù)備;一部分的生活努力于‘出世間’的功德?!?/div>
《國語辭典》:波羅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從生死輪回的苦海至解脫的彼岸。為梵語的Pāramitā音譯。晉。支遁〈大小品對比要鈔序〉:「夫般若波羅蜜者,眾妙之淵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來之照功?!挂沧g作「波羅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樹干具有白色黏質(zhì)乳液。葉互生,橢圓或倒卵形?;▎涡?,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雌花序球形或橢圓形,花被幾乎全部陷入于肉質(zhì)花序軸中。果實(shí)為聚合果,也稱為「波羅蜜」,長橢圓形,大如冬瓜,肉似鳳梨而味甜,可食。也稱為「菠蘿蜜」、「婆那娑」。
《國語辭典》:四諦(四諦)  拼音:sì dì
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釋迦牟尼總括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及應(yīng)取應(yīng)舍之道,提出苦、集、滅、道四諦的教法。因這四項(xiàng)教法是真實(shí)、無錯(cuò)亂,所以稱為「四諦」??嘀B謂生死輪回是痛苦、不圓滿;集諦謂產(chǎn)生痛苦的原因;滅諦謂痛苦的息滅;道諦謂息滅痛苦的方法。四諦間的關(guān)系:苦諦是結(jié)果,集諦是原因,滅諦是結(jié)果,道諦是原因,苦、集應(yīng)舍棄,滅、道應(yīng)取應(yīng)行?!?a target='_blank'>中論》卷四:「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也作「四圣諦」。
《國語辭典》:欲海  拼音:yù hǎi
欲望如海一般的深廣,永難滿足,故稱為「欲?!?。北魏。溫子升定國寺碑〉:「漂淪欲海,顛墜邪山。」也作「欲?!?。
《國語辭典》:度脫(度脫)  拼音:dù tuō
超度,度人脫離苦海。唐。白居易自覺〉詩二首之二:「斗擻垢穢衣,度脫生死輪。」
《國語辭典》:運(yùn)命(運(yùn)命)  拼音:yùn mìng
氣數(shù)、命中注定的遭遇。唐。張九齡感遇〉詩一二首之七:「運(yùn)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漢語大詞典》:暫往(暫往)
暫時(shí)離去。道家謂死。道家以生死為自然形氣轉(zhuǎn)化,往復(fù)無窮。故稱生為暫來,死為暫往。列子·楊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張湛 注:“此書大旨,自以為存亡往復(fù),形氣轉(zhuǎn)續(xù),生死變化,未始絶滅也?!?/div>
《國語辭典》:壽者相(壽者相)  拼音:shòu zhě xiàng
佛教上指眾生死后,會(huì)在六道中投生的概念?!?a target='_blank'>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shí),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菇穸嘤靡苑Q老人的容貌。
《國語辭典》:滅相(滅相)  拼音:miè xiàng
蔑視、輕視。